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2020年度策略报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橡胶篇)

【2020年度策略报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橡胶篇)

摘要提示

一、2019年国内沪胶期货价格呈现跌宕起伏的走势,期价维持在10500-13000元/吨的大箱体区间内运行,临近年末价格重心较年初小幅攀升。由此可见“价格重心小幅抬升”、“波动幅度加大”和“强弱格局分明”成为2019年沪胶期货运行的核心字眼。
二、受益于本轮降息宽松潮利多效应叠加料在2020年对全球经济的稳定效应将显现。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将表现稳健、欧元区略有改善、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所改观。
三、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仍将身处“外部掣肘、内需疲弱、险象环生”的大环境中。2020年中国GDP增长5.9%,通胀仍由猪价波动主导,CPI全年预计3.3%,PPI重回正增长区间。
四、预估2019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同比下降5%,达1326万吨。同时预计2020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有望维持在1300万吨左右,较2019年有望略微回落约2%,胶市供需结构有望转入紧平衡状态。
五、目前割胶工作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割胶机只是作为劳动力的补充,而全面取代人工割胶或需要10年左右的发展期。
六、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和促进消费政策的影响下,国内车市产销仍可能维持持平状态,不排除略微萎缩的可能。终端消费增量预期减弱或削弱沪胶需求增长前景。
七、2019年下半年除了日本市场以外,欧美等海外车市整体表现乐观。预计2020年海外车市销量有望维持偏乐观的态势。
八、作为天胶需求晴雨表的我国重卡销量在2019年整体呈现偏乐观的运行态势。预计2019年全年重卡市场的整体销量将超过115万辆,而2020年销量将同比下降7.8%至107.5万辆。
九、预计2020年国内轮胎外需和内需改善空间有限,全乳胶仓单流入交割库偏少或成为多头炒作胶价的利多因素之一。
十、预计2020年天胶期货价格运行区间:上行区间在:18000-20000元/吨,下行区间10000-12000元/吨。存在出现中级别上涨行情的机会,而小级别反弹走势也会比较多,整体价格运行区间会比2019年上一个台阶。

一、2019年天然橡胶期货走势回顾

时光荏苒,天然橡胶期货在告别2019年走势后,开启了2020年新的征途。回顾2019年国内天胶期货走势特征,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一句话:2019年国内沪胶期货价格呈现跌宕起伏的走势,期价维持在10500-13000元/吨的大箱体区间内运行,临近年末价格重心较年初小幅攀升。由此可见“价格重心小幅抬升”、“波动幅度加大”和“强弱格局分明”成为2019年年沪胶期货运行的核心字眼。
可以看到,2019年天然橡胶期货运行节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运行模式:第一阶段(2019年初至3月初):胶价自11000元/吨一线附近的震荡小幅攀升至12960元/吨一线,主要受益于产胶国联合干预胶价,实施削减出口政策,加之产胶国处在停割期,同时配合中美贸易谈判趋于乐观,市场做多信心回升,胶价重心稳步上移。第二阶段(3月上旬至7月中旬):随着胶价不断逼近13000元/吨一线以后,非标套利盘不断涌入以及供应端开启新一轮割胶季,供应压力大增,同时下游需求表现未能超预期,供需结构转弱导致胶价重新走弱,一度回撤至10675元/吨一线。第三阶段(7月中旬至12月中旬):随着产胶国遭受真菌性病虫害袭扰导致减产预期增强,同时国内云南和海南地区也步入停割季,加之下游车市需求不断改善,重卡销量迎来超预期增长,从而鼓舞胶价重心稳步抬升,期价再度回升至12500-13000元/吨区间内运行。日胶方面也基本与沪胶走势一致。
20号标胶期货在上期所运筹多年以后,终于在2019年8月中旬挂牌上市。回顾2019年20号标胶期货走势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9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标胶主力2002合约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期价在上市初期一度走强,主要受益于供应端偏紧优势支撑,但由于下游车市需求不佳导致价格再度回落。第二阶段(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产胶国减产以及国内停割,供需结构改善令其与沪胶同步反弹。
天然橡胶期货供需结构及宏观面能否在2020年迎来改善和转机,种种疑惑且待笔者通过以下几大方面向投资者阐述分析——2020年天然橡胶商品期货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二、2020年全球存量经济博弈加剧 流动性继续转向宽松

2019年以来,由美国为主挑起的全球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由此导致全球存量经济博弈进一步加剧,各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日趋凸显。从全球来看,1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回升至50.3%,自4月以来再次回到临界点上方,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2.6%,环比上涨1.3个点,为近七个月以来最高值。此外,美国1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96.8,预期仅为95.7。10月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较前月增长0.3%,至5265.4亿美元,好于预期的0.2%增幅。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报告也显示,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10月份美国零售业新增就业岗位6100个,达到1580万个。在欧元区和日本制造业方面也迎来小幅改善的态势,不过欧元区和日本制造业PMI仍处于临界点下方,英国脱欧存在不确定性,制造业PMI有所回落。整体上全球与国内制造业景气度普遍回升,经济形势短期有所改善。
从长期角度来看,本轮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开始于2018年三季度,由周期性因素和冲击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在周期性因素表现方面,美国财政刺激退潮,美联储持续加息的累积效应对利率敏感性领域(房地产市场)形成抑制;前期刺激政策退出和“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冲击因素方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向主要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特别地,中美爆发“贸易战”,其激烈程度在世界经济史上也较为罕见。贸易冲突下的关税上调,导致中美双边贸易出现较为明显下降,并产生外溢效应,带来连锁冲击,使得全球贸易遭遇打击,德国、日本这些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出口下滑幅度较大。贸易战对全球既有分工格局和产业链带来震荡,打击了企业投资意愿,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PMI持续明显下行,均跌至荣枯线以下,工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设备投资呈现负增长。所以本轮经济放缓具有较强同步性,表现为:大型经济体(美国、中国)的增长在周期性因素和贸易冲突下下行,直接冲击外向型制造业代表性经济体(德国、日本) ,然后负面影响向其他经济体外溢扩散。由于贸易冲突集中在商品贸易领域,工业(制造业)首当其冲,受各国工业(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差别所致,各自宏观层面承受的压力也有所不同。展望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企稳,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将回升。
在本轮经济放缓过程中,各国货币政策纷纷宽松,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时点较早(2018年中),美联储在 2019年已经三次降息,其他经济体也有所跟进,长短端利率较为明显下行,这波降息宽松潮对经济的稳定效应将在2020年有所显现。

美国经济是否会步入衰退是市场比较关心和热烈讨论的问题,特别是前期美国长短端利率倒挂加重了市场担忧情绪。从历史经验看,利率倒挂到衰退的时间周期无明显规律,同时也出现过几次利率倒挂并没有出现衰退的情况。通过分析评估美国经济债务杠杆风险与压力和各类主要资产市场资产质量与价格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美国经济金融风险尚可。综合美国就业和利率状况,2020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迎来危机后的第二波复苏,并将带动耐用品消费的增长。美国经济在冲高回落后迈向稳定,实际GDP增速有望维持在2%附近。由于美国通胀结构中,房屋相关项占比较高,薪资的稳健增长和房地产活跃度提升将会推升其通胀中枢。美联储政策操作将会趋于谨慎。
欧元区负利率的水平有所扩大,从过往经验看,负利率有一定刺激效果,但是也蕴含着较大风险。其实,从政策腾挪空间的角度看,欧元区的财政政策空间大于货币政策。因为经历了欧债危机后的财政整固,整个欧元区的财政境况已经获得明显改善,各国赤字率均在3%以内。特别地,德国和爱尔兰持续多年出现财政盈余,债务/GDP处于低位水平,德国这样的权重经济体如果适当财政扩张,一方面可以对冲其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能起到稳定欧元区经济的作用。
综合来看,受益于本轮降息宽松潮利多效应叠加料在2020年对全球经济的稳定效应将显现。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将表现稳健、欧元区略有改善、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所改观。












三、2020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仍需逆周期经济政策助力

面对今年外部经济形势持续转弱的现状,中国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由此加重了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据显示,2019年10月我国经济数据再度走弱。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4.7%,较前值回落1.1个百分点。分门类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继续快于采矿、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等传统工业,显示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过程的延续。投资端,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至5.2%。虽然11月国内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均好于预期:其中1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1.8%,连续五个月回升,创2017年以来最高,但明年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已逐渐成为“确定”的共识。因此逆周期经济政策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来看,总体偏松的货币政策将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为工作重点,但将珍惜“正常的操作空间”,做到松紧适度。财政政策接续积极,赤字率预计上调至3.0%,专项债新增额度同比上调超万亿,减税降费边际量虽料递减,但通过盘活存量、推进财税改革、厘清央地权责、强化政策协调,能够更灵活、有效地响应市场变化。同时,我们认为政府会出台更多产业政策穿针引线,配合货币和财政刺激落到实处。中美关系将形成长期对峙的“新常态” 。除了政府在宏观层面的战略应对,行业和企业应加紧推进供应链重塑、打造自主研发能力,选对方向,做好自己。短期看,贸易摩擦或有缓和迹象,中国应对的方式也更为从容,未来一年额外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不大。
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仍将身处“外部掣肘、内需疲弱、险象环生”的大环境中。在从增量爆发向存量博弈的过渡中,选择方向和方式或许和埋头努力同等重要。在“确定”的放缓中,中国经济依然有亮点、有独特的优势、有结构性机会等待挖掘和把握。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长5.9%,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降,其中基建投资小幅回升,房地产投资合理下行,制造业投资稳重略升。而消费的内生增长动力仍不足,但在技术升级(例如5G 手机)、低基数、政策刺激等因素的驱动下,可选商品需求料边际修复,推动名义社零增速企稳。而随着外部贸易摩擦边际缓和,进出口温和复苏,其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通胀仍由猪价波动主导,CPI全年预计3.3%,PPI重回正增长区间。














四、2020年全球胶市供需结构将维持紧平衡

近几年全球天然橡胶处于产能高峰期,主要是因为橡胶的开割面积在2003年以后,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ANRPC在2003年的时候,开割面积约为619万公顷。而到了2018年,已经上升至906万公顷,增长了46.36%,橡胶的新种面积在2012年达到顶峰值。按照橡胶7年生长周期来计算,对应的开割期在2019年。据统计2019年的开割面积,除印尼下降-2.2%外,其他国家基本都保持增长。其中,泰国增长+4.9%,马来西亚增长+7.2%,印度、越南、中国分别增长+15.7%、+3.2%和+2%。柬埔寨增幅高达+26.1%。但是随着近几年天胶价格维持低位震荡,新开割面积近几年增速略有放缓。从今年ANRPC报告中可以看出了,2019年多数国家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较2018年增加相对比较明显。其中泰国增长+0.2%,印尼增长+0.1%,马来西亚增长+0.4%,印度增长+0.5%,中国持平,而越南微降-0.4%。
不过今年以来,东南亚天胶主产国相继遭到真菌性疾病的侵害。据显示,真菌性病害会导致橡胶树叶片变黄,且变得斑驳。而树龄较大的橡胶树更容易感染这种疾病,最后90%的叶子会掉光,并影响其乳胶产出。目前国际三方橡胶理事会(ITRC)最新报告显示,由于上半年印尼有38.2万公顷的橡胶种植园受到真菌疾病的影响,预计会导致今年印尼橡胶出口预期下滑高达54万吨。与此同时,下半年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的那拉提瓦府也遭遇真菌性病毒的侵袭,预计至少有5万公顷种植园受到影响。众所周知,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橡胶供应量的40%。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橡胶产量约占世界天然橡胶产量的70%。由于这种病毒蔓延趋势很快,市场担忧如果病害不能有效控制的话,橡胶受灾面积和产量将进一步扩大。综合眼下三国的受损情况,ITRC初步估算,2019年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将减少80万吨。由此可能导致全球天胶供需结构由此前的略宽松状态转向紧平衡格局。
据统计,2018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为1396万吨,增长了4.6%。ANRPC报告显示,2019年1-7月全球天然橡胶(NR)产量为703.9万吨,比2018年同期的759.1万吨下降7.3%。上半年,天然橡胶产量下降的国家包括泰国(-15.7%)、印尼(-12.0%)、中国(-17.1%)、印 度(-4.1% )和菲律宾(-1.3% )。此外,由于印尼和泰国下调2019年天胶产量。因此,预估2019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同比下降5%。2019年ANRPC总产量按照2018年的产量保持不变来计算,截止2019年末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估达到1155万吨左右。主要是由于天气导致的减产,其中泰国和中国减产幅度较大。若是后期割胶成本相对较高,胶价低位震荡,胶农弃胶的概率偏大,对产量影响是非常可观的。预计2020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有望维持在1300万吨左右,较2019年有望略微回落约2%,胶市供需结构有望转入紧平衡状态。










五、全自动割胶机的成本优势不强

除了东南亚产胶国陷入减产困境增强胶市供应端偏紧优势外,国内云南和海南即将迎来季节性停割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这种优势。一般而言,每年的11月底左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橡胶种植园会迎来停割期,随后12月中旬开始海南岛橡胶种植园落叶增多,也会步入停割期。换言之,后市国内橡胶树胶水产出会越来越少,加工厂收胶困难,供应趋紧逐渐明显。
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推广与运用,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橡胶产业也出现了割胶神器——割胶机。此次调研,笔者还考察了海南当地的橡胶种植园,作为试验田,目前仅有少量的橡胶树绑上了割胶机。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割胶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预计第三代成本会降至200—300元/台。
海南的橡胶种植园后市会不会大规模推广使用割胶机?笔者认为,短期内属于试验阶段,尚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割胶。从成本角度来看,即使第三代割胶机成本降至200元/台,1亩地(33棵橡胶树)需要消耗成本6600元,30亩地(一个成熟割胶工的工作量)需要消耗19.8万元,而一个成熟割胶工的工资在2500—3000元/月,一年的用工成本在3万—3.6万元。如果用自动割胶机取代人工割胶,5.5年以后自动割胶机才具备成本优势(在不考虑割胶机日常维护成本的前提下,只考虑初始投入成本)。目前使用割胶机只是出于对劳动力资源紧张的考虑,因为割胶工作非常辛苦,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胶园割胶主要年龄段在45—60岁,劳动力后继乏力,所以目前割胶工作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割胶机只是作为劳动力的补充,而全面取代人工割胶或需要10年左右的发展期。




六、2020年国内新车产销前景不佳

众所周知,国内天胶主要用于轮胎生产,而轮胎需求强弱又取决于终端车市景气度。受消费透支以及高基数的影响,2019年以来我国车市产销情况不佳,需求偏弱的颓势未出现改善,不过步入四季度,季节性销量回暖特征凸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降幅虽然继续保持收窄的态势,但市场总体回升缓慢,消费信心仍不足。11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销量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259.3万辆和24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3%和7.6%,产量同比增长3.8%,销量同比下降3.6%,销量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03.8万辆和2311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和9.1%,产销量降幅比1-10月分别收窄1.4和0.6个百分点。乘用车方面,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6.3万辆和205.7万辆,均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月度最高水平,产销量环比分别增长11.6%和6.7%,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缩小0.4个百分点。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917.5万辆和1923.1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7%和10.5%。产销量降幅比1-10月继续收窄。商用车方面,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0.3%和12.3%;同比分别增长14.6%和6.9%。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6.3万辆和387.9万辆,产量同比增长0.3%,销量下降1.6%。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万辆和9.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9%和43.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9.6%和4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1.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3%和54.4%。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9.3万辆和10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和1.3%。基于过去8年的经验来看,临近年末,车市销量均呈现稳步走高的趋势,因此预计12月份国内汽车销量降幅将趋于收窄态势。2020年一季度存在短周期回调的压力。
在车市零售环节,虽然受益于双11活动带动客流增加销量,同时为了达成全年任务目标拿到年终返利,经销商降价促销,但部分厂家为年底冲量,对经销商任务量要求增加以致于库存压力稍有回升。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19年1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5%,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11月份市场表现略好于10月,但市场压力依旧很大,整体需求量降低。临近年底,来自于厂家的压库使得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加。
对于2020年我车市表现来看,从宏观角度而言,GDP与可支配收入增速和汽车销量相关。近年来我国GDP和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汽车作为单价和需求弹性较高的可选消费品类,需求受到较大影响。近两年我国GDP增速逐步放缓,2019年三季度为6.0%,创下了新低,此外贸易摩擦也为经济增长形成一定不确定性;可支配收入是与消费需求直接挂钩指标。从历史上看,除了特殊政策刺激的2009-1010年、2015-2016年(以及刺激政策退出后1-2年),可支配收入与乘用车销量的增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5年以来乘用车销量总体增速随着总体经济增长和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而形成逐步下降的趋势。从政策角度看,国务院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实施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2017年为7.5%,2018年起完全退出恢复10%。从销量数据看政策刺激效果较显著,2015年前9月销量增速2.7%,2016年的销量增速上升到15.3%,2017年购置税优惠减半,销量增速降低到1.4%。2018年政策完全退出后,销量下降4.1%。同时在潜在购买力角度方面,近年来我国社会杠杆率不断上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内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8年末的243.7%,升至今年一季度的248.83%,提高5.1个百分点,为1993年末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央行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显示,2018年,住户部门杠杆率超过全国水平的省份(直辖市)有:浙江(83.7%)、上海(83.3%)、北京(72.4%)、广东(70.6%)、甘肃(70.1%)、重庆(68.6%)、福建 (65.8%)和江西(63.1%)。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NIFD季报宏观杠杆率》称,在其统计的34个城市中,居民杠杆率高于80%的城市有5个,依次分别为杭州(103.2%)、厦门(96.3%)、温州(91.1%)、海口(83.8%)、深圳(82.3%)。房贷余额的快速增长使得社会杠杆率在短期内拉高,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居民的日常开支,而汽车作为金额较大的可选消费品受冲击较大。
综上来看,受GDP增速逐步放缓,贸易摩擦持续影响,叠加我国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带来的消费乏力以及高基数因素导致2019年车市产销量表现偏弱。预计2019年后两月因上半年的促销清库仍有影响,销量同比下滑2%,而展望2020年在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和促进消费政策的影响下,国内车市产销或可能维持持平状态,不排除略微萎缩的可能。终端消费增量预期减弱或削弱沪胶需求增长前景。






七、海外车市销量偏弱 萎缩风险依然存在

由于今年以来,全球贸易形势持续恶化,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凸显导致各主要经济体消费能力下降,为了应对不利的经济局面,各国相继采购降息等释放宽松流动性政策。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逐渐释放利多效应以后,步入2019年下半年以来,海外主要车市销量整体表现乐观。其中美国得益于节假日促销和11月工作日比去年多一天的因素,11月份该国车市整体销量迎来小幅增长。据统计,11月美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9%达141.35万辆。11月经季节调整年化销量(SAAR)同比下降1%至1720万辆/年。就整年销量来看,《汽车新闻》称,2019年美国销量依然有希望超过1700万辆。较低的失业率和强劲的资本市场,刺激了新车的市场需求。如果上述情况不发生较大变化,预计2020年美国新车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与美国车市类似,欧洲车市在2019年下半年也迎来乐观态势。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欧盟的新车销量在2019年10月达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欧盟主要市场都增长强劲。新车注册量(汽车销量的反映)同比增长8.7%,至118万辆,这是自2009年以来一个月的最高水平。其中德国的汽车销量增长了13%,法国的汽车销量增长了8.7%,而意大利的汽车销量增长了6.7%,西班牙的汽车销量增长了6.3%,英国的新车销量下降了6.7%。由于前8个月的表现较差,截止10月今年欧洲汽车的总销量仍略低于去年同期,但跌幅已收窄至0.7%。不过今年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已达1333,1万辆,也就是说如果在11月和12月欧洲车市能继续良好的走势,并且能售出至少228.7万辆,那么今年或许能摆脱再次下跌的局面。
在日本车市方面,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与日本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日本国内的新车销售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7%、仅有38万5859辆。新车的销售已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据悉,由于10月多次遭受台风袭击等原因,导致车企不能及时供货以及新车型的投产被延后。关于消费税增税是否对销量下降造成影响的问题,相关方面表示“现阶段尚不能确定”。11月,日本国内小型车的销量为23万8844辆,下降了14.6%;轻型车的销量为14万8015辆,下降了9.4%。
综合来看,2019年下半年除了日本市场以外,欧美等海外车市整体表现乐观,在积极的货币政策干预下,全球经济下行预期得到一定程度对冲。预计2020年海外车市销量有望维持偏乐观的态势。






八、2020年国内重卡销量或出现小幅萎缩

作为天胶需求晴雨表的我国重卡销量在2019年整体呈现偏乐观的运行态势。尽管个别月度出现同比回落的景象,但总量依然维持小幅增长的格局。据第一商用车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新车9.4万辆,不仅环比今年10月的9.13万辆上涨3%,而且比上年同期的8.93万辆增长5.3%,为今年7月以来的第五个月连续增长。细分来看,2019年初到11月份为止,重卡市场实现了七个月增长和四个月下滑,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重卡行业更是完成了“五连涨”。其中,1月份市场销量下降9.9%,4月份销量同比下降3.3%,5月销量同比下降4.7%,6月份下降7.5%;同比上升的六个月分别是2月(4.3%)、3月(7.1%)、7月(1.5%)、8月(2%)、9月(7.5%)、10月(14.1%)和11月(5.3%)。
重卡市场能在四季度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笔者认为背后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临近年底,距离年初定下的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更新阶段性目标的截止时间越来越近,各地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压力较大的城市带和区域纷纷加大对国三车限行、禁行的力度,并出台鼓励提前淘汰国三柴油货车的财政补贴政策,对重卡市场换购新车带来更多刺激。其次、无锡桥梁坍塌事故发生后,各地持续加大对国道短途超载的治理力度,促进了新车的购买,这一因素,对于四季度重卡市场需求的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2020年春节来得比较早,1月份就过年,各个重卡品牌经销商做库存和备货的时间也因此提前了,这对于11月和12月的重卡企业车辆订单增加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由于今年1-11月的重卡市场累计销量达到107.44万辆,比上年同期的106.53万辆小幅增长1%。预计2019年全年重卡市场的整体销量将超过115万辆,从而刷新我国重卡行业年销量的新纪录。需求端的利多因素有助于提振国内沪胶期货。
对于2020年国内重卡销量前景展望,笔者认为核心驱动力有以下四点:其一、宏观经济增长、社会物流总量增长的需求拉动物流重卡销量;其二、城市重型车“国六”切换,“国三车”提前淘汰置换需求;其三、重卡寿命中位数约9年,2011年左右重卡更新需求;其四、治超政策:“921”治超政策逐步消退,江苏高架倒塌后的治超政策对需求影响存不确定性。综合以上环境和政策因素,我们认为2019、2020年增量需求在2018年重卡保有量(约670万辆)的1-2%之间,均为10万辆。综合以上经济、物流需求、更新需求、“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需求以及治超新增需求等因素,预计重卡2019、2020年销量分别为116.6万和1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和下降7.8%。


九、轮胎产量小幅增长 仓单流入偏少

步入2019年以来,我国贸易冲突限制出口以及国内下游汽车需求不断走弱的影响,国内轮胎企业出货压力增加。同时由于国内轮胎原材料价格仍处于相对底部区域,国内半钢、全钢胎价格2019年延续下行趋势。众所周知,轮胎的主要成本为原材料,约占 70%~80%。其中橡胶作为主材,成本占比最大,天然橡胶约占原材料成本 30%~40%,合成橡胶约占原材料成本 20%~30%。
天胶受供给增加以及需求减弱等影响,价格维持低位。合成橡胶受天然橡胶价格联动及产能过剩影响,价格持续下行。炭黑进入2019年后受产能过剩影响,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总体而言,目前轮胎原材料价格稳定下行,轮胎成本降低,胎企毛利率有望改善。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行,虽然轮胎需求景气较低,产品价格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胎企的利润中枢仍能保持上升的趋势,盈利能力逐渐提升。产量方面,2019年10月国内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7128.9万条,环比下滑3.28%,同比增长3.4%;1-10月国内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70328.5万条,同比增长2.5%。由于今年国内轮胎产量整体维持小幅增长的态势,因此轮胎厂多数时间开工率基本与去年持平。截止12月中旬,山东地区轮胎企业全钢胎开工负荷为68.06%,较去年同期下滑6.73个百分点。半钢胎开工负荷为68.82%,较去年同期上涨0.26个百分点。受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外部需求减弱引发国内在2019年轮胎行业景气度略微回落,企业对于天胶原料采购积极性也同步出现下滑。以进口数据来看,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中国11月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进口量为63.6万吨,较上月的50万吨增长27.2%,同比下跌5.64%。中国1-11月进口总量为584.8万吨,同比下降7.8%。
在期货库存方面,截至12月13日,上期所天然橡胶当周库存为24.42万吨,注册仓单19.68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大幅减少39.60%和40.83%。由于今年浓缩乳胶比全乳胶和标胶存在较大的升水,因此国内多数加工厂的全乳胶和标胶产出量偏少。其实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流入交易所的新胶仓单偏少,而随着1911合约到期交割以后,接近30万吨的17年老胶仓单已经集中出库,交易所沪胶库存压力大幅缓解有助于提振胶价维持偏强姿态运行。
总结来看,2019年国内轮胎行业整体表现平淡,虽然产量好于去年同期,但轮胎企业开工率却弱于去年,由此导致进口胶需求量也不及往年。预计2020年国内轮胎外需和内需改善空间有限,全乳胶仓单流入交割库偏少或成为多头炒作胶价的利多因素之一。










十、2020年沪胶走势展望

综合来看,对于2020年国内沪胶期货市场而言,存在机遇,也存在风险。首先、全球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导致经济增速下滑,由此倒逼各国央行提前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大宗商品资产料在流动性预期显著改善的背景下获得价格重心抬升。不过中国经济在2020年依然会面临外贸局势严峻的压力,为了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基建等投资将加大,成为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其二、由于在2005-2012年期间,产胶国新种植面积呈现井喷态势,预示着新胶高增产周期会在2013-2019年凸显,而2020年全球天胶供应压力将逐年回落,供需结构有望转入偏紧状态。其三、下游车市需求依然乏力,国内市场增量空间非常有限且消费潜力不足,而海外市场存在偏乐观的预期。其四、轮胎行业开工率整体平稳,难有超预期增长,由此导致需求偏弱,进口量存在下滑,弱需特征尽显。其五、东南亚产胶国与国内产区气候因素和病虫害因素依然得到关注,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供应压力,加剧供需缺口,阶段性给予胶价上涨支撑。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2020年国内沪胶市场整体运行思路将以振荡整理,价格重心小幅上行为主。当然胶市需求端难以出现超预期变化,存在变数的在于供应端,因为天气灾害与病虫害引发的减产预期较为强烈,同时产胶国对于胶价的干预措施依然明显,供应收缩预期增强,2020年胶市供需格局转向紧平衡状态,此有助于抬升胶价运行的重心。预计2020年天胶期货价格运行区间:上行区间在:18000-20000元/吨,下行区间10000-12000元/吨。存在出现中级别上涨行情的机会,而小级别反弹走势也会比较多,整体价格运行区间会比2019年上一个台阶。
(报告日期:2019年12月16日)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