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继续关注贸易战 2019年国内豆粕消费增速放缓

继续关注贸易战 2019年国内豆粕消费增速放缓

市场分析及交易建议:

  2018年美豆丰产,但由于中美贸易战美豆出口不佳,美国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位于历史高位。目前南美大豆播种和生长情况良好,叠加关键生长期大概率出现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市场普遍认为南美丰产可期。全球大豆平衡表库消比同样在历史高位,从基本面上制约大豆上涨空间。

  2018年的中美两国贸易战对全球都产生深远影响,G20峰会两国领导人会谈进展顺利,达成了停止进一步加征关税的成果,不过未来贸易战仍存在变数值得密切关注。此前受贸易战影响南美积极扩大大豆播种面积,努力寻求向中国直接出口豆粕;而如果贸易战持续,美国庞大的大豆库存还有待消化,19/20年度新作大豆播种面积则可能明显下降。国内从2018年10月起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应对贸易战将带来的国内大豆豆粕供给缺口。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将继续鼓励扩大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同时继续丰富大豆进口来源国,放开直接进口豆粕也并非全无可能。需求端则需要重点关注饲料工业协会团标对豆粕添加上限的落实

  和执行,不过考虑到非洲猪瘟蔓延不利疫区主产省的补栏需求,2019年生猪存栏可能持续下降,也不利豆粕消费。

  价格判断上,中美两国在G20峰会上会谈进展顺利,从市场情绪上利空豆菜粕。如果未来两国互相撤销此前征收的报复性关税,中国重启采购美豆,则CBOT大豆盘面价格及美豆贴水报价都将上涨,相应的巴西贴水将大幅下降。不过由于10月中旬起豆粕价格大幅下跌,远期进口巴西豆盘面榨利转差;未来就算重启进口美豆,CBOT及美豆贴水的上涨也将侵蚀压榨利润;叠加春节前下游还存在一定的备货需求,因此我们认为短期豆粕期价持续大跌的概率并不大。但考虑到明年春节后下游养殖需求可能极为低迷,现货基差大概率将不断下跌。

  策略:中美贸易关系缓解利好美豆利空国内豆菜粕,另外2019年春节后生猪存栏可能明显下降,不利豆粕需求,届时现货基差大概率下跌。如果贸易战缓解则豆粕将重新跟随美豆走势,届时价格走势则需关注南美天气、美国新作播种面积、单产调整等

  风险点:贸易战变数,南美天气、美国新年度播种面积及单产等

  行情回顾

  2018年美豆走势基本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8年1-2月,CBOT集中体现阿根廷干旱导致大减产,美豆指数从950美分左右涨至最高1076.4美分/蒲。第二阶段是2018年3月至今,中美贸易战成为市场最重要影响因素,并且使得内外盘走势完全分化。3-6月美豆指数在1000-1060美分区间震荡;进入7月,美豆18/19年度新作单产不断上调,虽然美国国内压榨需求强劲,但中国7月6日正式对美豆加征关税后将美豆拒之门外,美豆指数不断下跌至最低830美分以下。目前南美天气形势良好,巴西播种进度为历史同期最快,丰产可期,而美豆出口仍大幅落后去年同期水平,美豆指数在880美分附近弱势运行。

  国内自贸易战以来和外盘相关性急剧下降。连豆粕总体强于外盘,因贸易战背景下远期(明年南美豆上市前)进口大豆到港不足且进口成本增加,不过由于贸易战预期反复改变,连豆粕波动剧烈。10月以来国内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从供需两方面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豆及豆粕供给缺口,再加上非洲猪瘟疫情不断蔓延,利空远期豆粕消费。11月30日-12月1日在阿根廷召开的G20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报道称“会谈进展顺利”,后期两国的谈判还会继续,贸易战缓解也利空国内粕价。

  国际市场:

  南美丰产可期,贸易战不变则美豆面积可能下降

  现状:美国及全球平衡表库消比均处于历史高位

  18/19年度美豆单产平2016年纪录最高,为52.1蒲/英亩,总产为46亿蒲。需求端,虽然受益于阿根廷减产,美国国内压榨需求强劲,但失去了全球最大大豆买家中国,美豆出口表现疲弱。最终USDA在11月供需报告中将18/19年度美国期末库存上调至9.55亿蒲,相应库存消费比上调至23.25%,这是自USDA有统计的64/65年度以来的历史第三高水平。

  全球平衡表还包含了18/19年度南美供给和中国需求情况。目前南美天气形势良好,巴西播种进度为历史同期最快,阿根廷播种也正常开展。考虑到南美关键生长期大概率会出现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给南美带来充沛降水,市场普遍认为南美丰产可期,11月供需报告中USDA预估巴西18/19年度产量为1.205亿吨,阿根廷产量为55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大豆需求却在18/19年度萎缩,触发因素是中美贸易战。中国为应对贸易战从供需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高国产大豆补贴以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取消豆粕出口退税、允许进口符合质量要求的印度菜粕、饲料工业协会团标降低豆粕添加比例等等,目的都是减少中国进口大豆依赖度。USDA将18/19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下调至9000万吨,而国内机构最悲观预估仅8400万吨。在这种供给充裕而需求萎缩的情况下,USDA预估18/19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升至1.1208亿吨,库消比22.09%,同样为历史高水平。

  市场颇为关注的G20峰会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已经结束,报道称“会谈进展顺利”,美国同意暂缓原定于2019年1月1日起对中国2000亿商品征收关税由10%上调至25%的计划,而两国同意就知识产权、非关税壁垒等问题展开进一步谈判,中国可能增加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及工业品。不过美国也表示如果90天后两国未取得实质进展,则仍将对中国2000亿商品关税由10%上调至25%,未来仍需继续关注两国贸易战进展。此次会晤释放中美两国贸易紧张关系可能缓解的信号,从市场情绪上利多美豆利空国内豆菜粕。





  展望2019年,我们将分别讨论巴西、阿根廷、美国各自可能的供需变化。

  巴西及阿根廷产量:从图5可以明显看出,巴西大豆播种面积连年增加,而阿根廷近10年停滞不前。两国在扩种大豆的潜力上表现悬殊,巴西热带高原草原(Cerrado)和退化的牧场草场极易转种大豆作物(退化草场轮作数年大豆对土地也并非坏事),即便不损伤亚马逊森林一草一木,巴西大豆播种面积仍然有极大增长空间。而阿根廷西部安第斯山脉绵延,大豆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潘帕斯草原,虽然过去也有部分牧场转种大豆,但是大豆面积继续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

  另外我们发现,和美国不同,南美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似乎并不存在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巴西全境都种植玉米,由于纬度低、积温充足,包括巴西最重要大豆产州马托格雷索和帕拉纳州在内,农民通常在早熟大豆收获完成后再播种二茬玉米(safrinha)。阿根廷近两年大豆玉米播种面积更多受出口关税调整的影响,因此玉米播种面积增、大豆播种面积减。

  2019年还有贸易战影响,中国庞大的进口大豆需求转向巴西,也刺激巴西继续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产量由面积和单产决定,单产又主要受天气影响。根据NOAA发布的ENSO展望,今年南美大豆关键生长期大概率将出现厄尔尼诺气候现象,有利大豆丰产。不过我们从图6看出,阿根廷大豆单产稳定性明显不及巴西。一方面当然是天气所致,另一方面和种植技术也有一定关系。曾经在肥沃的潘帕斯草原,农民即使无需施肥,单产也不逊于甚至超过美国和邻国巴西。不过根据从FAO获得的数据,我们计算G3单位面积肥料消耗量(Fertilizers consumption in nutrients/Land under permanent crops(1000HA)),结果如图8-10所示,也部分解释了为何阿根廷单产波动更为剧烈。

  因此值此时间点我们认为2019年南美产量最大的变数仍可能出现在12-2月大豆关键生长期,其中尤以阿根廷的天气及单产变动,最易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和交易重点。



  巴西及阿根廷需求:巴西和阿根廷2019年出口和压榨需求的变化几乎完全取决于中美贸易战走向。

  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加,大豆压榨量和出口量也相应稳定增加。出口增速明显大于压榨增速,主要出口目的地是中国和欧盟;其中对中国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例超过70%,且还在稳定增加。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自7月6日起对进口美豆加征25%关税,中国对巴西大豆依赖程度又进一步提升,巴西出口贴水报价水涨船高。价格上涨甚至挤压了巴西国内大豆压榨需求。巴西贸易部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累计出口大豆7454.8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累计17.6%。目前市场最乐观预估巴西2018年出口将超过8000万吨。如果未来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未取得实质进展,中国仍可能在巴西产量允许的情况下进口更多的大豆。

  阿根廷也不例外,同样乐于见到贸易战为之提供了扩大中国市场的新契机。由于17/18年度阿根廷干旱减产超过2000万吨,并无余量出口更多大豆,17/18年度阿根廷甚至从美国进口近500万吨大豆用于压榨。不过阿根廷出口行业人士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随着阿根廷18/19年度产量恢复,对中国出口大豆有望增加至1600万吨。

  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同时还积极寻求直接向中国出口豆粕。巴西压榨行业产能利用率在75%左右,阿根廷豆粕出口更是占全球出口量的约1/3。贸易战背景下中国积极多元化进口大豆来源国,未来直接进口豆粕也并非全无可能。

  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阿根廷大量私人资本进入,新技术得以运用,使得阿根廷大豆压榨行业开始迅速发展,油籽压榨及加工产能由1994年的5.8万吨/天增至2000年的9.43万吨/日。前文我们已经提到,阿根廷大豆产区位于东部潘帕斯平原及周边,最大大豆生产州为科尔多瓦(Cordoba)、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和圣达菲(Santa Fe),三省产量超过阿根廷总产量的80%。这片区域有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流经,还有巴拉那-拉普拉塔河水系的支流巴拉圭河等流经,不仅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提供优良的港口资源,因此吸引阿根廷压榨企业集中分布于此。超过75%的阿根廷压榨产能都位于圣达菲省,基本所有压榨产能都毗邻港口。由于加工成本低廉且临近港口,阿根廷把直接出口大豆让位于加工生产后出口油粕,阿根廷的压榨产能甚至还服务于巴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由于阿根廷国内消费十分有限,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生产的豆粕和豆油仅分别有3%和6%用于国内消费,相比之下巴西这一数字分别为30%豆粕和75%豆油自用,因此从1995年起阿根廷就成为世界最大豆油出口国,1997年起成为世界最大豆粕出口国。直至1999年中国为保护本国压榨行业,对进口豆粕加征13%增值税,这项政策显然更有利于直接出口大豆的美国和巴西,阿根廷则面临油粕出口需求下降、以及生产利润萎缩等问题。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市场极为关注南美是否会将大豆高价出口给中国,而用于国内压榨的大豆原料从美国进口。由于阿根廷国内压榨行业的分布特点,决定了上述方法对阿根廷而言是可行的,但巴西如此操作的可能性很小。如图13所示,巴西大豆压榨产能以靠近生产地为原则,但以马托格雷索为首的主产州均远离港口。巴西国内以公路-卡车运输为主,成本高昂,因此进口美豆压榨难有利润,通过进口置换而出口更多的大豆对巴西来说可行性并不高。

  美国:贸易战不变则出口将延续弱势,19/20年度播种面积可能下降

  受益于阿根廷大豆减产,美国17/18年度国内压榨需求持续表现强劲。NOPA数据显示17/18年(9月至次年8月)累计压榨大豆19.2971亿蒲,年增速8.1%,连续12个月创造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进入18/19年度这种强劲态势仍然延续,NOPA报告显示显示9-10月会员单位累计压榨3.3315亿蒲,较去年同期累计增加10.8%。我们认为如果贸易战延续,未来美国压榨仍可能表现抢眼,因为虽然传统油粕出口大豆阿根廷新豆将于2019年4月陆续上市,但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南美贴水大概率保持高位,相比之下美豆粕出口将具有价格优势。在11月月度供需报告中,USDA预估18/19年度美国累计压榨大豆20.8亿蒲,年增速12.2%。

  出口需求上,截至11月22日美豆18/19年度累计订单2325.7万吨,落后去年同期32.38%。其中对中国出口大豆累计订单仅62.88万吨,落后幅度97%。按以往经验未知目的地订单实际多为中国,未知目的地累计订单数同样较去年同期落后10%。出口需求完全取决于贸易战进展,虽然低价吸引了诸如欧盟、墨西哥等国际买家增加采购,但是失去中国仍使得美豆出口量大幅下降。



  19/20年度关于美国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大豆播种面积的变化。USDA在11月预测2019年美豆种植面积将从今年的8910万英亩下滑至8250万英亩,降幅7.4%,2019年的单产从今年的52.1下滑至趋势水平50。从未来价格走势和交易角度来看,这个预测实际意义并不大。不过从明年5月USDA首次公布19/20年度供需平衡表开始,50的单产就会一直出现在月度供需报告中,直至19年8月USDA才会根据大豆实际生长情况和优良率对这一单产做出修正。至于面积,我们将密切跟踪CBOT大豆11月合约/玉米12月合约的比价,这是一个预测面积的良好市场指标;另外明年2月农业展望论坛照例会公布面积预测,3月31日USDA则会公布种植意向报告,为市场提供一个新年度大豆面积的基准预期。不过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如果贸易战在明年3月前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几乎可以肯定19年美豆种植面积将会下滑。在以往美豆面积大幅下滑的年份降幅最高达14.3%,因此如果贸易战不变我们认为19年大豆面积下降10%也十分合理。

  关于天气: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全球主要气象局均提示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的发生。澳大利亚气象局称2018年厄尔尼诺完全形成的概率至少70%,目前维持厄尔尼诺预警;NOAA则认为北半球冬季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为80%,还有55-60%的概率会持续至明年春季。厄尔尼诺气候现象下南北美洲大概率降雨充沛,有利大豆作物丰产。

  不过如果我们把时间周期放的更长一点,11月下旬科学家表示太阳黑子的活动大幅下降,NASA研究中心人员警告这预示着一种降温的趋势。甚至有研究人员认为一系列迹象预示2030年以后可能进入太阳活动极小期,全球也可能陷入小冰河期。小冰河期虽然会给地球带来降雨,但气温较大幅度的下降几乎对所有农产品的生长不利。虽然现在这一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数据佐证和证实,不过由于天气对农产品单产和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小冰河期的到来如果被确认,则包括大豆豆粕在内的农产品未来将迎来牛市。

  国内市场:

  贸易战及非洲猪瘟导致的豆粕需求下降将逐步体现

  从2001年加入WTO起,中国进口大豆数量连年增加,全年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将近三分之二。豆粕消费量同样持续增加,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蛋白饲料原料。不过2018年贸易战给中国大豆豆粕市场带来了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在2019年还将延续。

  首先,我们认为国家会继续鼓励扩大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国产大豆产量。国家在2017年1号文件鼓励扩大大豆播种面积,当年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国产大豆增产100-200万吨。2018年国家给予大豆直补明显高于玉米,以黑龙江为例大豆补贴320元/亩,玉米仅有25元/亩。但由于2017年玉米播种收益好于大豆,政府补贴政策下达过晚,最终国产大豆面积可能还是略有下降。不过我们认为,2019年国家仍可能继续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种植大豆。

  第二,虽然G20峰会上中美两国“会谈进展顺利”,不过我们认为国内将继续避免对单一国家进口大豆过度依赖。除南美还有一定增产潜力外,市场早有专家学者聚焦世界其它地区。譬如黑海地区是全球三大黑土地之一,黑海地区(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有充足的耕地资源,大豆增产潜力巨大,新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体系也从物流上支持出口贸易增加。除进口大豆外,巴西和阿根廷积极寻求向中国出口豆粕,10月22日海关总署发文允许进口符合质量的印度菜粕,如果贸易战持续,未来我国放开直接进口豆粕也并非全无可能。

  第三,未来国内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很可能是蛋白饲料原料更加多样化,菜粕、葵籽粕、豌豆等其它杂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增加,这一点其实在2018年已经有所体现。首先,2018年10月起国内为应对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大豆和豆粕供给紧张,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10月26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两项团体标准,聚焦降低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减少豆粕需求。据饲料工业协会估算,团标落实将使得国内减少进口和压榨大豆1400万吨,国内机构也相应下调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预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估新一年进口量将降至8400万吨。这两项团体标准虽然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且无法影响自配料中的豆粕(蛋白)添加比例,不过团标出台后国内大型饲料集团均表示支持。其次,即便把蛋白添加比例纯粹看作是一个市场行为,2018年上半年猪价一路下跌、养殖深度亏损,下半年非洲猪瘟蔓延导致的疫区主产省猪价下跌、养殖利润被侵蚀,而现有的豆粕和其它杂粕价差也确实支持降低豆粕添加比例。综上我们认为2019年豆粕消费增速有可能低于整体蛋白消费增速。



  第四,非洲猪瘟的影响在2019年也将集中显现。非洲猪瘟疫情自8月1日起在辽宁沈阳爆发,至今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呈现不断蔓延扩大态势。截至11月25日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在20个省级行政单位出现,由于疫情主要是接触式传播,受此影响全国活猪跨省调运受限,产销区价差明显;另外疫区主产省生猪压栏现象极为突出,仔猪价格等市场指标均显示下游补栏积极性受到明显影响。根据现有形势,非洲猪瘟短期无法根除,如果说目前养殖户压栏是为了在春节消费旺季出栏以获得更好的价格,那么春节后的存栏可能出现明显下降,非洲猪瘟疫情叠加春节后本就是消费淡季,2019年(尤其上半年)猪料板块很可能在养殖板块中表现最弱,不利豆粕消费,另外生猪产销区的价差在2019年也将持续存在。

  中美两国在G20峰会上会谈进展顺利,从市场情绪上利空豆菜粕。不过除非未来两国互相撤销此前征收的报复性关税,中国重启采购美豆,则CBOT大豆盘面价格及美豆贴水报价都将上涨,相应的巴西贴水将大幅下降。由于10月中旬起豆粕价格大幅下跌,远期进口巴西豆盘面榨利转差;未来就算重启进口美豆,CBOT及美豆贴水的上涨也将侵蚀压榨利润;叠加春节前下游还存在一定的备货需求,因此我们认为短期豆粕期价持续大跌的概率并不大。不过考虑到明年春节后下游养殖需求可能极为低迷,现货基差大概率将不断下跌。2018年上半年由于猪价暴跌,豆粕现货基差曾达到历史最低的-200左右水平。

  菜粕:2019年国产菜籽产量可能保持平稳或者继续小幅下降,国产菜籽多数进入95型压榨的趋势不会改变。由于贸易战中国将进口美豆拒之门外,反而增加了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大豆及菜籽菜粕的需求。USDA预估18/19年度加拿大菜籽产量为2110万吨,中国从加拿大进口菜籽并无明显季节性,另外从2017年开始中国直接进口颗粒菜粕数量激增也增加了国内菜粕供给,国内年进口菜粕超过100万吨。除菜粕外,中国进口葵花籽粕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虽然自2017年起进口DDGS数量可忽略不计,但国产DDGS产量和需求增速可观。

  菜粕作为杂粕的一种,除了在水产饲料中有8-10%添加比例的刚性需求,其它领域的消费弹性巨大,因此我们很难准确的预判明年一年的菜粕消费量。弹性大的表现之一是季节性明显,菜粕主要用于水产饲料,据统计长江流域夏季水产饲料中菜粕消费量占全年消费量一半以上。弹性大的第二点表现是添加比例,水产饲料中菜粕添加刚需是8-10%,最多可以添加至不超过40%,在鸭料中的添加比例为0-15%。添加比例则取决于蛋白原料的可获得性、还有不同蛋白原料性价比优劣。正常来说,水产饲料中豆-菜粕价差<=500则菜粕添加比例会降至最低8-10%,而鸭料中600是菜粕用于不用的临界点,具体还取决于实际价差多少。

  菜粕单边走势跟随豆粕,由于体量远小于豆粕,受资金影响波动率更大,但是仍然难以脱离豆粕走出独立行情。我们对2019年菜粕的基本判断是,如果贸易战持续,国内菜籽菜粕供给相比大豆更加充裕,但菜粕消费增速也可能明显好于豆粕。

  小结

  2018年美豆丰产,但由于中美贸易战美豆出口不佳,美国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位于历史高位。目前南美大豆播种和生长情况良好,叠加关键生长期大概率出现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市场普遍认为南美丰产可期。全球大豆平衡表库消比同样在历史高位,从基本面上制约大豆上涨空间。

  2018年的中美两国贸易战对全球都产生深远影响,G20峰会两国领导人会谈进展顺利,达成了停止进一步加征关税的成果,不过未来贸易战仍存在变数仍需密切关注。此前受贸易战影响南美积极扩大大豆播种面积,努力寻求向中国直接出口豆粕;而如果贸易战持续,美国庞大的大豆库存还有待消化,19/20年度新作大豆播种面积则可能明显下降。国内从2018年10月起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应对贸易战将带来的国内大豆豆粕供给缺口。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将继续鼓励扩大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同时继续丰富大豆进口来源国,放开直接进口豆粕也并非全无可能。需求端则需要重点关注饲料工业协会团标对豆粕添加上限的落实和执行,不过考虑到非洲猪瘟蔓延不利疫区主产省的补栏需求,2019年生猪存栏可能持续下降,也不利豆粕消费。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