: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特点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特点

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总结现有情况,中国的采购经理指数有以下5个特点:

先导性

PMI指数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在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的峰值可领先商业高潮6-18个月左右,领先商业低潮一般1-4个月。CFLP-PMI经过一年多的数据累计分析,证实在经济高潮到来之前领先于GDP等相关指标发生变化。

及时性

制造业PMI调查来源于企业采购经理对于本月生产和财务情况的分析判断,是市场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制造业CFLP-PMI调查指数以及数据报告于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时间上大大超前于政府其他部门的统计数据。

独立性

CFLP-PMI的所有数据均由制造企业采购负责人直接填报;CFLP-PMI的调查执行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起调查并负责模型建立、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等核心程序,并承担对外公开发布工作;国家统计局提供权威成熟的调研渠道支持。

真实可靠性

CFLP-PMI问卷调查直接针对采购与供应经理,由采购经理根据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填报,反映企业实际财务和运行状况,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做任何修改,汇总结果采用科学方法统计、计算,保证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进行经济运行预测和监测时,CFLP-PMI可以作为及时、可靠的先行指标,已得到政府、商界与经济学家、预测专家的认同。

科学性

首先,采用科学的PPS抽样方法,根据各行业对GDP的贡献率确定每个行业的样本比重,并考虑地域分布和企业不同的类型来确定抽样样本。第二,计算方法是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具有全球可比性。第三,渠道不断维护、更新。在首次抽样选择之后,调查的渠道,即企业样本和企业经理基本确定下来,以后根据情况对样本及时调整,如果企业、采购经理发生任何变化,及时更新。第四,样本量高于国际上普遍的样本量。第五,样本回收率99.6%,全球最高。

PMI及其在此基础上的商务报告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CFLP-PMI指数的上述特点,也为其后的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PMI的特点与作用% d' o7 r9 [3 E8 q% f: W6 D

采购经理指数 (Purchasing Managers’Index,简称PMI)体系,涵盖着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从国际上看,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先行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目前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制造业PMI最早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体系现包含新订单、产量、雇员、供应商配送、库存、价格、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等商业活动指标(见表1.1)。以上各项指标指数基于对样本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合成得出,再对生产、新订单、雇员、供应商配送与库存五项类指标加权计算得到制造业PMI综合指数。服务业PMI指标体系则包括:商业活动、投入品价格指数、费用水平、雇员、未来商业活动预期等指数,但因其建立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综合指数。

PMI每项指标均反映了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综合指数则反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调查采用非定量的问卷形式,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需做出定性的判断,在(比上月)上升、不变或下降三种答案中选择一种。进行综合汇总就是统计各类答案的百分比,通过各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经济活动所处的周期状态。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商业报告分别于每月第一个和第三个工作日发布,时间上大大超前于政府其他部门的统计报告,所选的指标又具有先导性,所以PMI已成为监测经济运行的及时、可靠的先行指标,得到政府、商界与广大经济学家、预测专家的普遍认同。

            表1.1       制造业PMI指标体系

+ O0 v( m' o: C% L
0 H: a" ~3 D) v2 m2 uPMI综合指数构成         其他扩散指数
& x' l& O  k# G. b  ?指标权重(%)采购量积压订单(现有订单)出口订单价格(采购品价格、产成品价格)库存(产成品库存、采购品库存、用户库存)进口
4 T! m5 j' [" y# \( o- c生产量新订单就业供应商配送库存2530201510$ z/ p+ ^8 j, e! C* R( }. x7 @

% [5 D9 Q" C+ ~1 L- b; d

注:上述指标除综合指数是各国统一的以外,其他扩散指数各国并非全部采用,而是根据本国情况有所差异。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有关机构已开始建立全球指数和欧元区指数,PMI指数及其商业报告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二、PMI主要特点

PMI指数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一)及时性与先导性

PMI指数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由于采取快速、简便的调查方法,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在时间上大大早于其他官方数据。在PMI基础之上发布的商务报告,是所有宏观经济序列数据中滞后期最短的报告之一。

(二)综合性与指导性

PMI是一个综合的指数体系,尽管指标不多,但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多个方面,如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生产、供应商配送、库存、雇员、价格等,其综合指数反映了经济总体情况和总的变化趋势,而各项指标又反映了企业供应与采购活动的各个侧面,尤其是PMI中一些特有的指标是其他统计指标中所缺少的,如订货提前期与供应商配送时间等,有助于详细分析行业发展走势的成因,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指导企业经营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真实性与可靠性

PMI问卷调查直接针对采购与供应经理,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做任何修改,直接汇总并采用科学方法统计、计算,保证了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同时进行季节性调整,消除季节性波动、法规制度和法定假日等因素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四)科学性与合理性

首先,样本选择涵盖了不同行业,按照各行业对GDP贡献大小选取一定数量企业,贡献大的行业样本多,反之,则少;其次考虑地理分布,样本企业要具有足够的地域代表性;另外还考虑企业规模,不同规模的企业均有代表。这样,减少了随机波动带来的误差。在首次抽样选择之后,样本基本确定下来,但每年度或每半年要对样本进行抽查,根据企业、采购经理发生的变化,予以及时调整。

(五)简单、易行

PMI问卷调查是非定量调查,数据采集和加工的简单易行,保证了它作为预测工具的连续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问卷对每个指标都有明确解释。问卷还列出了几个开放性问题,包括采购策略、价格升高与降低的原材料与短缺品种等,为研究应用提供了更为具体的信息。

TOP

PMI的应用
* s5 }3 F  {/ m& C3 W) P( h

国际上,PMI指数体系无论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公司,还是对企业来说,在经济预测和商业分析方面都有重要意义。PMI指数作为预测经济的重要工具,已成为美联储、美国中央银行、华尔街、道琼斯通讯社、路透社等经济媒体广为应用、传播的重要信息。

(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投资公司方面的应用

1、预测经济走势和转折点当分析商业趋势时,其可靠性是基于对数据转折点(峰值点和谷底点,也即商业周期中的高潮和低潮)的预测和分析。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在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的峰值可领先商业周期高峰与低谷数个月。

美国制造业PMI与商业周期的关系
9 S8 I. [% T) e+ S& O: U: b

; S9 B3 q: J1 m% j8 P2 |' K

( w( O, ?0 z* V8 C* p7 R; C+ g+ l: D0 ?/ a) o! L$ r
PMI指标/ }; D  r6 j) g  g6 P% E6 z
与商业周期的关系(月)( }" }5 N! e1 P. N: Y! A5 d
时段
- w+ o- g8 s1 e, @

3 [' j$ X) X% gPMI综合指数2 W  B, _6 n# T1 h! G# B3 d
领先顶点14.9, 领先谷底3.1) W  D4 H7 j8 m& M
1975.1-1994.9
+ Y4 G5 u/ S, A
3 [. C/ }) a6 B+ g$ L7 I" z4 f. Z
生产
$ B& k8 u. E9 i
领先顶点15.4, 领先谷底3.6, S3 k4 Q/ U7 `
1975.1-1994.9  U  u: K2 X( |9 Q% d0 e
. S" `6 I% I/ }# R0 G3 H
新订单7 d- t7 _5 O3 e; a2 ^2 P
领先顶点15.9, 领先谷底4.0/ Q2 Q" Y2 [: h8 N6 W0 W2 T
1975.1-1994.9
5 S) ~9 Q1 e  f
6 Z1 R: ^7 V" `% a
库存/ F  g7 H2 K* ]% g& i8 p8 D
领先顶点14.1, 领先谷底1.1
' y3 U. S+ }; ~5 N& j" Y
1975.1-1994.9
" F' u% J, K3 y$ }/ p) e
9 _6 |1 S- \+ P
供应商配送7 V. X, I) o2 M. B
领先顶点12.3, 领先谷底8.77 m' J$ e1 Q7 _% W+ g
1975.1-1994.9
3 R3 g/ y: Q+ C+ k7 j; r8 f

( w7 f6 j+ \2 P9 c: u# `就业  O+ J+ r6 O% i
领先顶点15.1, 领先谷底2.1) B' g. Q8 z' |7 q( i9 W
1975.1-1994.9) B$ z1 M! g) f5 j( ]

( {) q% @# Y9 e0 g; T9 V9 t/ d注:商业周期的转折点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确定的。0 m' B# S) [0 ^, P5 O7 @4 v
) v" ?) a" a' p, F0 H
注意这里是指特定的时点,而不是月度或季度系列数据。
% d( A% c. U+ A# B: E) f

' ?- e. c) N$ g1 n& `8 c1 I: r% A: I- [: j

$ V4 |; ?, X& K! c8 j

美国制造业PMI与GDP、GNP的关系) @: [# C9 [$ l- L8 M! P" d/ P


! o! e, _. \+ b1 Q2 \2 S" E% K& t9 q5 X, g: N: r$ A' K0 A$ D: g+ K: p
6 ]! C: [! T' |/ UPMI指标 1 `+ s5 S" Q, t0 F9 j0 L
经济活动指标! _8 |+ P& V3 j2 p  Q
平均相关系数(R)
% T! x0 A9 Z2 ?+ I$ B
研究时期
. F: u7 c+ S9 a  {  @
+ A$ E: i2 f. L: M/ T5 p6 ^# T7 {
PMI3 W! L, q* \2 }) f/ K7 R
GDP季度百分比变化
' [9 L8 B. [' ]) ^: O, G
0.84* o: c% s& _) n0 {% U
1953-19872 M* |9 R( [3 l2 D! K. u5 u
- H: f3 K* a/ l5 @2 {& |+ e& Y
PMI
/ [/ z' I: Q( x+ O
GDP季度百分比变化+ A7 L& B5 Z+ ?# F
0.91- e+ p9 h; M" x  e& }6 E1 q
1994-1997
/ `2 |0 e! P/ h5 K4 Y  ~

, s- ~) R& W: B% j, {$ x) Q3 jPMI
5 U( d9 Q% Y- o" {
GDP季度百分比变化6 u5 k4 S! h( v5 u3 W& T' R+ @
0.76
7 k% [- l% a2 U) m

+ N3 g$ [9 G8 T) x3 Q: m1953-1986

1 ]' j" V4 g* G+ x) e0 `

) ^4 |( C/ |: m0 t; k8 FPMI7 L! k' }% x. g( Q3 H* _
GNP季度百分比变化
+ G% Y% D6 A% n' t  M
0.878# G! \# D) W7 T2 ~
1970.3-1992.6( |9 r7 x* \/ n' }: M: ?/ E
. h5 l1 O7 n; X" ?( {
生产% E; p  @6 V7 {& b" g
GNP季度百分比变化
4 G; A4 v6 B3 h  ]7 J9 I
0.90 u2 ]" R$ \8 e# T- e
1970.31992.6
9 }' {) ]5 G6 @2 l
& f5 s0 l+ G/ }6 D6 `: [
新订单) q8 `* [. i5 ^
GNP季度百分比变化" l  f. O+ \# k% ~! i7 x
0.888# k( q( ~! j& K" s, ^2 F
1970.31992.64 X; k' q5 w/ b' N, L# ^

8 w4 K" j" Z/ H预测指数
7 S) |7 y  ]/ e# \
GNP季度百分比变化
7 ]4 ^* `/ S- T2 A, _; o( ~
0.742
7 a* e! L: j5 b/ H
1970.31992.6( \# K- x! y7 a" K
. N- ^) \  @* ?8 v
2 k5 B( R* x0 s. r% m) s( ]( @: H$ D

2、分析产业发展变化信息通过PMI,首先可以对占支配地位的产业进行分析。根据国外经验来看,总的商业采购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产业,并且采购操作也有相似的集中性。这些集中的产业是:食品业、石油及其相关产品、钢铁及其相关产品、汽车产业等。PMI各产业的指数可反映该产业发展趋势及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对占支配地位产业的分析,更有助于对制造业或服务业总体趋势的把握。

其次,每月PMI商业报告后面会列出短缺的产品目录、价格上涨和价格下跌的目录,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各个产业的变化。 3、确定投资方向的重要参考资金市场瞬息万变,最为重要的是及时发现经济转折的迹象并做出相应投资决策。由于目前PMI数据较少,PMI同GDP之间的相关性不如预期那样显著,但制造业PMI与工业经济相关指标之间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比如,生产量指数的变化与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出口订单指数的变化与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率的变化,PMI综合指数的变化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化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变化,相关性分别达到 0.771、0.815、0.735、0.788。

我国PMI指数与相关工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2005-2006年3月)
/ J- X" C: ~+ C$ D5 E

! ?6 Q5 J- I/ t' h8 H
7 u4 {9 \) w  I0 m9 n! F
' S1 r& z. ]% {7 z/ j" rPMI指数: I! ^+ f0 [4 `( x, V* W' O3 A
相关经济指标# [2 a* x6 \  [9 ~! W
相关系数
* f2 [- [+ e6 L, m& S
1 e/ Q% B1 b4 ]3 Z5 n1 ~4 F
PMI综合指数变化
: U. z8 C  \2 H2 {# Y
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率变化
- a1 b" H4 W3 R$ h
0.735
8 d; C" e  h, u4 x8 u6 z
4 x4 x5 f% [2 p, a. _) C7 i3 U
生产量指数变化& N3 z$ s3 e6 X2 |0 y( R
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长率变化9 N& E0 g. o: A; r% h" K/ b
0.771
; ~3 V9 Z/ R' z# S, c1 l
, f- |# ^" m& u5 m
出口订单指数变化' a/ a( g' @9 H% d# D
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变化
/ {+ |0 S6 a: m1 F. `, e' h
0.8157 Z/ `9 i% ~8 ?3 X" @
$ z7 N7 I( R. g- P
购进价格指数
3 B1 D6 i. o+ ]/ v$ V  G# {
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
1 _  @1 I% v7 {; O
0.77% w9 g+ p& H/ p5 J4 E* _

* V) B8 j) G; V* ?$ H# e3 W购进价格指数变化, _" k& e% s9 a3 J0 F7 Q9 Q/ ~* P
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变化5 q1 G$ n" M3 T/ h, ^- L
0.788
  b. i5 p9 s- \7 B3 {; [! ?
) T" C- {) j9 @% f) B, l* R
0 h2 Y5 l: i4 l% o6 ~. h

资料来源: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来源于统计局;+ ]0 z' p, A4 O


' ~+ G7 Z  a6 k- S. G1 y7 }9 _
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 z. t' X, m  \% P0 Q

4、分析地区发展变化

(二)企业方面的应用企业经营活动主要是根据预测来安排的,对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预测有时比销售预测更为重要。首先,供应预测更有助于预测和控制生产、库存等成本;其次,对供应的预测是避免缺货的前提。通过PMI,企业经营者可及时判断行业供应及整体走势,从而更好的进行决策。具体说来,企业采购决策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支持企业整体目标;第二,在企业战略中发挥采购和供应职能;第三,甄别特殊决策。PMI指数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所应用。第一,企业可利用PMI评估当前或未来经济走势,判断其对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影响。例如,一个制造企业的目标是降低人工成本,而PMI雇员指数正快速增长,劳动力资源紧缺,这时候降低新员工的工资就较难实现。

第二,PMI也可用于判断整体经济状况对市场的影响。例如,一个快速发展的制造行业的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既可以用加班或转包等暂时的方法,也可以用扩大固定资产规模这种永久的方法,这时就可以用PMI综合指数、生产量指数、新订单指数及其他有关整体经济状况的数据来判断该行业的增长是否会持续下去,从而确定采用哪种决策。

第三,在甄别特定采购决策时也需要用PMI预测经济走势。例如,一个制造企业要决定一个主要原材料的定价策略,需要考虑是长期锁定一个价格还是制定一个价格承诺。利用PMI价格指数和其他价格信息(如美国联邦政府生产价格指数)能显示近期和未来的价格趋势,如果价格走升,且整体经济状况走强,可以采取锁定的价格策略;反之,短期定价更合适。

(三)扩展应用---区域与行业调查应用PMI商业调查的方法,除了全国性普遍调查之外,还可将样本规模集中于特定区域或行业,用于分析该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目前美国许多州已开展区域商业调查。例如,最早开展PMI调查的底特律,于1935年开始商业调查,亚利桑那州、波士顿、布法罗、卡罗莱纳州、维吉尼亚、芝加哥、乔治亚州、休斯顿、纽约、俄勒冈州、密歇根州等许多地区也都建立了采购经理调查制度,发布了本地区PMI指数。尽管这些调查在内容和质量上各有差异,但它们都提供了有用的区域与行业信息。例如,底特律的汽车和非汽车指数,纽约州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俄勒冈州的批发指数等。有些地区的调查还广泛收集和报道了被调查者的评论,这些对详细了解行业走势和区域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TOP

调查问卷的制定! V/ }) |+ M9 W- @5 R0 i

调查问卷的设计上,我们遵循了以下3个原则:一是简炼,即所提的问题尽可能简炼,尽量少地占用被调查者的时间,以便提高调查的回收率;二是熟悉,即提的问题是采购经理较为熟悉、比较关心、容易回答的问题,一般不采用技术性强的专业术语;三是定性,即几乎所有问题都采用多重选择题的形式,即有几个相互独立的预置答案,被调查者只需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打上记号即可。

采购经理调查问卷共设有12个封闭式问题,3个开放型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封闭型问题

(1)生产量: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主要产品的实物数量。

(2)产品订货:是指企业根据报告期内正式签定的订、供货合同计算出的的主要产品订货数量。

(3)出口订货:是指企业报告期内产品订货数量中用于出口的部分。对于没有经常出口业务的企业应选择“没有出口”项。

(4)现有订货:是指企业报告期末止累计结余的产品订货数量。对于现有订货没有办法进行计算,选择“不好估计”项。

(5)产成品库存:是指企业报告期末止已经生产并验收入库但尚未售出的主要产品的产成品库存的实物数量。

(6)采购量:是指企业报告期内购进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零部件)的实物数量。

(7)进口: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进口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零部件)的实物数量。对于不经常发生原材料进口的企业,选择“没有进口”项。

(8)购进价格:是指企业报告期内购进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零部件)价格水平,对于报告期购进多种原材料的企业,按照一种或几种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来判断,只要考虑简单平均价格的变化。

(9)主要原材料库存:是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止已经购进并登记入库但尚未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的实物数量,企业可以在下一个报告期继续使用。

(10)生产经营人员(雇员):是指报告期末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人员的数量变化。

(11)供应商配送时间:是指报告期内企业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发送货物时间的快慢。

(12)原材料订货提前时间:是指企业所使用的各类原材料需求提前多长时间(大约数)进行订货,分为“国内采购的生产用原材料”、“进口的生产用原材料”、“生产或维修用零部件”、“生产用固定资产”等四类,不包括套期保值或投机用的原材料。每类原材料提前订货天数分为“随用随买”、“30天”、“90天”、“6个月”和“1年”。

这12个问题涵盖了企业的生产、订货、库存、价格、购进、雇员、配送等环节,其中生产量、产品订货、现有订货、出口订货、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进口、从业人员、配送等9个问题为国际通用的调查问题,而采购量、产成品库存是根据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增加的,并且对于从业人员进一步限制在主要生产经营人员。

2、开放型问题

(1)在本月购进的主要原材料中,价格上升或下降的有哪些?(按常用名称列示)

(2)在企业主要原材料中,本月出现供应短缺的有哪些?(按常用名称列示)

(3)贵企业目前在原材料采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什么?您有何评价或建议?

TOP

国外PMI的发展- n2 u. v  C- A/ U- c3 C

建立中国PMI,一方面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多年运作的成熟方法和经验,尽量保持与国际通行做法的一致性。因此,研究国外PMI发展对建立和完善我国PMI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编制和发布体系,并且有关机构已经建立了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 PMI。

一、美国

美国是最早建立PMI指标体系的国家。美国的 PMI,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原为美国采购管理协会)负责。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是美国最大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教育机构,在美国和波多黎各有 48000多名会员。该协会每月进行问卷调查,将其结果绘制成图表,发布PMI指数和商业报告。目前美国PMI指数包括了制造业与非制造业两大部分。

(一)美国的PMI发展简介

1、历史悠久,体系完善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PMI的调查。1948年以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就开始每月发布调查数据和基于调查的商务报告。

ISM建立PMI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ISM的制造业PMI体系最初选取了产量、新订单、库存、雇员和产品价格五个指标,直到1971年才加入供应商配送指标,1988年、1989年、 1993年又依次加入新出口订单、进口和积压订单三个指标,以后美国制造业PMI指标又加上了消费库存指标。

美国非制造业PMI及其ISM报告是1997年后制定的,它是对标准行业分类(SIC)中9个类别62个不同的行业小类、超过370个服务业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经理调查的结果汇总而成。这些行业也是根据标准行业分类目录而变化的,并基于各行业对GDP的贡献而定。服务业PMI指标主要包括:商业活动、新订单、库存变化、库存灵敏度、进口、价格、就业和供应商配送等。仅有四个指标即商业活动、新订单、进口和就业进行季节性调整。目前,非制造业指数的形式尚未建立综合指数,有待进一步完善。

2、PMI相关研究开展深入

由于美国PMI历史数据极为丰富,大量学者、专家对PMI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一些专家对PMI与经济周期的转折点进行了研究,发现PMI指标领先于经济周期的高峰与低谷数个月;一些研究对国家总体经济指标GDP与GNP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还有研究对PMI与国家其他指标如工业品价格指数、库存指数等作了相关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对PMI的特点与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据美国专家分析,如果美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在一段时间内高于42.7%,表示国家总体经济上升。

3、应用不断扩大

首先,PMI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不断加强。由于 PMI的特性,它已成为美国经济运行监测的及时、可靠、权威的先行性指标,得到了美联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金融与投资公司以及政府与商界的经济学家与预测专家的普遍认同和采用。由于GDP只有季度数据,而且发布时间过晚,一些研究机构甚至用PMI来预测GDP的走势。

其次,开展区域与行业调查研究。除了全国性普遍调查之外,美国许多州还开展了区域性PMI商业调查,将调查范围集中于特定区域或行业,用于分析该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状况。这方面的情况在第一章“PMI的应用”一节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二)美国PMI的编制过程

1、建立调查报告和管理机构。首先确定报告的目的和性质,然后选定或建立一个独立的,有能力进行数据收集、统计的机构负责调查项目的运行。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原为美国采购管理协会)就是一个这样的机构。

2、选择被调查者、样本规模。ISM按照规模、行业、地理位置和占GDP的百分比对企业详细分类后随机进行选择。在企业中具体回答问题的人是该企业的采购经理。

3、问卷的设计。问卷设计的原则是使采购经理回答的问题简单容易,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可以做答,题目保持在一页之内。制造业PMI指标包括新定单、产品、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消费者存货、价格、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等内容。非制造业报告的指标包括商业活动、新定单、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存货敏感度、价格、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等内容。基本上所有的问题答案都被设计成三种,即“增长”、“一样”、“下降”。

4、数据的分析。指数的计算为:回答“增长”的百分数加上回答“一样”的百分数的一半而得出。PMI离中线(50%)越远,表示变化的速度越大。高于50%表示比上月有所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有所下降。PMI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42.7%以上,表明全面经济或国内生产总值是扩张的,低于42.7%,则显示正在衰退。商务报告中的PMI指标,可以与政府的系列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并根据回归分析来说明经济扩张或衰退的起点。

5、数据的发布。其中制造业PMI商务报告在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非制造业PMI商务报告在每月第三个工作日发布。

二、欧洲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NTC-Research集团(一家全球商业信息研究和咨询机构,以下简称NTC)的支持下,欧洲多数国家已经建立了PMI编制和发布制度。

(一)欧元区总指数

NTC集团在各国完成PMI调查基础上,建立了欧元区PMI体系和欧元区PMI总指数。欧元区PMI总指数是在每个月定期调查超过5000个公司采购经理的基础上完成的,各项指数计算方法与美国类似。该指数由欧元区制造业与服务业数据加权形成,权重是将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基于各国总产值对于欧元区经济发展的相对重要性来进行计算。整个欧元区 PMI体系包括6个指标:欧元区综合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雇员指数、采购品价格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出品价格指数。

                   图2.1 欧洲PMI体系

0019b91ec89c097a7dc701.jpg

制造业欧元区GDP在整个欧元区GDP中约占 24%的比重。欧元区制造业PMI调查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奥地利、希腊、爱尔兰八个国家,这些国家GDP占整个欧元区产出的92%。欧元区制造业企业调查指标主要包括8个:生产、供应商配送时间、新订单、采购量、采购品价格、产成品库存、采购品库存、雇员。每个指标通过各国指标的加权平均得到合成的欧元区系列数据。对每个指标都进行季节性调整。例如,欧元区制造业生产指数是八个国家生产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制造业PMI 综合指数是根据产出、新订单、采购品库存、供应商配送时间、雇员五项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出来的。

服务业PMI调查了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爱尔兰五个国家,上述五国服务业GDP代表了欧元区服务业活动的83%。欧元区服务业企业调查指标包括:商业活动、新商业活动、采购品价格、雇员、服务费用价格、未完成商业订单、商业预期,根据调查结果分别编制以下指数:商业活动指数、新商业订单指数、未完成商业订单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费用水平指数、雇员指数、未来商业活动预期指数。欧元区服务业序列数据通过单个指标的加权平均而得到,对单个指标进行了季节性调整。例如,欧元区服务业商业活动指数是5个国家商业活动指数的加权平均数。权重是基于最新的欧元区统计数据,按各国服务业增加值对欧元区服务业总的增加值的比重来计算。即首先将各国服务业增加值汇总合计,再算各国的比重得出权重。此外,还根据欧元区5个指标利用加权方法而合成欧元区服务业PMI。

NTC除了帮助欧元区建立制造业和服务业 PMI外,还建立了建筑业PMI,但建筑业PMI未计算入欧元区总指数以内。建筑业调查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爱尔兰4个国家开展。建筑业主要指标包括6 个:商业活动、新商业、采购品价格、雇员、采购量、供应商配送时间,其计算过程与制造业、服务业基本相同。

(二)英国PMI编制情况

英国是欧盟国家的一个典型代表,其PMI包括制造业与服务业两部分,其数据与报告均为月度发布,由NTC研究机构代表卡特采购与供应学会和路透社共同研究、发布和出版。

英国制造业PMI基于对600个英国私人制造业公司经理的调查,提供了对英国制造业活动的最及时的监测。制造业PMI指数包括12个指数:产量、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工作积压、制成品库存、就业、产品价格、采购品价格、供应商配送时间、采购量、采购库存、采购经理指数(综合指数)。首次公布时间是1992年1月。调查覆盖基于标准工业分类(SIC)的工业部门,如化学、电子、食品饮料、机械工程、金属、纺织、木材、造纸、运输等。

英国服务业PMI每月调查的对象超过700 家企业。数据最早的收集时间是1996年7月。调查范围包括运输与通讯、金融中介、商业服务、个人服务、计算机与IT服务以及宾馆餐饮服务业。调查指标有 7个:商业活动指数、新商业订单、待处理商业订单、采购品价格、费用水平、雇员指数、未来商业活动预期指数。

英国PMI调查的汇总,是根据企业与行业的贡献度进行加权,即每一个回收的问卷根据公司规模的大小、各个分部门对制造业总体的贡献率而加权,这就确保了较大的公司比小公司有更大的影响力。加权的权重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三)德国PMI编制情况

德国分别建立了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PMI 指数。德国制造业PMI报告来源于对全国400家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根据各行业对德国制造业产值的贡献度以及地区分布而选出的。德国建筑业 PMI调查监测了德国私人建筑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对调查成员经过仔细的挑选,以便准确地反映建筑业经济的结构。德国服务业PMI报告来源于对全国450家服务业公司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根据各行业对德国服务业产值的贡献度以及地区分布而选出的。

三、亚洲

相对于欧洲来说,亚洲仅有少数国家开始编制PMI指数,比较典型的是日本和新加坡。

(一)日本制造业PMI

日本制造业PMI数据的收集和建立始于 2001年10月,数据来自300个制造企业采购经理或类似高层管理人员。日本的PMI调查样本经过了仔细挑选,能够准确地反映日本制造业的真实结构。首先,根据官方数据确定日本制造业的现行结构,对制造业进行了归并,整合为11个大类,并根据每类对GDP的贡献确定了该类样本在总体中的比重。其次,在每一个工业部门(2位数的国际标准分类ISIC)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得到适当的公司数目。在每一个2位数的ISIC部门中,包括了大、中、小型不同的企业。各行业样本数目见表2.1。

日本PMI的统计和分析方法基本与NTC相同,所不同的是NTC在日本采取了比较特殊的季节调整方法。PMI调查数据的季节性调整通常采用12个月(X12)的统计调整,这是许多发达国家政府统计机构采取的方法。但是,X12统计调整只有具备5年以上的数据才比较有效。由于日本缺乏这样的数据基础,因此采用了NTC提供的变通方法来解决季节调整问题。

表2.1   日本制造业PMI调查样本构成


- J7 u' G: f, o, h& f6 F* S# l1 mSIC 代码SIC分类比重(%)$ S$ N# Y6 V/ X" X( a$ X
15,16食品、饮料和烟草11.5, @# U$ c! ^, W/ I
17,18纺织、服装3.2
" N+ v3 v. a# C20木材和木制品2.1
/ I6 S* v: T; E3 U21,22纸及纸制品9.1$ W  ~& U" K" h" z+ X8 o* d* n" a
23,24,25化学品、橡胶、塑料16.8/ L; V0 a& k) R) L. ~. \, x
26矿业1.9* K# l1 M' m' k* H4 [
27金属生产3.5
9 s5 _; b* f) P3 q# {9 J  H: _28,29贱金属、机械制造16.8
* `/ [0 l# ?5 S% u3 P3 P1 Z( z4 E30-33电气、电子、光学产品18.4
$ a1 V: G4 E& Z# X' [* k1 D34,35运输和车辆制造业11.5
) h9 j& p2 c+ F. T, f3 g" J' N5 h36,37,40所有其他分类5.1
+ F' o( B2 L+ n4 F1 J( A
4 |# w5 |6 B  ]7 V

   (二)新加坡PMI

新加坡PMI有几个特点:

第一,包括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制造业包含13 个行业:电子、医药、化学品、金属产品、机械、食品与饮料、造纸、纺织、运输与物流设备、橡胶塑料产品、电线电缆、管道和海运设备、其他。制造业PMI除了综合指数外,还包括10个指标: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生产、库存、制成品库存、进口、雇员、投入品价格、供应商配送、积压订单。非制造业包括10个行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旅店餐馆、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房地产、教育、旅游相关服务、运输服务、其他。非制造业PMI指标有9个: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商业活动、库存、积压订单、进口、收费价格、雇员、供应商配送。

第二,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设计成三种,即增长、下降或不变,而是细分为五种:略有增长、显著增长、不变、略有下降、显著下降。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采购经理对问题的看法,同时也更好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

第三,开放性。对调查渠道不很在意,企业数目可多可少。由于新加坡是个小国,按照PMI设计者的想法,制造业PMI原本仅打算调查150家企业,但很多企业知道后,对PMI非常感兴趣和关注,自愿参加调查,因此实际填报企业达到200多家。当然,这与新加坡采购协会的做法有关。

第四,新加坡是一个资讯、通讯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因此直接采用了网上直报的方法。

四、全球PMI

目前,全球已有24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PMI体系(见表2.2)。在PMI调查和研究方面,除了单个国家PMI和区域性PMI外,由J.P.Morgan、NTC、国际采购联盟和美国ISM还共同发起建立了全球制造业、服务业PMI指数。

                     表2.2    全球PMI情况


0 L# {; y  ^' v9 M% ^- V: N( K- R. Y" u& a* K0 n: L5 [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
7 |2 l: W5 P: V3 i$ u) B% g" \) t0 {美国美国 % T, ^2 A2 h1 b; X# I0 C
日本*  
( u* _  A( E4 J' k德国*德国*德国*
: N+ q5 v, o+ z/ r. U英国*英国*英国*
( p7 e$ x1 P& A+ z  q# e0 t法国*法国*法国*6 ~# H; o' I- b3 D4 M' @2 [- x" t
西班牙*西班牙*
! y+ `% W4 q9 `; `3 B1 H  Z意大利*意大利*意大利*9 Q, h" ^( {' O$ C
俄罗斯*俄罗斯* 1 H8 m& T; X$ ~  S' L0 B2 l
爱尔兰*爱尔兰*爱尔兰*
) J+ Q$ {( J' J; S( D希腊*  
# \; Y7 E  M2 i, I奥地利*  
" d$ g; j* I  a荷兰*  ) K& a4 s3 V* Q7 A
波兰*  
" b6 p5 P. y  ~捷克*  / q1 V; [- e5 z7 m
丹麦  ; w& g6 G3 E( K. N; O3 B
以色列  6 U/ `8 [, ~% \% e, u  g
匈牙利  ; s8 ~) b4 `4 q& o+ h+ O
南非  
3 c8 G7 S: Q4 l' z) M5 g' M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2 s* N0 Q: A, `) \; Z
瑞士  
3 d! n# ?, u) f% p' Z: V: o新加坡  
- Y5 m! s$ Z' T; j3 y新西兰  3 E# L# s4 W1 `1 Y* Z
中国**  # `) }( O( j' ?' L2 ]8 G0 O
香港*香港*
# Z" \, W& w0 x  _

     注:* 表示NTC协助开展调查的国家

     **中国PMI,  NTC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均开展了调查。

(一)全球制造业PMI指数

全球制造业PMI是根据各国制造业对全球制造业GDP的贡献度进行加权汇总得到的。其数据来源于对全球22个国家、超过7000个采购经理的调查,这些国家的制造业GDP总和占全球制造业GDP的 76%,其产出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80%。全球制造业PMI目前称为JP Morgan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在全球PMI制造业商务报告里共发布五个主要指数,包括全球制造业产出指数、全球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全球制造业采购品(投入品)价格指数、全球制造业雇员指数和全球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由各国相应扩散指数加权平均得到(国家及权重见表3)。其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同 ISM相似。该指数的制定有助于对世界经济及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预测。

表2.3    全球制造业PMI的数据来源及其权重

# M8 E7 R2 d0 J" |" c- S# A
( [6 ~! Y' j/ u6 D
国家贡献度(%)承担人合作者网址
& }' X5 `4 K* q3 _美国27ISM www.ism.ws
' ^! l" h, t- s/ E) d, r日本17NTCReuters/Nomura/JMMAwww.nomura.co.jp
$ Z) I$ d8 x, i) y# m6 S& E德国8NTCBME/Reuterswww.bme.de" e+ P- L4 w. o. L1 A+ N. c
法国5.3NTCCDAF/ Reuterswww.cdaf.asso.fr: c( H$ K1 K. `8 `
英国3.9NTCCIPS/ Reuterswww.cips.org, o7 v" W4 _2 w6 `$ O  t4 }
意大利3.6NTCReuters/ADACIwww.adaci.it% p/ e; M+ p! V
西班牙2.1NTCAERCEwww.aerce.org
& n! \* X; A/ a6 T& i6 C6 Q6 Y荷兰1.5NTCNEVI/YACHTwww.nevi.nl; D0 q7 ~3 M0 o; M* J; v) r6 C, P
澳大利亚1.4AIGPrice Waterhouse Cooperswww.aigroup.asn.au
. e" `1 P; X/ Y2 E9 @& Q- g6 j0 v俄罗斯1.1NTCMoscow Narodny Bankwww.mosnar.com0 x- I, p1 |0 I. a" b' I3 h1 P5 v$ Y
瑞士1.0SVMECredit Suissewww.svme.ch( K$ P  C  |/ Q8 M! u
奥地利0.8NTCBA Creditanstalt/OPWZwww.ba-ca.com
, x- Q8 o* v/ M8 H* ~( e" G! {丹麦0.6DILFDanske Bankwww.dilf.dk% s  D# R3 N" z2 p% W  I
南非0.5BERIPSA/Investecwww.ber.sun.ac.za
* C9 ^* {( m$ |波兰0.5NTC www.ntc-reserch.com
) W3 s8 l9 ?* f( }5 ]希腊0.4NTCHPIwww.hpi.org
# G1 G) S0 v2 V- t6 [1 O$ K) O爱尔兰0.3NTCNAB Stockbrokerswww.ncbdirect.com
  x: g# o! ^2 z  M. j新加坡0.3SIPMM www.sipmm.org.sg
( H4 h8 e/ `6 u( ~0 s4 \以色列0.3IPLMA www.iplma.org.il
. H. h  t* L( q1 L& j捷克0.2NTC www.ntc-research.com2 B1 J, U) M* m+ c
匈牙利0.2HALPIM www.logisztika.hu
& D% f0 M" @9 [& s# S" P% L新西兰0.2Business NZANZ Banking Groupwww.businessna.org* Q5 e; m1 G6 f0 q2 V

各国制造业PMI的指标设计大同小异。PMI 综合指标的计算完全相同,通过五个主要指标加权汇总得到,权数依次为新订单占30%、产量占25%、雇员占20%、供应商配送时间占15%、库存占 10%。由NTC所协助制定的一些国家的PMI数据采集、汇总和计算方法与ISM基本一致,但在指标的选择上稍有出入,除了五项构成综合指数的五个主要指标外,还包括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产成品库存、产品价格、投入品价格、采购数量六个指标。

(二)全球服务业PMI

全球服务业PMI是基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对本国的调查和NTC对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爱尔兰和香港开展的调查基础上汇总而成。上述10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产出估计总共占全球服务业的60%左右。为了与其他国家保持一致,美国服务业的数据是从ISM非制造业调查中抽取的。

全球服务业PMI,是在对全球服务业3500 个采购经理调查的基础上得到的,是第一个提供全球服务业私人部门的运营情况的数据。该数据由NTC汇总并分析,有助于金融世界和政府的决策者更方便、更快地判断和分析市场形势。PMI指标的覆盖面,以及其快速可得性、准确性和直接可比性,使之成为无可替代的经济指标。它们为金融机构、全球性大公司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数据。全球服务业PMI数据来源详见表2.4。

表2.4  全球服务业PMI的数据来源及其权重


% q1 j% q; X  A. t& s) R2 e/ }  B9 z; t% V  n+ M, ~国家贡献度(%) 承担人合作者网址# L) H7 ?; d# f4 _$ C
美国*27ISM www.ism.ws
# a" U; X% `& r/ Z2 P9 H德国8NTC-www.ntc-research.com4 F; p4 l  }: x* g! A( X7 O. Z
法国5.3NTCCDAFwww.cdaf.asso.fr
2 `; U: `5 \; _7 T% a英国3.9NTCCIPSwww.cips.org
7 e9 l" a" K) o+ X( n意大利3.6NTCADACIwww.adaci.it4 @9 v! Z- A% d. S+ n
西班牙2.1NTCAERCEwww.aerce.org
4 w8 u& }5 P$ \! L9 u2 |澳大利亚1.4AIGPriceWaterhouseCooperswww.aigroup.asn.au
6 r: V/ I: m2 u9 z4 \俄罗斯1.1NTCMoscow Narodny Bankwww.mosnar.com5 W9 W: J9 z% w4 ]+ |& A
香港0.5NTC-www.ntc-research.com2 |. u) b) M' D* t2 B
爱尔兰0.3NTCNAB Stockbrokerswww.ncbdirect.com7 _0 R" c& z  j$ ^. A

注:ISM非制造业数据由NTC重新计算以便与服务业涵盖范围一致。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三)全球电子业PMI

在全球制造业调查基础上,单独列出了全球电子业PMI。该指数是根据全球超过600家从事半导体或IT生产企业的采购经理的调查而得出的。调查范围包括如下行业:计算机和相关信息处理设备的制造,有线与无线通讯设备,医疗、光学和精密仪器制造,消费者电子设备制造。参与调查的企业来自美国、西欧、欧洲中部和亚洲(日本、中国、香港、台湾和南韩)。与 NTC制造业PMI指数编制方法相同,全球电子PMI由通常采用的5个单个指数加权合成。

(四)全球行业总指数

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数经过加权产生了全球行业总指数(Global All Industry Indexes)。权重是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经济增加值总值,按照PMI调查的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总值的重要性而计算出来的。全球行业总指数有4个指标:全球总行业产出指数、全球总行业新订单指数、全球总行业雇员指数、全球总行业采购品价格指数。

TOP

数据处理方法* j( \4 Q! k  G" P8 F

数据处理上,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即单个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综合指数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方法。

1、单个指数的计算

单个指数的计算涉及生产量、产品订货、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主要原材料库存、生产经营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而原材料订货提前天数单独处理,开放性问题不参加计算。

(1)汇总方法:分为加权和不加权两种方法。

①采用加权计算百分比:以国家统计局《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N131表)的上年营业收入作为权重,计算“增加”、“基本持平”、“减少”选项所占百分比。

②采用不加权计算百分比:直接通过企业个数计数,计算“增加”、“基本持平”、“减少”选项所占百分比。

计算各选项(“增加”、“基本持平”、“减少” )百分比时,要剔除无关项(如“不好估计”、“没有出口”、“没有进口”等),即“增加”、“基本持平”、“减少”三项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2)指数计算:采用扩散指数法,即正向回答的百分数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数的一半。计算公式如下:

DI=“增加”选项的百分比×1+“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

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是逆指标。

扩散指数具有先行指数的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显示变化的趋势及变化范围。

(3)对于“原材料订货提前天数”,先分别按照加权方法和不加权方法计算选择“随用随买”、“30天”、“60天”、“90天”、“6个月”、“1年”企业所占的百分比,最后计算提前采购天数。提前采购天数的计算公式为:

提前采购天数=5ד随用随买”选项百分比+30ד30天”选项百分比+60ד60天”选项百分比+90ד90天”选项百分比+180ד6个月”选项百分比+360ד1年”选项百分比

2、综合指数(PMI)的计算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即产品订货(简称订单)、生产量(简称生产)、生产经营人员(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简称存货)。这5个指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而定,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计算公式如下:

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

如此计算的PMI指数,如果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扩张;反之,如果低于50%,通常反映其在衰退。美国ISM实证结果表明,采购经理指数在一段时间内超过42.8%,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或者说国内生产总值在扩张;如果相反,则说明经济在衰退。与50%或42.8%之间的差距表示扩张或衰退的程度。

TOP

相关性分析( w  s+ \  N" s( m+ }& j( H

2006年,由于1、2月份经历春节长假期间,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PMI有所走低。3月份 PMI指数,表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达到55.3%,4月份的PMI指数进一步上升到58.1%,反映出经济增长有逐步加快的迹象。从一季度国家宏观经济指标来看,GDP增幅达到10.2%,印证了经济增长加快的迹象。这反映出,PMI指数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二)PMI与工业经济相关性分析

1、PMI与工业增加值

从图4.4 可以看出,从2005年1月到2006年3月,PMI指数与工业增加值环比发展速度,总体走势基本一致,高点与低点也比较相近,但PMI变化幅度要比工业总产值变化更大一些。

图4.4  2005年1月-2006年3月PMI指数与工业增加值环比发展速度比较

0019b91ec89c097a7ba013.gif

   

注:环比发展速度=本月数值/上月数值*100,以下同。

数据来源:PMI数据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工业增加值环比发展速度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计算得到。

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率的变化与PMI指数的变化二者走势更为相近(见图4.5)。定量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735。这说明透过PMI指数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

图4.5 PMI指数变化与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率变化比较

0019b91ec89c097a7ba014.gif

注:①环比增长率=(本月数值/上月数值-1)*100,以下同。

②增长率的变化=本月增长率-上月增长率;指数的变化=本月指数-上月指数。以下同。

2、生产量指数与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长率的变化与生产量指数的变化,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771。这说明透过生产量指数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

图4.6 生产量指数变化与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长率变化比较

/ y( y! J4 H& B, T
8 ^- n% {' h- g3 m
* d3 S& V$ p! D6 u
2 v% B$ s0 H$ y; I 0019b91ec89c097a7ba015.gif
3 Z# B; U, z% R! n( B- A( Q5 i - u7 }7 [9 D1 c3 d

' Q5 k7 T  H5 ?
' P) s9 o4 ^4 C" ^  a# J1 o* N4 @! Z5 o/ L5 k8 d

: t, G6 j* B# J: m% ~8 K1 i& y
( t5 q% M* h" B. J
! h" e# w% c* p+ ]* p% _. T; M$ B1 [6 c' d4 P
* a1 H( ~9 a  E  F3 O
1 g4 |5 L2 A. R

3、产成品库存指数与工业产成品库存

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PMI指标体系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与工业产成品库存指标对比分析。从图4.7 可见,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与工业产成品环比发展二者变化趋势很相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产成品库存指数显示了先行的迹象。

  图4.7  2005年1月-2006年3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与工业产成品库存比较

0019b91ec89c097a7ba016.gif

数据来源:产成品库存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4、出口订单指数与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

从图4.8可见,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环比增长率的变化与出口订单指数的变化趋势相近。定量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15。这说明透过生产量指数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

图4.8 出口订单指数变化与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环比增长率变化比较


' K- X1 A2 s" h+ m5 {+ `- g8 ]1 Z" L: Y+ p* Z
/ z6 W" v( ^1 E- N* n4 w3 F. S8 I
/ @* ~. i/ N4 g. \. b6 { 0019b91ec89c097a7ba017.gif
# L7 f1 q! k8 s, u" D0 Y  D) @   o- a& X& I; X: W% s8 O

) `6 L4 L5 {) e( j  }8 H. {& D( e
4 f- h, ~( h8 r. I
6 N/ w$ [7 i  x6 Y
! S/ n1 ?* m4 {8 U" [5 ]0 X, e/ L8 p+ k4 f* U- B

; L) l8 s# X, g( a; V
# ?, Z2 z6 t' F* w  }6 }. B. [+ q: J) Y. ?! K% v  P+ T

. w: \7 k+ i* X6 p$ c) y
0 g- C1 K+ U( W: p, j0 A

数据来源:工业出口交货值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5、购进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PMI指数体系中的购进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图4.9可以看出,二者之间走势基本相同。定量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7。

图4.9 2005年1月-2006年3月购进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0019b91ec89c097a7ba018.gif

数据来源: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是环比指数。

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化与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的变化之间(见图4.10)相关性更强,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788。

图4.10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变化与购进价格指数变化比较


4 R7 R7 p8 V; t9 l/ F0 I! F2 U3 i" d- e. S1 R3 l
! k! e6 J3 j  [" A0 A+ \$ e
8 [7 V9 F9 n$ t  |  j
0019b91ec89c097a7ba019.gif
$ n2 t( j8 i/ g& ?8 [0 k+ [
/ k1 P+ ]- s% ]  i) T0 v' X: i9 e( S1 d; W

" B0 ^9 N- g* o4 \& s. f7 }  q. |3 V4 X% l

! t3 C5 l/ i! W" A5 ]' o* B; V5 `3 j- V- ~3 K

8 v5 n7 O9 J$ i
6 V1 V9 l; a, j* U3 u
$ F5 r' c! M0 D, i* P% c3 f: G
) h% \& A* i: G6 K; X1 e; a2 ^

资料来源:同图4.9。

总之, PMI指数与相关的工业经济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7以上(见表4.3)。这表明可以通过PMI指数的变化情况,来预测工业经济发展趋势。

表4.3  我国PMI指数与相关工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2005-2006年3月)

1 U5 F+ Q* p1 x* O
$ v3 z7 I% T: I+ ^3 wPMI指数相关经济指标相关系数9 }# J; @! P2 l2 N* s
PMI综合指数变化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率变化0.735
! t9 X& Q1 U: x. s8 e生产量指数变化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长率变化0.771
& M9 \6 `9 I1 j' E. G8 F出口订单指数变化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变化0.815
5 G4 v( W3 \/ {购进价格指数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0.77, S6 b) s( Q1 u, |. S7 I
购进价格指数变化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变化0.788
/ X$ X; ^+ a, d6 J" Y

资料来源: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来源于统计局;

7 e. z0 s6 r3 @) c8 r0 M! @; q
          生产资料环比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