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猪市风云:猪价与饲料的背离 还能持续多久?

猪市风云:猪价与饲料的背离 还能持续多久?

来源|高超商品策略

  文:高超商品CTA及饲料养殖团队

  转自中信期货研究部商品CTA及饲料养殖团队报告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信期货商品CTA及饲料养殖团队公众号“高超商品策略研究”

  报告要点

  生猪现货价格屡破新低,二次育肥大量增加,雨季非瘟疫情能否再来,后期猪价还能否反弹?巴西干旱、美国低库存还能驱动美玉米(2772, -8.00, -0.29%)、美豆上涨多久?在巴西大豆(6221, 11.00, 0.18%)集中上市,新季美豆、美玉米种植进度正常背景下,“外强内弱”格局还能维持多久?

  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猪市风云”饲料养殖专题研讨会,我是今天的会议主持人:中信期货研究部商品CTA组和饲料养殖组负责人—刘高超。

  近期商品市场比较亢奋。首先,近期欧美疫情好转、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缓解、美元持续走弱,铜价引领有色金属快速走强;其次,国内成材需求处于旺季,环保及碳中和背景下限产预期较强,叠加疫情防控、中澳关系恶化,蒙煤、澳煤进口受限,黑色板块接力有色快速上涨;并且,在煤炭价格快速上涨带动下,近日煤化工(甲醇(2688, -42.00, -1.54%)、乙二醇、三大塑料(8095, -35.00, -0.43%))也不甘寂寞、不断走强;最后,近期表现相对“低迷”的农产品,5月11日夜盘在外盘的带动下突然爆发,油脂油料、玉米、白糖(5666, 19.00, 0.34%)等品种大幅上涨,而国内生猪现价不断下跌,期价在下降至25000附近表现出一定的支撑。那么,近日油料、玉米价格的上涨只是单纯的“板块轮动”,还是有基本面的支撑?生猪价格是继续下跌,还是逐步企稳?为此,今天我们分别邀请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王祖力,

  山东涌益咨询总经理—郑丽丽,

  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李明;

  辽宁恒昌农业期现经理—刘小龙;

  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杨鸿宇。

  来分别谈谈对近期生猪、玉米、豆粕(3616, 19.00, 0.53%)市场的看法。

  一、玉米/生猪(李兴彪  中信期货研究部饲料养殖研究员)

  总结:玉米市场改善空间有限,延续宽幅震荡。生猪供应量充足,大猪持续释放,需求迎来改善。2020年7月是市场供应低谷,从8月开始供应处于增长状态,后续价格持续下降,未来三季度价格可能会受疫情影响带来一波反弹。

  玉米观点:延续宽幅震荡

  供应端:余粮已经没有了,市场供应来源主要是渠道以及进口和替代。贸易商成本高,每个月成本都在增加,目前售粮意愿不大,卖不出去。整体来看现货市场低迷,价格也没有降。

  需求端:深加工企业库存高,提价意愿不强。饲料端,生猪存栏恢复,体重在增加,饲料用量大。蛋鸡利润也在修复,从4月看补栏量环比增加,大企业补栏超过1亿,鸡蛋(4816, -40.00, -0.82%)存栏恢复快,肉鸡的补栏量也同比大增。整体看需求比较乐观。利空点主要看替代品,替代品利空效应在削弱,小麦替代优势还在但难持续,新上市小麦会叫停,这对玉米有提振;进口谷物利润好,随着外盘大幅上涨影响到进口利润,尤其是保税区的利润,对国内玉米相对有提振;新作进入播种期,根据调研,一方面新作面积递增,但幅度没有那么高,另一方面新作成本大幅提升。

  从以上角度看整个玉米市场比去年预期宽松,但改善空间有限,玉米延续偏紧的格局,价格预计延续宽幅震荡。

  九月合约定价逻辑在陈粮,即贸易商手中的渠道粮。之前倾向于认为三季度库存释放压力较大,一方面粮质不好,另一方面存粮成本逐渐增加,但可能并不会出现大的卖压,这也是同大企业没有库存有关系,这些卖压会被市场上买家承担消化掉。总体来看玉米还会延续宽幅震荡,并需关注天气和中美贸易政策走向问题。

  生猪观点:现货悲观,7月消费淡季过去,或迎来需求改善

  期货跌幅与现货比刚刚开始,跌的并不多,因为现货每天都要波动1元,从百分比来看幅度较大。随着期货和现货逐渐收敛,期货可能迎来高波动阶段。

  回顾4月现货下跌是疫情导致猪的抛售加消费淡季;而这波下跌最大的因素在二次育肥的集中出栏。二次育肥意味着在量没增的情况下,肉还多了,市场接受度下降。回顾生猪市场交易逻辑,任何一轮都是利润驱动产能,不以个体行为发生改变,是长期的,直至利润消失亏损时才会退出,即利润指导市场行为。后期的观点:疫情会干扰,但不会影响方向,不能因为某些地区疫情等情况影响整体判断。

  未来认为:现货方面,大猪还是会出栏的,大猪后续持续释放,可能会在端午节前后逐渐销售掉,目前供应量充足,现货比较悲观。期货价方面,情绪上,二次育肥和现货低迷对生猪期货利空;基本面上,前期二次育肥在端午节集中出栏,会是二次育肥利润变差影响供应积极性,后面供应压力会下降;其次,不能因为近期利润不好忽略去年12月及一季度母猪存栏受损,会体现在7月之后的出栏量上。生猪消费淡季逐渐过去,迎来需求改善。

  所以从供需看,7月份生猪基本面比当前会有改善,对盘面有一定支撑。对生猪期货的判断延续之前的观点26000-27000对九月来讲是合理的。

  后续关注二次育肥补栏积极性。如果二次育肥持续增加,会增加供应压力,进而影响到反弹空间,如果二次育肥积极性被打击,后期供应偏紧。同时要关注雨季的疫情情况。

  二、生猪(王祖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

  观点:三季度猪价可能回升,但高度并不乐观

  回顾历史产业发展的脉络,从18年8月疫情发生到19年9月是产能下降期;19年10月产能开始恢复到2020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上涨;2020年2月到8月,新增仔猪环比增加,供给开始增加;从2020年8月份开始到现在,新增小猪出栏,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市场供应最低谷是2020年7月,处于价格高峰,是重要转折期,不考虑需求的话,后续价格会持续下降,所以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期是2020年7月,这是是低谷,从8月就开始增长。定点企业屠宰量月度低谷是2020年7月,2020年2-3月也比较低,是因为疫情带来的异常数据,猪无法出栏,但真正的低点是7月。供需缺口最大的时间是去年春节。未来价格会持续下降,目前处在下行通道中,供应会持续增长,价格处于趋势性下行的通道中,下行通道会受到季节性波动,阶段性反弹等因素的影响。

  三季度价格可能会季节性回升,高度不是特别乐观,依据为以下几点:

  1)市场上大猪积压,不少养殖户手中400斤大猪仍在积压,会把整个节奏往后压,真正价格高点的高度会打折扣。

  2)冻肉出库的进度。去年因疫情被迫积压的冻肉量级不小,出库的进度目前也并不快。每个月40w进口的量级,占月度消费量的10%以上,会压制猪价。很多贸易商亏损,在等三季度,压力会较大。

  3)政府手中还有储备肉,三季度上涨大的话政府可能会往外放储备肉来平抑猪价,从去年投放的量级来看不容忽视。

  4)大猪普遍压栏,单产水平增长快,带来的猪肉供应增加比重高,原来240斤压到300斤有25%的增长。最近压栏的情况,规模养殖业比小产户更甚。

  5)心态的影响。养殖场压栏还是抛售,贸易商冻肉是否继续积压,很多贸易商把三季度看作这一波大周期中能赚到钱的最后一波机会。

  小结:去年7月是供应的低谷,但供需缺口最大是在去年春节,春节消费需求增长明显。去年8月往后整个市场的供应在增长,市场整体供应处在增长的过程,疫情会有影响,三季度猪价会受疫情影响有一定反弹,但市场分歧大,个人认为疫情对局部地区影响大,对整体影响不太大,会导致一波反弹,但反弹高度不是很乐观。

  【Q&A】

  Q:南方进入雨季,对近期南方非瘟疫情怎么看?

  A:2018年8月-2019年8月,疫情较混乱,从2019年8月往后,疫情总体处于比较好的状态,中间存在阶段性抬头的阶段,但总体可控。2019年8月往后处于后疫情时代,点状发生,在未来几年会持续存在。

  从2019年9月往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各种考验,包括南方雨季,季节性,没有出现大范围区域性的流行。后疫情时代,点状发生情况会长期存在改变不了后疫情时代整体的状况,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流行,常态化防控工作做的比较好。短暂影响改变不了大趋势,产能恢复,市场供应增长。

  三、生猪(郑丽丽  山东涌益咨询总经理)

  总结:6-7月份产能恢复的大数据可以基本确定,生猪的出栏量可能会有阶段性的下降,但是出栏体重会有增加。另外重点需要关注冻品的抛售与大型企业9月份的出栏节奏。

  2020年对行情的判断有偏差,但今年观点越来越一致。去年7-9月价格偏低, 11月猪价从28元涨到36元,去年的行情在季节性消退的情况下,确定性较明显。今年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产能恢复,扩张速度很快,这部分产能在2019年开始动工,2020年投产,2021年产能逐渐释放,新增供应影响不大。但今年对生猪产量的释放是比较明确的,生猪下行周期在启动,猪价是下行的趋势。

  5月大概率向下降,6-8月起产业内认为是会反弹的。二次育肥导致大肥猪的出栏,今年3-5月是二次育肥的高峰期。预计6-8月出栏比现在低,大猪占比比现在高。

  贸易商认为6-8月有利空也有利多,利多在于量上是降低的,利空则是体重增加,冻品出一波货,预期会反弹。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供应确定性会增加,整体不会有很大的反弹力度。养殖场普遍认为6-8月会反弹,屠宰场中,如果调研对象手里有冻品,会预期6-8月涨,先抛冻品。

  今年9月一定要参考2020年,2020年三季度是出栏的高峰期,每年9月是价格高峰期,是价格增长较快的节点。9月各大公司集中出栏,拿业绩和绩效,测算今年9月成本自繁自养17元左右/公斤,育肥成本27块左右,成本偏高。应关注大集团场的出栏进度,11-12月是消费的旺季,今年猪价反弹幅度还是要看未来消费的恢复程度。

  小结:今年下半年猪价关注重点除了生猪存栏产能的恢复供应外,更应该关注消费端,因为产能的恢复是确定的,月度环比是增加的,产能供应是增加的,猪价跌的多但消费并没有立即上去,所以消费对应猪价仍疲软。未来在产能逐渐恢复的同时,要关注消费端的情况。

  四、生猪(李明  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

  总结:通过对2020年猪价与一线生猪与非生猪产地存量,主要消费市场需求,疫情影响程度的调研,我的农产品网认为5-6月猪价下跌,仔猪与种猪价格降幅较大,但是牛猪消费量较去年持平,并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育肥饲料与猪价相悖。

  1)2021年猪市预测情况

  2020年6月猪价总体呈现震荡下跌的趋势,预计2021全年均价为24-26元/千克。其价格的高点有两次。第一次高点出现在第三季度的8月,次高点出现在第四季度的12月,12月出栏量预计比2020年增加15%,生猪出栏量会破6亿。2021年生猪出栏量可以恢复为2017年的87%。除此之外,冻品的投放,产能的释放,牛猪消化速度以及下游的消费的增量也需关注。

  2)猪市后续行情解读

  认为5-6月份可能是阶段性止跌行情的起点。通过对一线生猪与非生猪的产地存量,主要消费市场需求,疫情影响程度的调研,我的农产品网认为5-6月猪价是阶段性下跌,同时这也是猪价上涨的起点,由于下半年猪价波动区间有限,所以2021年下半年猪价依赖于猪价起点的高低。同时南方进入梅雨季节,其有利于疫病的发展,如果南方地区有大的疫情波动,本年猪源会更加紧张,加剧波动。

  3)仔猪与种猪行情

  仔猪与种猪价格降幅较大。现猪市仔猪与种猪出现了滞销,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当前市场仔猪和种猪流动的集中度很高,集团公司扩张速度放缓就导致市场流动性变差,就会出现当前市场局势。

  ②疫病导致采购仔猪的风险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③是当前市场上母猪很多(市场积压的主要是回交二元母猪为主)但高品质种猪数量不大,并且优质种猪市场的需求现在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很多大公司育肥场配套不足,仔猪需要有地方养,近期仔猪价格走弱与这也有关系,很多散户和小型养殖场感染后,复产没有信心,感染后的阳性场继续生产,也存在不确定因素。现在全国均价900左右,部分地区850-800都很难成交。

  4)牛猪消费量较去年持平

  3-5月份市场开始牛猪与其二次育肥的产物的投放。东北地区以牛为主占50%。其他地区占30%。2020年7-9月份平均牛猪消费量为600多万吨。当月最大消费量为800多万吨。国内自行供给量为350万吨。冷库量为200多万吨。牛猪投放量的消化需要随周期时间慢慢推演。今年的需求理论上是一个稳定值,应该是强于去年,所以牛猪的消化也是挺快的。通过下游市场也能反映出来,下游上海江洋市场白条批发均价21.84,都在亏钱卖。价格降低了,下游需求就会好转。现在下游消费还好,要优于同期,主要得益与猪肉价格低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猪价上涨和消费量没什么关系,猪价格低迷的时候反而是消费增加的时候。

  5)餐饮与地区对猪市影响

  就餐饮方面而言,由于餐饮消耗的是冻品而非鲜品,所以五一假期对生猪的销量并没有刺激作用。对于地区而言,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对猪肉的消费量是要大于北方的,例如皖南地区为猪肉消耗的大区。

  6)饲料与猪价趋势相悖

  育肥饲料调价越多,猪价上涨越多,反之亦然,饲料相对稳定则猪价趋缓。这是由供给与需求决定。我国每年豆粕玉米产量与进口量相对稳定,生猪存栏变多则导致对饲料需求变多。从而导致饲料价格上涨。

  【Q&A】

  Q:现在生猪出栏体重增加会持续多长时间?

  A:如果猪价两次高点预计正确,时间会延长至10月份左右。

  Q:生猪出栏体重跟养殖利润有比较大的关系么?

  A: 出栏体重与利润和季节性因素有关。例如重要节日对大体重猪需求紧张。

  五、玉米(刘小龙  辽宁恒昌农业期现经理)

  总结:玉米定价逻辑发生变化。玉米从低价变为高价,导致其被替代,替代品价格和数量增加,从而影响国内价格。可以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外盘供给端巴西减产和天气状况为影响因素,需求端出口增量,内部加工为主要因素;国内供给端旧作压力,东北存量为影响因素,需求端替代品和成本为主要因素。

  1)外盘

  目前中国3000万吨进口量,对比全球玉米国际贸易量的1.5亿吨,中国增加了20%左右,打破了原有贸易平衡。

  美玉米围绕着巴西减产进行价格波动,玉米减产预期下调,从1-1.05亿到9000-9500万吨左右,天气也不理想。目前巴西产量减少较多基本坐实,玉米价格下调幅度有限,美国持仓多空比例高达90%,可以关注美国农业部报告。

  美国农产品牛市走了两年才发生反转,农产品想反转要靠强大的替代。06-08年,10-12年美国农产品大牛,都是从7、8月份上涨,并于7、8月份见顶,都是市场定产的时间点。现在库销比偏低,市场容易炒作,而后续美国库销比可能还会下降。21年度农产品牛市格局难以逆转,想要逆转至少要经历好的生产季,或者出口,内部加工放缓等。同时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如果生长季顺利,那么美玉米会失去上涨动力。

  2)国内

  现阶段庞大的进口增量令大家不相信缺口的存在,市场担心的是旧作的压力和东北存粮的贸易商可能出现的踩踏。但东北民间大概有5000万吨的量,形成大级别踩踏可能性较小。玉米高于小麦100以内就会得到一定的释放,这是市场预期的底,替代品和中间成本的增加使得2600的底很难被打破。

  大宗商品最近在通胀周期,最近农产品在跟涨工业品。结束本轮牛市的事件应该是货币政策的转向或者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期货市场风格和逻辑和股市较为相似。市场回到关注东北贸易上的售量压力的时候才会有下跌理由,更多是因为心态问题导致的阶段性情绪,而大的基本面玉米在牛市周期没有逆转。

  东北贸易商现在心态是“嘴硬心慌”,他们接受了没有缺口的事实,但是不愿割肉,想看期货是否能带动现货。按仓不动导致整个流通量少,市场没有压力。市场观点普遍认为陈粮抛压压力,新粮上市和终端需求不强一起形成一波压力,大致在9、10月份爆发。

  最近行情是围绕天气,新作,外盘和基本面走。东北深加工在消化库存,五一前后在小幅降价的状态。最近深加工刚需体现出来了,山东价格按以往去推8、9月份高点新粮可以到3200左右,但持续时间会很短。市场关注旧作,可能会到底部2700左右。玉米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在2700-3000的区间。

  【Q&A】

  Q:下游饲料企业在近1-2个月的采购端建议?

  A:饲料选择有很多,现阶段大麦在2400左右,小麦在2700左右,大型饲料厂不需要采购玉米,可以采购小麦,具有比价优势;小型饲料厂认可传统优质玉米的话,掉价机会并不好等,终端囤货不涨价是做不到的,建议囤别的原料。

  六、豆粕(杨鸿宇  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结:棕榈(8128, -92.00, -1.12%)油产量恢复不行,库存在降,但在之后有到港压力。油的价格3月下旬开始走弱。小麦替代成为主题。豆粕供给端主要受美国政策影响,需求端主要受非洲猪瘟导致的需求回流和替代品所影响。

  非洲猪瘟导致猪死亡了一批,从而打开了进口,豆粕需求转移到国外。后面进口通道关闭,国外存量下降。总体来说是豆粕需求先出去再回来的过程。中国2020年同比进口增加200万吨豆粕,即50万吨油。小麦替代比豆粕大很多,每1000万吨相当于100万吨豆粕,对价格影响较大。可以关注小麦玉米价差。

  美国在特朗普在任时期把生产需求压下去,但拜登时期是牛市,要把需求补回来,这造成了政策的不一致。疫情影响标准太僵化。疫情把需求变少但法定需求未调整,只能去买。国内油需求太差,不认美盘,但如果豆粕被替代,油碰上利多周期,就会很强。

  投机周期:铜铝玻璃(2772, -4.00, -0.14%)等平衡表很好看,且难改变。农产比库存极低,在货币宽松环境下,上涨不需要更多消息就能上涨。

  【Q&A】

  Q:会不会有大豆库存转移到南美,对美豆形成压力?

  A:美国价格高,不用担心买到美豆。国内做多情绪很好,中国到港压力是北美大豆上市前最后一批压力。中国压榨利润差,美国价格高豆是安全垫。头寸不能急,但一旦有共识起来会很快。油在9月前后会炒做一波。粕在后面走势要看油。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