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一)

数典归宗——为国宝殷契甲骨文“四方风”正名(一)

对于自然之神的崇拜,实为6000年中华文明之发端。本博研究红山文明、龙山文明以及古东夷文明,常以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之古玉为线索,探求文明之源,缅怀民族祖先。然而新石器时代出土之古玉,并无文字可读,故《山海经》以及中国最早的可释读的文书——甲骨文,便成为本博研究古玉以及上古历史与传说之必不可少的得力工具。

     关于甲骨文刻辞“四方风”,首先让我们来看一则报导,了解一下什么是“四方风”。2013年12月12日,《北京青年报》刊出一篇文章,题目为《甲骨文‘四方风’展出首次入选‘珍贵古籍名录’》,其文曰:

       轰动史学界的甲骨文“四方风”原件出现在国家图书馆稽古厅,这也是甲骨文作为重要出土文献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昨天,“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图开幕。展览精选了110余部极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和外文善本等。

“四方风”是展览亮点

  “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夹,风曰微;西方曰夷,风曰彝;北方曰宛,风曰役(‘役’字改双立人旁为单立人旁)。”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似、一块刻在牛肩胛骨上的珍贵文献“四方风”,无疑是此次展览中的亮点。由于它被发现考证的曲折过程,更成为轰动史学界的发现。

     据介绍,这块牛肩胛骨的原藏家是近代收藏家刘体智。刘体智的旧藏甲骨共有28450片,是国内外私藏甲骨中最大宗者。他的这批甲骨于1953年夏天售归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1958年由该局拨交给现在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京图书馆。最初,有的甲骨学者对这片被称为“四方风”的牛肩胛骨并不看好,认为它只是一片伪刻牛肩胛骨。该骨最早的拓片险些埋没了这件珍品。由于该拓片只拓了有字部分,并没有拓出该骨的全形,同时,上面的刻辞也非卜辞,骨的背面也没有施以钻凿的痕迹。拓片没有拓全、没有钻凿痕迹可作参考,这些都给正确判断该骨的真伪增加了难度,进而导致甲骨学者对该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这是一片伪刻。所幸,著名甲骨学家、史学家胡厚宣先生对这片牛肩胛骨进行了考证。他认为,该骨字体遒劲,文气古奥,文理通达,与杜撰不同,应属武丁时期刻辞。他在1944年发表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一文,并印证其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似。

    据有关资料披露,早年认为 “四方风”牛肩胛骨是“伪刻”者,指的就是著名的甲骨学者郭沫若先生。现在,我们就来仔细欣赏这片神奇的、几乎能与《山海经》完全相互印证的“四方风”牛肩胛骨:

(图一)“四方风”牛肩胛骨高清图片。



(图二)“四方风”牛肩胛骨刻辞拓片。

(图三)胡厚宣先生《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书影


(图四)胡厚宣先生和他的研究生合影。前排左起:宋镇豪、裘锡圭、胡厚宣、齐文心。后排左起:王宇信、范毓周。

       [size=+0]胡厚宣先生(1911—1995)无疑是最早关注到“四方风”甲骨文刻辞,并且是第一个尝试释读此刻辞的人,时间是在1941年。当时,胡先生年纪大约三十岁,在当时中国甲骨学界,他应属于后生晚辈之列,并没有后来那么多的头衔以及荣誉。七十多年过去了,本博发现学术界对于甲骨文“四方风”的研究不仅停滞不前,而且想当然而然研究出许多千奇百怪的“成果”。这不禁让人感叹当今之甲骨学界,是否真的后继有人?或者说一代不如一代了。案胡著《甲骨文四方风考证》,其释文如下:


[size=+0][size=+0][size=+0][size=+0][size=+0]中第一句,东风曰析,风,这个字甲骨文有时作[size=+0],可见二者是互通的。第一句因甲骨文刻辞很完整,所以至今极少疑议。第二句南方曰风曰[size=+0][size=+0]”。[size=+0]前者胡先生释“南方曰夹”,或取其字与甲骨文“夹”字有相似的字形,但这十分勉强。也有人释“南方曰因”,这是参照了《山海经》的相关内容。《山海经》常见同音假借之字,所以至少[size=+0]字古音当如“因”字。至于说南风曰[size=+0]“[size=+0]”,则不知其为何字也,如今讹变出“风曰微”和“风曰凯”这两个版本,其中“风曰凯”亦是参见了《山海经》的,古文凯字亦作“豈”或者“岂”,似与
[size=+0]字不同也。第三句“西方曰[size=+0],风曰彝”。前者胡先生直接引用了甲骨文原字形,算是未作释读,现讹变为“西方曰夷”,这与“南方曰夹”一样的不靠谱,但亦是来源于《山海经》。西方之风曰“彝”至今没有疑议,因为这是卜辞中极为常见的一个字。第四句前四字或残或缺,其中前三字(北方曰)是按全文内容推测而来,应是不错的。第四字,现多数人依《山海经》作“宛”字。最后一字胡先生释作[size=+0],此字近年来争议极大,但是一些人后续的论证同样缺少说服力,其中蔡哲茂氏等人还专门为此字作了长篇论述,不过本博认为他的论述同样没有份量。

(图五)蔡哲茂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交流会现场

   综上所述,“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夹(或因),风曰微(或凯);西方曰夷,风曰彝;北方曰宛,风曰役(‘役’字改双立人旁为单立人旁)。”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关于甲骨文“四方风”的释读,均源于胡厚宣先生在七十多年以前的首释,其后数十年经多人添油加醋而成。以本博观之,胡先生之首释或者无可厚非,虽然算不上完美,但其后数十年来经无数后人复加以“考证”、“再证”以及“新证”,则多为浅人妄语也,所谓愈描愈黑,愈行愈远,七招八式,怪论叠出,这情行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了。

   本博考释古玉以及古文,无有师从,自辟其径,聊以自得其乐尔。对于甲骨文“四方风”之来历与精奥,亦颇有涉及。以下便是本博对甲骨文“四方风”之正名,所谓“正名”者,拨乱反正,以正视听也。

一、东风之神与东方天帝考辨

   对风神之崇拜,始于新石器晚期,源出于红山文化时代。对于最初步入稳定的农耕生活的中国东北古代先民而言,一年一度的东来之风,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希望所在,故东风之神最受推崇,成为上古最高神灵。东方之神是太暤,他是一只神鸟,既是东方天帝,也是东风之神。

    “四方风”甲骨文刻辞曰:“东方曰析,风曰本博曾考证“东方曰析”之“析”,即东方天帝太暤伏羲氏是也。甲骨文卜辞中并无“伏羲”字样,所以后世有关伏羲氏的记载,应最早出现于战国或者汉代的典籍之中。故析、羲二字,口口相传,取其同音而已,实指一人也。而在《山海经》中类似的记载为:“東方曰折,來風曰俊——處東極以出入風”。这里面就有了一个插曲,“析”字与“折”字,形义相通,但是读音有别。其中“析”字,甲骨文作,乃是以斤斫木之意;而“折”字,甲骨文作,亦是以斤断木之意。所谓“斤”,乃是石锛之类的工具,通常有肩,可装木柄。故《说文解字注》曰:析、折二字,本作一字。之所以读音不同,只不过是方言造成的影响而已。

再来看看甲骨文“东风曰 ”和《山海经》“来风曰俊”,这是东风之名,为什么甲骨文的记载与《山海经》有那么大的不同呢?首先关于这个“ ”字, 或者字,胡先生与很多后续的研究者皆认同为“协”字,这也是甲骨文“四方风”二十八字中最无争议的一个字,谓取“三力协同”之意也。那么 字真的可释作现代汉字“协”吗?

字,古文作“劦”。《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说:“(劦),按此字本音戾。力制切。十五部。溔送^與恊協、勰同音。而不知三字皆以劦會意。非以形聲也。惟不以劦爲聲。故三字皆在八部。而劦聲之荔珕則皆力制切。在十五部。山海經曰。惟號之山。其風若劦。”——这就非常有意思了,段氏不仅指出(劦)字不可读作“协”,而且还大骂“浅人”,这是他老人家的一句口头禅,只要看到别人“妄改”某个古字之义,便大骂之。

本博不知段玉裁氏释“劦”字,是否有人曾读过?或者视而不见?段氏谓“劦”字本音lì(戾、厉),亦读作liè(烈),昔神农氏耕于“厉山”,亦作“烈山”是也。然而以“劦”字作为“协”字者,古已有之矣,如《周语》曰:“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又如《国语·郑语》说:“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惟其如此,故段氏严厉斥之为“浅人”,谓“恊、協、勰”三字,“惟不以劦爲聲”,所以甲骨文二字,本来与“协”字无关也。

    本博细考之:者,列也。以三“力”相并之,故成一列。查《甲骨文字典》,并无“列”字,是以知“列”之为字,诸先生未能从卜辞中释出也。“列”字古文通“烈”,又作“厉”、“裂”,亦通于“戾”字。故段玉裁氏曰“劦”字本音“戾”也。东方曰析,“析”者分也、断木也。“列”字有合力、强劲之义,且裂者,分也,断也;又如烈者,猛也,其义与“析”同。故知“析”、“列”二字,可以互释也。卜辞有“(王)大令众人曰 田,其受年?十一月。”之句,被释为“(商王)命众人协力耕田”之意,此大谬矣!殊不知古文列、厉、烈又通于“猎”字,所谓“猎田”者,开田也,驱鸟兽以垦荒,开疆辟壤也,亦谓之裂土封疆也。商王乃大奴隶主,“猎田”可也,其命众人“协力耕田”乎?

     然而《山海经》又谓东方“来风曰俊”,这是为何?众所周知,甲骨文以“鳳”字作“风”字,“鳳”者神鸟也,故四方风神分别为四种神鸟,应无疑义。东风既为“俊风”,亦作“夋风”,那么东方之神即为一只叫做“夋”的神鸟,亦即“鸟”是也。考《山海经》诸神,以“帝俊”为之最,帝俊者何人?历来有“帝俊即帝喾”之说与“帝俊即帝舜”之说,各执一端也。又有折中者,谓帝喾即是帝舜,此皆浅人之见也。《山海经》曰“惟號之山。其風若劦”,“號”者太暤之谓也,又东风曰“俊”,则帝俊即太暤是也。帝俊乃是原始诸帝之宗,上古诸帝皆自称其为“帝俊”所生,所谓“天子”者是也。而且上古诸帝还可以以“帝俊”自命,比如传说帝喾出生时,自言其名曰“夋”,这便是浅人以帝喾作为“帝俊”的依据。殊不知古今帝王皆自命不凡之人,自称作“天子”已算是“谦逊”的了。皇帝的脸就是“天颜”,皇帝的脾气就是“天威”,故上古“五帝”无一不以“天帝”自居也。而中华文化乃是一脉相承,所谓“天帝”其实只有一个:伏羲、太暤、帝俊、东皇太乙等,皆同一人而异其名也,若不明白这一点,又何辨“帝俊”、“帝舜”与“帝喾”哉?

   “俊”字的古音亦读作“进”,《山海经》谓东风曰“俊风”者,“劲风”是也。亦即“劦风(颲风)”是也,若非如此,又岂能“析(折)”木哉?。有不少人以为“劦风”即“协和”之风,如此则东风为“和暧”之风也,又何“俊(峻)”之有?故一字之误,谬之千里也。

      所以,甲骨文“四方风”第一句便是:东风曰析(羲),风曰列(烈)。

(未完待续)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