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2022年棉花年报: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2022年棉花年报: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摘要

  在上年度的报告中,我们给出2021年度棉花市场的节奏可能是一波三折,先回调后上涨再回落,整体价格重心上移。当前我们站在2021年尾端,回顾本年度全球及国内棉花市场可以发现,本年度棉价走势与此前预期相符。2021年郑棉期价重心整体向上运行,期价最高触及22960元/吨,为近十年的高点,年内最大涨幅达7585元/吨。

  从本年度全球棉花供需格局来看,2021/22年度全球棉花产消仍处于紧平衡格局,全球棉花产量增产214.7万吨,至2646.8万吨。主要产棉国中除中国减产外,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均有一定幅度的增产。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恢复本年度消费量增加72.9万吨至2705.7万吨。期末库存下调62万吨至1866.6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棉价起到支撑作用。而本年度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整体商品市场多头氛围浓厚,多数商品涨至历史高价区,郑棉亦是如此。

  关于下年度,我们将结合未来的宏观环境以及基本面,分析展望2022年市场可能出现的变数及焦点问题,以期望能帮助您对2022年棉花市场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棉花生产商、贸易商、纺织企业、下游布厂及投资机构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为投资者寻找2022年棉花市场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一、2021年全球棉花市场回顾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2021年全球棉花市场回顾

  2021年度全球棉价整体呈现稳步上扬走势,年初美棉延续上一年度末的强势,价格持续走高,一方面基于美棉签约数据良好,另一方面则由于宏观利好政策,美国1.9万亿经济刺激法案落地,经济各项指标持续向好;进入3月份,ICE期棉受低价印棉冲击以及郑棉下跌拖累,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主力05合约从年初高点95.6美分/磅,最低跌至77.12美分/磅;进入下半年,市场焦点转向新年度市场,该阶段处于北半球棉花的生长阶段,市场炒作话题因素较多,尤其关于全球主产国减产预期;9月份新棉上市之初,则是受新棉抢收预期以及成本上涨推动,全球棉价出现了快速上涨,整体来说,我们将2021年国际棉价走势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年1月-2月底,宏观及基本面偏好,ICE期棉延续上一年度末强势。

  年初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1.9万亿美元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提振市场信心,并且伴随美国疫苗持续接种,新增确诊病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经济处于稳步恢复当中;并且美棉签约数据表现亮眼,良好的数据支撑ICE期棉价格持续攀升,由上一年度末77美分/磅,上涨至2月底,最高涨至95.6美分/磅,创了近7年新高。

  第二阶段:2021年2月底-3月底,美棉出口受印棉冲击,并且受中国棉价下跌拖累。

  ICE期棉主力05合约从2月底95美分/磅跌至3月底77.12美分/磅左右,累计下跌18美分/磅左右,跌回上年度末水平,主要因为伴随美棉的持续走高,低价的印度棉花更受市场青睐(性价比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美棉出口造成挤压;而且3月份因国外部分品牌抵制新疆棉事件,使得郑棉价格出现大幅回落,这也在一定程度拖累ICE期棉价格回落。

  第三阶段:2021年4月初-8月底,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加剧了国际贸易局势紧张,国际海运费大幅飙升,叠加新年度减产预期,国际棉价稳步上扬。

  本年度4-5月份,美国主产棉区得州持续干旱,令美棉播种进度落后于去年同期水平,市场开始炒作减产预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由世卫组织宣布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正在成为很多国家主要流行毒株,这加剧了国际贸易局势紧张,海运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也引发了国际棉花市场对于供应端的担忧,因此国际棉价稳步攀升。

  第四阶段:2021年9月初-至今,市场通胀压力不减,叠加新棉上市成本攀升,使得ICE期棉价格大幅上涨。

  本年度美国通胀率持续攀升,截止11月份通胀率攀升至6.8%;叠加北半球主产国新棉上市,成本持续大幅增加,尤其中国新棉抢收带动的成本上涨,推升郑棉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在此阶段ICE期棉价格亦受助于郑棉上涨推动,也出现了大幅上涨,11月初ICE期棉主力合约最高上涨至121.67美分/磅;整体来看在此阶段内外棉价差也是扩大至历史高位水平,这也吸引了部分内外套投机资金,多美棉抛郑棉,继续助力美棉上行;但近期因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使得12月份美联储在议息会议中加大缩债规模以及公布加息预期,美元指数走强令整体大宗商品承压,国际棉价亦在此时有所回落。

  2.2022年中国棉花市场回顾



  第一阶段:2021年1月-2月底,资金面维持宽松,下游需求淡季不淡,郑棉主力合约价格触及近两年最高点。

  年初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资金面维持宽松的背景下,下游需求延续上一年度末的强势,订单情况较为理想,成品库存维持在历史低位附近,并且不少纱线贸易商出现屯纱的行为,这从侧面说明消费市场淡季不淡,亦对棉价形成一定支撑,郑棉最高触及17080元/吨的高位,为近两年最高点。

  第二阶段:2021年2月底-3月底,下游市场需求转弱,叠加疆棉制裁,郑棉月度跌幅达2795点。

  2月底,下游市场需求较前期有所转弱,成品库存出现小幅累库的现象,前期低价屯纱的纱线贸易商开始低于市场价出货兑现利润,令纱价、棉价承压运行;并且进入3月中下旬,国外部分品牌抵制新疆棉的事件在全网发酵,短期引发下游消费市场悲观情绪,郑棉主力合约最低探至14285元/吨,与2月25日的高点17080元/吨之间的跌幅达2795元/吨。

  第三阶段:2021年4月初-8月中旬,市场预期新年度减产,并且海外疫情肆虐,东南亚订单转移国内,下游需求旺盛,支撑国内棉价持续攀升。

  4月-5月份,国内植棉时节,主产区极端天气较往年增加明显,尤其北疆棉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以及南疆棉区的大风、沙尘暴天气,不少区域出现复播以及补种,叠加本年度南北疆积温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引发了市场对于产量的担忧;另德尔塔变异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第二波疫情高潮,部分海外订单转移至国内,令国内下游市场持续处于淡季不淡的行情,棉花研究中心在4月走访河南、山东一带纺企,进行市场调研,据不少纺企表示订单充足,纺纱利润较好,以普梳32支纱为例,利润较高者达3000元/吨左右,为近十年最好的一年,成品库存处于历史低位附近,下游消费旺盛支撑棉价持续上行。

  第四阶段:2021年8月下旬-至今,按新棉上市时点整体表现为一波三折,上市前夕宏观及下游市场转弱令棉价重心下移、上市期间在成本端支撑下棉价快速上涨、收购尾声保供稳价,延期抛储,使得棉价高位回落。

  进入8月下旬,新棉上市前夕,下游市场新增订单稀少,产成品出现累库,并且市场预期宏观面有转弱迹象,主要受美联储缩债影响,在此背景下市场交易宏观及消费弱势,郑棉主力合约最高从18505元/吨,最低跌至17030元/吨,下跌近1475元/吨。

  9月底新棉上市期间,主产区新疆籽棉价格开始出现快速攀升,手摘棉籽棉价格从10.2/公斤攀升至11.21.6元/公斤,机采籽棉则由8.2元/公斤左右涨至9.5-9.8元/公斤,籽棉价格的快速上涨,加剧了棉农惜售情绪,也加剧了轧花厂抢收氛围;在成本端的推动下郑棉价格也出现快速上涨,10月中旬,郑棉主力合约最高涨至22960元/吨,创了近十年新高。

  进入收购尾声,国内强调保供稳价政策,以煤炭为首的大宗商品大幅下跌,商品氛围开始转弱,叠加国储棉延期抛至11月底,使得原本期现大幅倒挂的新棉销售愈加困难,新年度新棉销售进度成为近几年来最低的一年;郑棉主力01合约价格也打破21000-22000横盘区间,最低下探至19675元/吨;但因新年度仓单成本高企,且新年度仓单生成量低于近几年平均水平,棉企也不愿意在盘面低价交售,所以近期基差有所修复(期现回归),郑棉价格有所回升。

  二、2021/22年度全球棉花产消仍处于紧平衡格局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USDA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

  1.1 全球棉花产、消、存





  USDA月度供需报告显示, 2021/22 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较上年度 调 增214.7 万吨至 2646.8 万吨;消费 调增 72.9 万吨至 2705.7 万吨 ,产需缺口 -58.9万吨, 全球期末 库存 小幅减少62万吨 至 1866.6 万吨 ,本年度库存消费比较上年度的 73.25%,下降4.26%至68.99% ,进 出 口量 达1022 万吨。

  就本年度 全球 的产量 来看,世界主要产棉国中,除中国产量下滑外其余国家产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调;其中美国产量增幅最大,较去年增加80万吨,主要因上年度美国主产棉区受干旱天气影响导致产量大幅下调,至318.1万吨,使得整体基数偏低;然而从近五年美国平均产量来看,大致维持在400万吨水平上下波动,本年度产量为398.1万吨,整体表现平稳。其次是澳大利亚产量增幅最大较去年增加54.4万吨,巴西同比增加51.8万吨,主要因澳大利亚、巴西处于扩种期。在高棉价的背景下叠加澳大利亚出口迅猛,使其2021年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巴基斯坦同比增加26.1万吨,巴基斯坦与美国情况类似,2020/21年度受虫灾及天气因素影响产量仅为98万吨,在正常年份巴基斯坦产量大致在12578万吨之间,本年度巴基斯坦产量在124.1万吨,整体表现持稳,本年度印度产量无明显变化,同比小幅增加8.7万吨。

  全球消费较上年度亦小幅增加,主要基于在后疫情时代下,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的普及,整体宏观环境持续向好,对于用棉需求也将有一定的增加。具体看全球主要棉花消费国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土耳其涨幅最大,同比增加18万吨,主要因5月德尔塔病毒席卷东南亚国家,部分订单转移至土耳其,令本年度土耳其消费量明显增加;印度仅居其后,同比增加17万吨,因印度疫情好转后,下游纺企复产复工,劳动力短缺问题亦有所缓解,2021年开机率维持在78%,2020年印度纺企开机率在64%,同比增加14%;整体来看,当前全球消费处于持续恢复的阶段。

  从全球贸易量来看,本年度进口贸易量为1022万吨,同比减少45万吨;出口贸易量为1022.1万吨,同比减少31.8万吨;进出口贸易量较去年同期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主要因本年度受德尔塔病毒影响,消杀防疫更加严格,整体海运周期延长,运费也出现大幅上涨,BDI指数年内最高涨至5650为近十年最高点,这也是令本年度贸易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1.2 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

  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与棉花价格高度负相关:库存消费比越高,表明棉花库存越充足,棉花价格就越低;反之,库存消费比越低,棉花价格就越高。



  USDA供需平衡表显示,2021/22年度全球库存消费比由上一年度的73.25%下降4.26%至68.99%,显示了本年度全球经济复苏后,消费有所恢复,但从库存消费比历史走势来看,依然处于偏高水平,仍将抑制棉价;叠加本年度国际棉价运行在高价区,且预期明年宏观转弱,资金面未来收紧,中长期消费难言乐观,预计明年棉价或将承压运行。

  1.3 中国以外地区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



  扣除中国因素后,中国以外地区产量较上年度 增加274.6 万吨至 2064.4 万吨,消费 增加72.9 万 吨至 1834.8 万吨 ; 国际市场供应过剩达到 229.6 万吨, 较上一年度同期 大幅增加201.7万吨(上年度供应过剩27.9万吨) 。 本年度 中国以外地区期末库存较20 20 / 2 1 年度 增加4.4 万吨至1 078.4 万吨,中国以外地区库存消费比 58.77 % , 依然处于近年偏高水平 , 显示 全球 棉花市场维持供应宽松局面。

  2.世界主要棉花供应与消费国情况



  从表二来看,2021/22年度主要出口国依然为美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四国。主要出口国中仅澳大利亚出口量同比大幅增加50.8万吨,其余国家出口量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其中巴西减幅最大,同比减少59.1万吨,至180.7万吨;美国出口量同比减少18.9万吨至337.5万吨。从期末库存看,巴西和澳大利亚较上年度大幅增加(主要因本年度产量增幅较大),美国小幅增加,而中国和印度较上年度大幅减少(主要是订单转移以及纺企开工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从全球棉花出口量来看,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仍高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主要还是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下游消费持续改善,加大了国际贸易进出口量。





  从表三主要消费国数据来看,21/22年度全球主要消费国消费量除中国持稳不变外,其余国家较去年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土耳其涨幅最为亮眼,主要因在上半年期间由于东南亚纺织国家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部分订单转移至土耳其,令本年度消费量大幅增加17.5万吨,至185.1万吨,同比增幅达10.44%。印度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尤其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纺织行业的复产复工,本年度消费量大幅增加17.4万吨至561.7万吨,增幅为3.73%。总的来看,全球主要消费国,本年度消费量稳中有增。

  3.主要出口国基本情况

  3.1 美国棉花产、消、存情况



  USDA数据显示,2021/22年度美棉产量较上年增加80万吨至398.1万吨,增幅达到25.15%,回归至美棉产量正常水平;消费较上年度52.9万吨增加2.2万吨至55.1万吨,出口减少18.9万吨至337.5万吨,期末库存小幅增加5.4万吨至74万吨,本年度美棉消费虽略有增加,但产量增幅较大,并且期末库存也出现小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年度棉价构成压力。



  截至2021年12月9日,美国累计净签约出口2021/22年度棉花235.3万吨,达到年度预期出口量的69.70%,累计装运棉花62.7万吨,装运率26.66%。其中陆地棉签约量为227.1万吨,装运59.9万吨,装运率26.35%。皮马棉签约量为8.1万吨,装运2.9万吨,装运率35.17%。



  中国累计签约进口2021/22年度美棉72.0万吨,占美棉已签约量的30.59%;累计装运美棉15.2万吨,占美棉总装运量的24.20%,占中国已签约量的21.09%。 去年 同期中国累计签约进口 2020/21 年度美棉82.9万吨,占美棉已签约量的35.30%;累计装运美棉44.3万吨,占美棉总装运量的44.60%,占中国已签约量的53.49%。 总的来看,本年度美棉装运数据落后于去年以及前年同期水平,在美棉增产的背景下,未来美棉必将面临极大的销售压力,从而长期抑制棉价 。

  3.2 本年度印度库存消费比持续下滑



  据USDA月度供需预测报告显示,2021/22年度印度棉花产量较上年度产量小幅增加8.7万吨,至609.6万吨,保持全球第一大产棉国地位。消费量增加17.4万吨至561.7万吨,当年供应盈余47.9万吨,USDA预测其出口123.6万吨,期末库存将减少56.6万吨至236万吨;按印度月均消费46.81万吨计算,库存够5个月使用,印度库存消费比较去年大幅下滑11.74%至42.02%,为近三年最低点,这将对印度棉价形成有力支撑。

  从全球供需情况来看,20/2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大幅增调214.7万吨至2646.8万吨,主要产棉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产量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消费市场也在持续回暖,本年度全球消费小幅增调72.9万吨至2705.7万吨,全球产量与消费维持紧平衡格局,但世界棉花缺口主要在中国市场,而本年度中国持续抛储将会抑制中国对进口棉的需求,这导致中国地区以外地区整体处于新增供应宽松的局面,期末库存也出现小幅增加,未来国际棉价或将承压运行。

  三、中国棉花供需平衡表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中国棉花供需平衡表

  1.1 中国年度供需平衡表





  从中国棉花年度供需平衡表来看,2021/22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576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57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减少53.32万吨至525万吨,地产棉产量减少3.68万吨至51万吨左右;本年度新疆棉区产量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受极端天气以及积温偏低影响,而地产棉则是因雨水天气频繁,对棉花产量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消费量方面,预估21/22年度消费量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21万吨,至890万吨,依旧维持在800万吨上方的年度消耗量;产消缺口达314万吨,计算89.4万吨的进口棉,中国实际缺口224.4万吨,预期本年度依然要靠进口以及国储棉解决。

  本年度期末库存较去年同期下降67.82万吨至683.98万吨,国储库存下降至37.64万吨(国内棉花),综上来看,产量及期末库存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一定程度对国内棉价形成一定支撑,但是从本年度消费情况来看,国内主要享受了疫情管制带来的红利,尤其是国外订单转移至国内,使得20/21年度的消费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随着东南亚纺织国家的复产复工,对于21/22年度中国消费量预期有所下调,新年度消费下滑对于国内将形成一定压力。



  自2021年7月5日至9月29日,国储库存棉花持续向市场投放资源61.57万吨,成交比例100%,基本上投放2012/2013年度的陈棉,满足中低纱纺企业的需要;随后10月8日至11月30日,进行2021年第二批中央储备棉投放,储备棉投放总量91.2万吨,成交量57.24万吨,成交比例63%;其中在11月9日之前投放的国内储备棉因纺企反馈质量偏差,无法满足纺企实际需求,所以11月10日起投放的第二批中央储备棉中,增加了2018/19年度的收储的国内棉花以及增加了进口棉(国储)资源;具体来看,新疆棉投放量18.62万吨,成交量18.38万吨;地产棉投放量68.74万吨,成交量35.02万吨,进口棉投放量3.84万吨,成交量3.84万吨。

  据华融融达棉花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在本年度抛售棉花之前国储库存的棉花总量约为152万吨,自7月5日至11月30日,累计实际成交量为118.81万吨,去除当中的进口棉成交量3.84万吨,国储库存(国内棉花)理论值约为37.64万吨,另市场传言国储里还剩近10010万吨左右的进口棉储备,整体核算下来国储库存还剩约137-147万吨左右,该数值远低于国储库存安全警戒线,这对于当前国内棉花市场仅起到安慰作用,实际上国内棉价处于历史高价区域,短期轮入国内棉花相对概率较小,除非美国已经实施禁止进口所有涉疆产品,那么不排除国家处于保护及稳定新疆棉花产业,对于疆棉适度出台轮入政策。

  2 . 中国棉花进口较上年度 持续 增加



  从主要进口国的进口棉完税价格对比看,本年度国际棉价重心整体向上,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下游消费持续回暖,其中中国享受到疫情管制的红利,4-6月份海外订单由东南亚转向国内,中国进口棉采购需求加大,从上图棉价走势来看,印度棉价格依然是四国中最便宜的棉花,性价比优势使得本年度中国加大了印度棉花的进口,本年度中国主要以进口美棉、巴西棉、印度棉为主。



  从以上图表来看,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间,中国进口的美棉与印度棉价差位于美分/磅到11美分/磅之间,本年度绝大多数时间美棉价格高于印棉价格,主要还是美棉品质较好,并且中国持续进口美棉,对美国棉价形成有力支撑,美棉和印棉的价差也是在此节点扩大至本年度最高值10.83美分/磅。



  中国海关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191.29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60.69万吨大幅增加30.6万吨,增幅达19.04%,远超中国发放的89.4万吨进口配额。这说明进口棉价格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则是中储棉继续轮入进口棉作为储备,从月度进口数据来看,1-6月其月度进口棉数据维持在历史高位,主要受国内良好的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下游需求旺盛,增加了对进口棉的需求。但进入7月以后月度进口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主要因为东南亚纺织国家的复产复工,订单再度转移,而内需整体也是呈现旺季不旺的局面,令7月以后进口棉数据出现逐月减少的趋势,9月、10月连续两个月进口棉数据维持近五年最低点。



  从表五2021年中国进口棉占比情况看,美国占中国总进口量的40.7%,印度占21%,巴西占26.46%,澳棉占1.52%,其他国家占比9.98%。数据显示本年度美国继续成为中国进口棉第一大国,巴西超过印度成为中国进口棉第二大国,除了本年度国内下游需求旺盛,还因市场传言本年度国内继续轮入美棉、巴西棉作为储备;2021年中国加大了对印棉的进口,一方面中印关系较上一年度有所缓和,另一方面则是印度棉性价比优势明显,截至10月底中国累计进口印棉40.1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4.88万吨。中国继续压缩了澳棉采购需求,仍受国家层面影响,截至10月底,进口澳棉累计仅为2.9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8.84万吨,降幅高达75.3%。总的来看10月我国累计进口191.29万吨进口棉,去年同期为167.68,同比累计增加23.61万吨,本年度进口棉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说明国内对于进口棉的需求稳中有升,对国际棉价有所支撑。

  四、纱线与坯布价格高位承压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国内纺纱原料价格集体上涨,棉价处于领涨地位





  从上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21年度纺织原料价格的走势呈现震荡上涨至高位后回落的态势。在资金面宽松氛围影响下,全球经济持续向好,下游纺服需求旺盛,纺纱原料棉花、黏胶、涤纶等原料价格震荡上行,郑棉期价最高触及22960元/吨的高位;新棉成本价格高企叠加自9月以后下游需求持续转弱,导致对新棉需求疲软,原料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整体而言,由于此前国内下游市场需求较高,虽然后期价格有所回落,但较去年同期整体涨幅较大。截至12月份,郑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44.08%;CCI3128B现货指数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上涨51.01%;涤纶短纤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为22.95%;黏胶短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1.15%。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黏胶短纤在2020年8月探底后便开启了上涨,并在今年3月份价格到达最高点15700元/吨,随后价格重心持续下移。郑棉则是2020年3月见底,棉价持续走高(上涨了近1年半),在资金面持续宽松的背景下以及本年度籽棉抢收氛围下,郑棉最高涨至22960元/吨,随后郑棉延续横盘整理,主要也是高棉价抑制了下游采购需求(保价稳供也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商品多头氛围),在11月底奥密克戎新毒株引发市场恐慌情绪,郑棉价格高位回落。从粘胶短纤和郑棉的价格走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本年度二者原料价差在持续扩大,在10月8日价差最高扩大至8755元/吨。两者价差走阔,主要因在抢收氛围的作用下郑棉涨幅较大,因二者间的相关替代性,如果价差维持较大水平,则会影响棉花的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会拖累国内棉价。

  2 . 内外纱价格 整体表现震荡上扬



  从 上述图表走势 看, 2021年国内外 纱线价格经历了先 上涨 后 下跌 过程,其中国产纱 基本 处于领跌 和领涨 的状态 ;10月国产纱价格表现强势,前期因为国内下游需求旺盛,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状态,纱线价格持续上涨。随后在籽棉抢收氛围的带动下棉花以及棉纱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也是在此时国产纱价与进口纱价价差大幅扩大。随后在新冠变异毒株引发市场对于需求继续看淡,宏观环境预期转弱,下游疲软令部分棉纱贸易商降价出货,国内纱线价格快速回落,最终与进口纱线价差回归至正常水平。



  如上图来看,在进入2021年纱线价格步入上升通道,内外纱价并肩上行,价差大致维持在500―500元/吨之间波动,但在10月受基本面逻辑不同影响,国内纱线价格涨幅大于外纱价格,与外棉价差最高涨至2412元/吨。但在新毒株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宏观环境转弱,下游需求也未见好转,部分贸易商降价抛货,令国内纱线价格快速回落,最终与进口纱线价差回归至正常水平。



  从中国海关公布的中国棉纱进口数据来看,2021年10月棉纱累计进口量达180.77万吨,2020年1-10月棉纱累计进口量达141.63万吨,本年度同比去年增加39.14万吨。从月度数据能够明显看出,1-9月我国纱线进口数据表现良好,维持在近几年的高位,主要因内外棉纱价差较大,进口纱线性价比较高,并且国内下游需求旺盛,坯布库存处于近几年偏低水平,但自进入9月以来下游需求持续转弱,在10月的进口数据中也是有所体现,进口纱线数据大幅下滑。总的来看,本年度我国纱线进口数据表现良好。

  3 . 下游纱线与坯布库存 持续走高,对国内棉价形成压力



  截至2021年11月底,棉纺织企业棉花工业库存量为84.97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2.66万吨,但近几个月棉花工业库存重心有所下降。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下游纱线以及坯布库存自5月起开始逐步累库,并在11月底到达本年度峰值(棉纱库存25.36天,坯布31.89天),也是处于历史高位区间,说明下游消费在转弱,在新订单不足以及棉价高企的背景下,短期纱厂以及布厂难言乐观。整体看,下游成品库存量处于偏高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棉价形成压力。

  4.纱线价格对比―纺纱利润持续萎缩





  2021年 ,棉纱价格相对去年同期而言 处于整体大幅上涨的态势,并且从品种来看,高支纱涨幅大于低支纱。其中涨幅最大的为精梳40支纱,同比上涨9830元/吨,涨幅达40.62%;普梳32支纱,同比上涨8230元/吨,涨幅达39.1%,气流纺10支纱同比上涨4280元/吨,涨幅达32.67%。相对比于纯棉纱,混纺类整体涨幅较小,本年度纯棉纱与混纺类价差持续扩大,这将一定程度对纯棉纱市场销售形成压力,从而间接影响棉花消费量 。



  从纺纱利润走势图来看,本年度9月以前纺企依旧维持在较高的利润水平,主要因为在下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花纱价格同步上涨,并且纱价涨幅大于花价,令该利润维持在高位,为近十年的高点。进入9月份下游消费疲软,部分棉纱贸易商低价出货,叠加奥密克戎新毒株的引发的恐慌情绪,棉纱现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棉花现货则受成本论支撑跌幅小于纱线端,若按11月中下旬即期利润来算,纺纱利润已亏至-2000元/吨左右。

  5.坯布价格对比―2021年价格稳步抬升





  从上表和上图表来看,今年坯布价格整体处于先上涨后回落的价格走势,虽然近期坯布价格有所回落,但整体价格重心上移,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12月1日,CG R30价格4.18元/米,同比上涨15.47%;CG T/C 45价格4.81元/米,同比上涨47.55%;纯棉坯布价格CG-OE10、CG-C32、CG-JC40价格分别上涨5.65%、29.22%、27.42%;后期需关注明年坯布价格以及终端消费市场的变化情况,这将会对下一阶段棉花市场起到关键作用 。

  五、2021年度影响棉价的其它因素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2021年度全球货币收紧,对总需求或形成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本年度全球的经济增长为5.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跌至-3.1%,而2021年度在疫苗接种普及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持续好转。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增幅最大,本年度经济增速为6%。关于2022年,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2022年都开启缩债和加息,在资金缩减的背景下,IMF预测2022年经济增速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9%;美国为5.2%;日本为3.2%;欧盟为4.3%。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大幅上涨18.3%,主要由于去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国内2020年一季度下降至-6.8%,较低的基数导致本年第一季度同比值大幅上涨。随后第二季度、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但仍旧维持在正增长的态势;关于四季度,由于疫情对传统服务业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基建偏弱的格局无明显好转,四季度GDP增速破4 存在一定概率。

  2.2021/22年度籽棉收购价格为近十年新高



  2021年新疆籽棉开秤价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主要因新疆加工产能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新建厂以及技改设备等),并且新年度租厂承包费处于近年高位水平,叠加新年度种植成本攀升后,棉农惜售情绪,使得籽棉上市之初,就开始一路上扬,越抢越收,在10月中旬南北疆籽棉价格到达本年度最高点,局部地区高价者达12元/公斤的高价。

  从本年度籽棉价格走势来看,收购价格先扬后抑,这其中得益于本年度国企对于籽棉收购价格的控制,也受到整体保供稳价的政策影响,尤其是调控煤炭价格,对整个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多头氛围起到一定的抑制,国内郑棉价格开始调整横盘整理,籽棉价格亦有所回落。

  从平均收购价格来看,南北疆机采籽棉的平均收购价格大致维持在10.2元/公斤区间,手摘籽棉的平均收购价格大致维持在11.2元/公斤,按照棉籽3元/公斤,机采衣分38%,手摘衣分41%计算,机采成本大致在24000元/吨,手摘成本大致在24650元/吨。

  总的来看,本年度籽棉抢收导致皮棉成本大幅高于去年,使得郑棉价格深幅贴水现货,期现始终维持倒挂格局,因此本年度大部分基差贸易商难以通过基差采购,上游轧花厂只能通过传统渠道对接纺企,但因纺企采购难以上量,并且高棉价也抑制了下游需求,这无疑延长了上游轧花厂新棉销售时间。



  本年度春季气温回升较晚,北疆棉花种植晚于近几年同期水平,叠加本年度积温相对偏低,令今年开称及加工较去年同期推迟80天。今年大致在9月21日开始加工,而去年在9月13日。虽然本年度加工较去年有所落后,但随着轧花厂生产线的更新换代,加工效率在逐年提高,因此本年度累计加工与去年同期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截至2021年12月15日新疆加工426.03万吨,去年同期在437.44万吨;相比去年减少11.41万吨。

  3.新疆棉加工和运输情况分析



  从新疆发运数据来看,2021年91月累计外运量42.91万吨,其中火车运输26.15万吨,汽车运输16.76万吨。而去年同期累计外运量在71.65万吨,相比上年度同期大幅减少了28.74万吨。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当前下游市场需求疲软,纱线价格持续回落,而高企的新棉价格令纺企难以接受,仅以刚需补库为主;其次自7月5日起中储棉持续向市场投放储备棉(含新疆棉、地产棉、进口棉),满足了纺企结构化需求的同时,对新年度棉花的需求造成挤压,因此本年度销售进度低于去年。

  4 . 商业库存 持续增加棉价承压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对比过去四年的商业库存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月度商业库存虽有下降但整体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底,国内商业库存高达455.21万吨,环比大幅增加171.57万吨,较去年同期微幅减少1.86万吨,为近四年同期水平次高点,另预计12月商业库存总量将继续攀升,中短期内棉花市场供应充足,高企的商业库存或对未来的棉价形成压力。

  5 . 内外棉价差 维持高位 ,国产棉短期内面临困局



  整体来看,2021年内外棉价差前期处于窄幅震荡,但自进入5月以来直至10月,内外棉价差大幅扩大;今年1-5月郑棉与ICE期棉盘面价差在3000-4000元/吨区间震荡,整体维在正常水平,50月内外棉价差大幅扩大,郑棉与ICE期棉盘面价差在4000-7600元/吨区间震荡,主要因国内受良好的疫情防控红利政策影响,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在籽棉抢收氛围的烘托下,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内外棉价差最高扩大至7628元/吨。随后进入11月,在保供稳价政策的影响下,以煤炭为首的大宗商品大幅下跌,商品氛围开始转弱,国内棉价跌幅大于外棉,内外棉价差有所缩窄维持在4500-5200元/吨,目前处于窄幅波动。



  从上图中外现货价格对比 来看, 2021年度 无论是郑棉 主力 价格 和 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指数, 均高于 外棉价格指数 ;并且在进入下半年后,中外棉现货价差持续扩大,到达本年度峰值,也是近五年最高值;中外棉现货价差(ZCE-FC index)最高扩大至3813元/吨,中外棉现货价差(CCI-FC index)最高扩大至3044元/吨;近期内外棉期现货价差有所缩窄,但仍维持高位,这对国内棉价将会形成一定压力。

  6.本年度标单注册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实盘压力较小



  截至2021年12月14日,郑棉注册标准仓单8016张,344688吨,有效预报1985张,85355吨 , 合计达43万吨。而去年同期2020年12月14日,郑棉注册标准仓单9530张,409790吨,有效预报1838张,79034吨,合计达48.88万吨。本年度标准仓单及有效预报总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88万吨 ; 主要由于本年度新棉上市期现倒挂 幅度巨大,上游轧花厂仓单注册意愿较低 , 其次 本年度温度偏低的天气 (落叶剂时机脱叶效果较差) 使得棉花含杂显著高 , 新仓单注册中对含杂量 (不高于3.5%) 作出了规定 ,所以高杂新棉现货难以注册仓单,整体 令本年度仓单及有效预报总量继续下降。



  截至12月7日,从近三年仓单同期对比图来看,本年度仓单及有效预报总量为34.19万吨,其中已生成新棉仓单24.2万吨,陈棉仓单2.2万吨,合计26.4万吨,而去年同期已生成新棉仓单30.2万吨,陈棉仓单7.5万吨,合计37.7万吨,从结构上看,新年度仓单大幅小于去年同期水平,并且陈棉仓单量较小,这是支撑郑棉01合约价格偏强的一个原因(期现回归),未来郑棉03/05/07/09合约也将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整体来说新棉仓单成本较高将会制约仓单盘面交售意愿,难以形成实盘压力。

  7.美元指数走强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7.1美元指数低位反弹,令大宗商品承压运行



  从上图来看,美元指数本年度两次下探测试了2018年度低点附近支撑,技术上形成双底走势,开启了近半年的上涨,目前美元指数价格已经向上(W底)走了近一倍的距离,最高涨至96.938,尤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2月份议息会议的鹰派言论,强化了美元升值的预期,这无疑会对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形成压力,新年度关注美元103一线的压力表现。

  7.2人民币升值



  从以上图表数据看,离岸人民币汇率本年度波动区间在6.326-6.5778,处于窄幅波动区间内,整体维持升值走势,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内新冠防疫政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经济处于持续恢复当中,但从近期美联储议息会议来看,明年美国将会开启加息周期,这势必会“召唤”资本回流,这其实可以从本年度中国连续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5%达到目前的9%,也可以看出国内已经在做准备,从历史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来讲,其他国家货币面临贬值风险,这也说明2022年人民币存在贬值基础,若明年人民币贬值,这一定程度利于国内纺织品以及服装的出口,不利于进口,那么对于国内棉价将会有所支撑;从技术走势上看,近期人民币价格处于三角形整理形态,下方6.2355为强支撑位,上方短期压力6.45,关注后期突破方向,若向上突破则目标看至6.6667一线。

  六、技术分析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1.ICE期棉价格分析与展望

  1.1基金净多头持仓在2021年度低位回升



  从CFTC基金分类持仓图表来看,2021年度基金净多头持续走高,且在10月3号到达年度最高点,也是近三年新高,说明本年度在全球经济持续恢复的背景下,市场多头人气旺盛,但随着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11月份通胀率6.8%,核心通胀率4.9%,通胀率上升速度也是30年来的最快增速;故近期美联储加快了缩债进度,并且预期明年加息三次左右,使得多头人气下滑,ICE期棉价格也出现了回落;整体来看,如果美国未来持续抑制通胀,则会抑制CFTC基金多头人气,对于棉价将会形成负面影响。

  1.2 ICE期棉价格走势



  截取了美棉主连近十七年的周线运行数据,从绝对价格来看,当前美棉价格处于历史高价区域,除2010/11年度之外,价格创了近十年的高点至121.67美分/磅,这主要受本年度全球经济复苏(尤其美欧经济复苏明显)以及货币超宽松格局的持续影响,但随着美国以及欧洲等国通胀率持续攀升,近期美国加紧了缩债规模,且预期2022年-2024年,每年将加息2-3次;这使得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商品承压,近期ICE期棉价格也是冲高回落,整体看,ICE主力合约价格依然处于上涨趋势线之上,短期延续偏强走势,关注下方95美分/磅强支撑位;中长期,则需关注全球经济恢复以及美联储加息情况,若2022年度全球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并且资金面持续收紧,则ICE期棉的价格重心下移将是大概率;2022年度预期美棉运行区间:77-9521美分/磅。

  2.郑棉技术分析



  截取了郑棉主连十七年的周线运行数据,从绝对价格来看,郑棉处于高价区域,尤其是本年度新棉上市之际,在籽棉抢收氛围带动下,郑棉主力合约创了近10年的高价22960元/吨;但随着下游成品持续累库,且伴随国家抛售储备棉,新棉采买力度不足,郑棉出现冲高回落,近期延续横盘整理,短期关注19200一线支撑;技术上看,郑棉主力合约价格运行在长期上涨趋势线上方,说明短期价格延续偏强走势;中长期则需关注宏观面以及下游订单情况,整体看2022年郑棉主力合约运行区间:170009200-23000元/吨。

  七、2022年度棉市展望

  向下滑动可查看更多内容

  从全球棉花供需情况来看,21/22年度预期全球棉花产量低于消费58.9万吨,全球期末库存继续小幅下降,总体维持紧平衡的格局,这对于全球棉价短期形成一定支撑;但中长期来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IMF预测2022年度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由上年度的5.9%下调至4.9%,这对于下游消费持续恢复边际效应减弱;另外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通胀率高企,这也使得美联储加紧 缩债规模(由150亿扩大至300亿),2022年预期加息三次,2023年加息三次,2024年加息二次,若本年度资金面收紧,势必会对于商品价格形成压力,因此对于2022年的上半年全球棉价我们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于下半年全球棉价大概率会承压调整。

  对于美棉而言,本年度美棉签约数据良好,但装运数据明显落后去年以及前年同期水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后期的销售压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CE期棉价格。

  对于中国棉花,本年度国内虽有减产,但是消费动力不足,尤其是从今年9月份下游市场转弱,棉纱以及坯布库存均出现快速累库,截止11月底棉纱库存25.62天,坯布31.89天,较9月底棉纱及坯布平均累库7天以上,这反映出下游出货不畅,主要还是新增订单不足,有部分外销订单再度转移至东南亚国家;而且对于国内新年度高成本棉价,下游纺企承接能力有限,从纺纱(以当前CCI3128现货价格与C32S来计算)即期利润可以看到为-2000元/吨左右,按FC Index-M进口棉1%关税才能保持微利,所以当前国内棉花现货库存高企,11月底商业库存快速攀升至455万吨,为四年的次高点;此外,棉花与其替代品的价差持续扩大,12月中旬,棉花(CCI3128现货)与涤短现货价差14951元/吨,较年初扩大8535元/吨;棉花(CCI3128现货)与粘短现货价差9126元/吨,较年初扩大5228元/吨,若价差长期维持扩大走势,势必会对棉价形成压力,一定程度抑制用棉需求。

  综合来看,上游供应充足,但新棉价格高企,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逐步消化,这方面不排除未来国家通过发放配额搭售新疆棉的方式来消耗库存;需求端,国内中短期内下游需求难言乐观;替代品方面,若继续维持高价差,则替代品原料价格将会对棉花价格形成一定冲击;资金面,明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势必会造成美元回流,美元将维持偏强走势,对于大宗商品来看将会承压,整体看,未来棉花价格大概率会在2022年震荡筑顶,走势上会形成较大的箱体结构,这方面可参考郑棉走势分析。

  总结,中短期内,郑棉价格走势仍然受制于仓单销售价格以及仓单量的影响,长期来看,基于2022年整体宏观环境、资金面、供应以及需求等综合因素考量,我们认为2022年度棉花价格走势较为复杂,存在筑顶的可能,但整体呈震荡偏弱的走势,价格重心下移。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