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 底部仍未到来?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 底部仍未到来?

专题摘要

  出口压力不减博弈新季种植面积下降,美豆市场或维持震荡:南美大豆丰产预期较强,2季度为南美豆集中上市期,在中美贸易谈判结果确定前美豆出口预期较为悲观,中美贸易关系成为美豆库存增减的关键,预计短期美豆价格维持震荡格局。而新季美豆种植面积预期下降,以及天气的不确定性或为远期美豆价格提供支撑。

  供给增加需求预期悲观豆粕价格承压:随着进口大豆的集中到港,国内大豆和豆粕库存将逐步回升,预计2季度国内豆粕供给充足;需求方面,非洲猪瘟疫情持续蔓延,生猪存栏量不断下降,2季度蛋白粕需求预期减少,豆粕供需相对过剩,预计豆粕价格维持震荡偏空格局,但下跌空间或将有限。

  风险提示:

  1、美豆种植面积低于预期,天气条件不理想利多蛋白粕市场;

  2、豆粕消费好于预期利多豆粕市场;

  3、菜系进口政策收紧利多菜粕市场。

  市场解析与预测

  (一)国内外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1、南美大豆丰产预期较强,巴西大豆收割进度偏快

  随着南美天气条件的好转,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丰产预期较为强烈。尽管春节前巴西降水偏少、阿根廷降水偏多,但2月中旬以来南美天气条件好转,市场预计巴西大豆产量维持高位,阿根廷大豆产量回归正常水平。USDA3月供需报告预计2018/19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165亿吨(上月预测为1.17亿吨),较上年度的1.208亿吨减少3.55%,但仍为历史次高水平。阿根廷大豆产量预计为550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较上年度的3780万吨增加45.5%。另外,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计2018/19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300万吨,较上年度的3510万吨增加51%。综上,2018/19年度南美两国大豆产量较上年度增加1200万吨左右。此外,巴西大豆收割进度较往年偏快,预计巴西大豆上市时间将会提前,这将会进一步挤压美豆的出口窗口期。据Asfras(3月15日)称,巴西大豆收割率已达61.8%,高于上年度同期的55.8%,也高于五年均值的55.1%。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2、美豆旧作库存较高,中美贸易关系成关键

  2018/19年度美豆产量创历史新高,但受中美贸易关系影响,美豆出口量大幅下降,期末库存预计创历史新高。USDA3月供需报告预计2018/19年度美豆产量为1.2366亿吨,较上年度的1.2007亿吨增加2.99%;美豆出口量预计为5100万吨,较上年度的5800万吨减少12%(或700万吨)。若根据上年度美豆出口进度测算,截止2月份美豆出口量应达到3343万吨,但美豆的实际出口量为2673万吨,同比减少30%左右。其中,包括自中美元首在阿根廷达成贸易纠纷休战以来(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7日)中国订购的1062万吨(USDA出口数据)。若美豆出口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仍需要中国继续大量采购美豆。美豆往年出口高峰期为9月至次年3月,后期将进入南美豆出口期,届时南美豆将会对美豆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美豆出口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的需求。若中美贸易关系恢复正常,美豆出口目标预计可以实现或继续上调,美豆库存或将下调;若中美贸易维持现状或恶化,则美豆出口目标预计较难实现。中美贸易关系成为美豆出口和库存变化的关键因素。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3、新季美豆种植面积预期下降,但降幅或有限

  由于美豆和美玉米种植区域基本重叠,且美玉米与美豆的生长时期基本重合,故大豆种植面积受两者种植效益影响较大。从两种作物种植成本收益看,假设2018年美豆种植总成本较2017年持稳,则2018年美豆的成本价在860美分/蒲式耳,2018年5月以来美豆主力合约均价为903美分/蒲式耳,按照美豆单产51.6蒲式耳/英亩测算,则美豆的种植收益在21美元/英亩(2017年种植收益为37美元/英亩);同理,假设2018年美玉米种植总成本较2017年持稳,则2018年美玉米的成本价在388美分/蒲式耳,2018年5月以来美玉米主力合约均价在375美分/蒲式耳,按照美玉米单产176.4蒲式耳/英亩测算,则美玉米的种植收益为-23.5美元/英亩。以上分析表明,虽然2018年美豆种植收益较前一年减少,但仍然高于玉米的种植收益。因此,预计新季度美豆种植面积下降幅度有限。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从美豆与美玉米期价比值关系看,2019年以来美豆/美玉米比值走势与2016年较为一致。2016年USDA3月种植意向报告较2月展望报告小幅下调(下调0.3百万英亩)美豆种植面积。若按此比例推算,则2019年3月种植意向报告或将美豆种植面积下调至8470万英亩左右,同比-5%左右。(USDA2月展望报告预计新季美豆种植面积为8500万英亩,较上年度的8920万英亩减少4.7%。)

  另外,中美贸易关系和天气情况对新季美豆种植面积亦有较大影响。若后期中美贸易关系恢复正常,则美豆种植面积下调空间或比较有限;若后期中美贸易关系继续恶化,则美豆种植面积或进一步下调。若玉米种植期天气条件不理想,则可能会有部分耕地改种大豆。

  4、厄尔尼诺发生概率增加,关注产区天气变化

  世界主要气象监测机构预计2019年春夏发生厄尔尼诺概率增加,后期需重点关注大豆产区天气变化。美国气象局3月中旬报告预计北半球厄尔尼诺持续至2019年春季的概率为80%,持续至夏季的概率为60%;日本气象厅3月中旬报告预计今年夏季发生厄尔尼诺的概率为70%;澳大利亚气象局预计2019年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为70%,为正常条件下的三倍。通常情况下,冬春季发生厄尔尼诺会导致澳大利亚东部和巴西降水偏少、阿根廷降水偏多;若夏季发生厄尔尼诺,则需重点关注北美降水情况。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5、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国内大豆豆粕供给充足

  由于2018年11月以来进口大豆到港量偏低,叠加豆粕需求季节性增加以及豆粕(性价比高)对其他杂粕市场的挤压,近期国内大豆库存持续下降,大豆供给逐步趋紧。但是,随着4-6月份进口大豆的集中到港,预计2季度国内大豆供给仍然充足。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累计进口大豆2293万吨,较上年度同期的3213万吨减少28.63%;港口大豆库存量自2018年10月份的710万吨左右下降至目前(2019年3月)的610万吨左右。但是,3-7月份为巴西大豆集中出口期,预计后期进口大豆将会集中到港,2季度国内大豆供给仍然充足。根据市场跟踪数据显示,预计2季度大豆累计进口量在2830万吨左右,较上年度同期的2530万吨增加12%左右。预计4月国内大豆库存量将会逐步回升,国内豆粕供给仍较充足。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二)蛋白粕需求情况分析

  1、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逐步显现,猪料需求或将明显下降

  春节过后,国内非洲猪瘟疫情有加速蔓延迹象,国内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生猪存栏量的下降意味着猪料消费及豆粕需求的将会减少,故预计2季度国内猪料对豆粕的需求将会下降。此外,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截止2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738万头,环比-5%,同比-19.8%;生猪存栏量为27754万头,环比-5.4%,同比-17%。因此,在下游企业3月集中补库需求结束后,预计2季度猪料对豆粕的需求将会下降10%左右。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2、禽类养殖利润较高,禽料对蛋白粕需求预期增加

  2018年蛋鸡养殖利润较好,育雏鸡补栏量增加,预计2019年全国蛋鸡养殖规模将会扩大,蛋禽料产量预期增加。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蛋鸡平均养殖利润(理论值)约为35元/只,2017年为9.67元/只;芝华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全国育雏鸡累计补栏量为1.62亿只,虽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为2015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且今年在猪价上涨的带动下,预计禽蛋价格上涨概率较大,后期禽蛋养殖利润或将继续增加。因此,预计2季度肉鸡和蛋鸡补栏量和存栏量稳中有增,禽料对蛋白粕的需求预期增加3%左右。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3、水产对蛋白粕需求稳中有增,豆粕对菜粕替代影响较大

  2018年淡水鱼价格处于中高水平,水产养殖利润尚可,预计2019年淡水养殖规模稳中有增。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50城市主要淡水鱼均价为13.23元/千克,较上年同期的13.46元/千克小幅下降1.7%,但仍处近年中高水平。又二季度淡水养殖将逐步进入旺季,水产料对蛋白粕的需求将呈现季节性增加。从蛋白粕需求结构看,目前豆菜粕价差较低,豆粕性价比优势明显,豆粕对菜粕的替代影响显著。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根据以上分析,预计2季度全国猪料需求下降,水产饲料需求季节性增加,蛋禽料和肉禽料需求稳中有增,全国饲料对蛋白粕总需求或下降7%左右。另外,如果2季度中美贸易关系维持现状,国内大豆供给来源主要为南美豆,2季度国内大豆供给预期充足,但菜系供给或逐步偏紧;若2季度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2季度大豆进口量或超预期,菜系进口恢复正常,国内蛋白粕供给预期过剩。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未来展望

  (一)未来趋势展望

  观点:进口增加消费预期悲观,豆粕期价或承压运行

  逻辑:美豆方面,南美大豆丰产预期较强,2季度为南美豆集中上市期,在中美贸易谈判结果确定前美豆出口预期较为悲观,中美贸易关系成为美豆库存增减的关键,预计短期美豆价格维持震荡格局。而新季美豆种植面积预期下降,以及天气的不确定性或为远期美豆价格提供支撑。

  连豆粕方面,随着进口大豆的集中到港,国内大豆和豆粕库存将逐步回升,预计2季度国内豆粕供给充足;需求方面,非洲猪瘟疫情持续蔓延,生猪存栏量不断下降,2季度蛋白粕需求预期减少,豆粕供需相对过剩,预计豆粕价格维持震荡偏空格局,但下跌空间或将有限。

  策略建议:

  美豆:中美贸易政策正常化前,区间操作(860-940);

  中美贸易政策正常化,偏空思路;

  连豆粕:偏空思路;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谈判破裂,中加关系恶化,美豆种植面积低于预期,天气条件变差,利多粕类市场

  (二)豆粕基差展望

  观点:豆粕消费预期悲观,基差或维持弱势

  逻辑:南美大豆丰产预期较强,2季度进口大豆大量到港,国内大豆豆粕库存逐步回升,预计国内豆粕供给充足;需求方面,非洲猪瘟疫情持续蔓延,生猪存栏不断下降,豆粕需求预期较为悲观,预计2季度豆粕现货维持弱势;期货方面,2季度进入美豆种植期,市场预期新季美豆种植面积小幅下降,且天气的不确定性往往给期货注入升水,预计2季度豆粕期价较现货表现偏强。因此,预计2季度豆粕基差维持弱势。

  策略建议:卖出基差为主;

  风险提示:豆粕消费好于预期,基差走强。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三)油粕套利机会展望

  观点:猪瘟疫情拖累蛋白需求,油粕比或将继续走高

  逻辑:国内非洲猪瘟疫情持续蔓延,生猪存栏量不断下降,2季度国内蛋白粕需求预计减少,豆粕和菜粕价格表现预期相对偏弱;由于国内蛋白粕需求减少,大豆和菜籽压榨量预期下降,国内豆油和菜油供给逐步趋紧,豆油和菜油价格表现预期相对偏强。因此,预计2季度油粕比继续走高。

  策略建议:做多油粕比

  风险因素:棕油供需宽松,拖累油脂价格;美豆预期减产,蛋白粕表现偏强。

  专题报告 | 全景扫描豆粕供需面,底部仍未到来?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