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豆一:政策刺激价格能到哪?

豆一:政策刺激价格能到哪?

原标题:豆一:政策刺激价格能到哪?

  作者:刘冰欣

  一、豆一期现货行情10月回顾

  9月以来国产豆可谓是高开高走,冲到前高附近却“怂”了,但其后中储粮进场收购可谓给市场继续“添”了一把柴。9月初国储拍卖终于尘埃落定,但首拍成交尚可,因此期价受提振大涨,月中绥化张维开秤2.9元/斤,叠加中储粮的双向竞价交易的回购5820元/吨,算是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叠加9月下旬哈尔滨疫情暴发影响粮食外运,价格持续拉升至10月初的6200大关。而后随着9月末美国季度库存和10月月度供需报告的双利空之下,叠加中储粮拍卖的密集出台,期价逐级回落至6000元/吨大关之下。到了下旬拍卖双向改单向交易,以及中储粮开始公告收购的利好又将期价重新推升至6000元/吨大关之上,且最高行至6270元/吨附近。

  二、新豆涨跌仍看政策大棒

  (一)拍卖过后中储是否收购为最大的不确定

  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储粮自2021年9月7日首拍以来,第一次只是单项的拍卖,第二次至第六次改为“双向竞价交易”,后两次又恢复至正常的单向拍卖。其次这种模式在玉米(2630, 20.00, 0.77%)市场上早已经实践,只不过在大豆(6230, 40.00, 0.65%)市场上还是第一次。这八次拍卖的计划拍卖总量为41.42万吨,实际成交为22.72万吨,成交率均值为58.38%,成交均价为5756.67元/吨。


  总结来看,在十一长假之前,中储粮的拍卖成交尚可,且还有一定的溢价空间,但下游普遍对回购的价格不太认可。长假之后拍卖开始变得愈发密集,且叠加了进口大豆的拍卖,南方的库点均流拍。

  (二)新粮收购终于“官宣”迎来利好

  2021从9月中旬新大豆开秤一直到10月末,新粮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此前绥化张维开秤毛粮收购为2.9元/斤,但实际成交也就在2.85元/斤附近,且从整个黑龙江的新粮粮质来看,东部地区如牡丹江、佳木斯等地七八月份较旱,因此蛋白普遍都在39之下,而偏西地区的嫩江海伦的蛋白较高。

  从产区各个收粮主体的收购情绪来看,9月下旬绥化张维打响了开秤的“第一枪”,随后的收粮主体情绪都比较高,华粮在10月12日将收购价格从2.95元/斤下调至2.9元/斤,随后的几日许多企业均跟随下调收购价格。但截止到10月末,产区的毛粮普遍都在2.9元/斤左右,农户的惜售心理依然浓厚。


  10月26日中储粮各地库点纷纷发布公告,开始收购2021年的新豆筛粮,标准跟以往一样(水分≤13%,完整利率≥85%,杂质≤13%,损伤粒率≤8%)。价格方面,中储粮嫩江直属库、九三分公司、红彦分公司三粮库启动收购,三等大豆2.975元/斤;中储粮绥棱直属库开收三等大豆2.99元/斤;黑龙江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开收三等大豆2.99元/斤;中储粮讷河直属库开收三等大豆2.98元/斤;吉林中储粮敦化直属库开收三等大豆2.975元;中储粮大杨树直属库开收三等大豆2.975元;黑龙江华粮集团讷河国家粮食储备库开收39.5蛋白筛粮2.985元。各地的现货贸易企业也纷纷给出报价,“抢粮”大战进入白热化。


  直属库给的价格不低,折合毛粮就是2.9元/斤左右,基本与市场现货价格持平。公告出台后,期价大幅拉升,这样的消息对现货价格无疑是大大的利好。回想去年中储粮也给过开秤价,但由于低于市场现货一两毛钱,农民不认卖,只好也只好不了了之。今年有了中储粮收购价这样的“免死金牌”,农民们卖粮肯定是更有底气了,但是这样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若后市送库的粮多,中储粮依然有可能下调价格,而且中储粮并未公布收购量,大概率是要将拍出去的30多万吨收回,消化市场粮源毕竟也有限。

  (三)下游企业补库情绪一般随采随用

  从今年新季大豆市场开秤以来的需求主体看,主要是下游加工企业,以及国储和资本市场的资金。目前山东港口的进口非转的加豆新粮毛散是2.75元/斤,相对于产区2.9元/斤的毛粮价格,大约有0.35元/斤的价格优势。但贸易商反映,今年的出货量比去年要少了七八成,采购的少之又少,基本上旺季刚开始一点,就又开始萧条了,因下游企业基本都是随用随采,高价对需求的抑制显而易见。而中储宣布收购价格后,下游加工企业叫苦连天,称目前的大豆现货加海运价格上涨已经是让企业利润“捉襟见肘”,而此时中储进场收购更是让价格再度居高不下,且目前下游库存普遍只能维持一个月左右,那么下游产成品因竞争市场无法涨价,那么到年前下游企业只好转向采购进口非转。

  新粮开秤之际,资本市场第三方资金的运作,也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今年新季大豆开秤之高,让赌后市的资金望而却步,采购愈发谨慎。

  三、进口冲击或成价格隐患

  (一)丰产预期继续引导美豆底部震荡

  10月USDA报告完全体现出了收割季的下跌,因数据比机构预期的要悲观得多。10月报告中全球数据方面,报告中将2021/22年度全球库存小幅上升,从上月的36.33亿蒲式耳升至38.42亿蒲式耳,高于37亿蒲式耳的平均市场猜测。

  而美国大豆方面,单产从50.6蒲式耳/英亩上调至51.5蒲式耳/英亩,这是对此前不断下调的单产的修正,这一次跟PROFARMER和DTN的预估基本一致了,因此产量也同步增长了7400万蒲式耳至44.48亿蒲式耳。报告中期初库存略增,出口未改而进口变化不大,因此期末库存也调增了1.35亿蒲式耳至3.2亿蒲式耳。本次报告中全球大豆库存也是同步调增,预计短期美豆还是要以走弱为主。

  国内盘面自9月以来榨利持续改善,汇易网数据推算,10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预估接近590万吨,11月份部分排船延后暂估为810~820万吨,12月则暂时预估900万吨,美西是否进一步补采仍很关键。整个四季度预计到港量2300万吨左右,去年同期到港量则逾2600万吨,国内油厂供应压力或将推迟释放,支撑豆二回落幅度预计有限。


  (二)非转大豆进口冲击减弱

  今年俄罗斯农产品出口政策引导,今年进口至我国的大豆锐减,今年1~9月俄罗斯进口到我国的大豆总量为44.9万吨,同比下滑54.6%,主要因俄罗斯为了保证其疫情防控期间国内供给,以及俄罗斯打算振兴国内大豆加工行业,实行大幅增加出口税的结果。预计今年四季度俄罗斯进口至我国的大豆量依然是较去年偏少的水平。

  而其他我国非转进口豆的来源,如加拿大,乌拉圭和巴拉圭等国今年进口却大增,但由于基数较小,因此对进口整体增量贡献不大,预计进口非转来源的缺口能否被其他转基因大豆全部填补,还需看价差空间。


  四、拉尼娜对大豆、菜籽等油料可能影响分析

  历史上的拉尼娜年份,虽然次数和强度不及厄尔尼诺年,但对作物的单产影响却远大于厄尔尼诺年。尤其今年的冷冬预期加上“双减”的限产限电政策,对农产品而言更是一柄双刃剑。

  追溯最近20年多年来,拉尼娜发生的年份一般都是在国产大豆的非关键生长期,因此单产的影响并不显著,追溯起来只有2002,2008/09年和2011/12年对大豆的单产造成过实质性伤害。其中2008年的拉尼娜持续时间和强度都是中级以上,因此造就了当年指数从4月4200到7月5323这一个季度1100多点,即26.73%的涨幅。

  对南美来说,首先看巴西,拉尼娜对单产影响较为明显的有两次,依次是2001年和2011/12年度的强拉尼娜。2011/12拉尼娜造成大旱减产,全年美豆走势都很强,没有太明显的高峰低谷,全年都在1300~1450美分/蒲式耳震荡,且拉长周期来看,2011/12年的拉尼娜造成的单产伤害,造就了美豆指数的峰值区间。

  阿根廷方面,除了上述巴西的那几个拉尼娜年度之外,还有1998年和2005年两次,但年代较为久远,且当时产量也不算多,对价格的影响也不算大。


  关于拉尼娜对菜籽产量的影响,对我国菜籽影响一般,但对于加菜籽的影响可谓相当显著,2002,2007和2011/12年度的拉尼娜都对加菜籽造成了实质性减产。这也印证了这两年加拿大菜籽减产也的确是异常天气在作怪。


  总的来看,今年全球拉尼娜导致的冷冬,国内大豆外运成本的上升影响或区别于往年。若是短期运费小涨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是支撑,但是如果高运输成本成了常态那就不一样了,原本原料的涨幅就令下游企业吃不消,这样一来产区东北豆的竞争力就更没有了,中间端高昂的运费也会吃掉贸易商的部分利润空间,而大豆堆积在产区,农户卖粮也会受到贸易商压粮的转嫁压力。因此综合来看,异常天气对价格的影响是体现在产业链上的各个关节,且并非都是利好。

  五、豆一15价差逢高做缩

  因豆一近月走势偏强,豆一15价差在最近两个月维持偏强震荡,远月升水转变为远月贴水格局。从历史走势上看,除了2016年,近几年的大趋势为震荡走缩窄的,但中储粮已经开始收购支撑近月走强。整体来看,15价差若扩大至150元/吨之上可考虑进场做缩,否则套利则暂不建议进场。

  随着2111逐渐进入交割月,期现回归,多头会逐渐转移至1月合约。目前11多头的逻辑就是赌空头手里没有那么多符合标准的货交到盘面,因目前市场流通的2020年陈粮不多,拍卖粮交割的话,筛粮成本又比较高,而接盘面的除了蛋白厂没有更多的主体,豆制品加工企业都倾向于去采购新粮,因此2111多逼空的可能并非没有,因此基差回归或以期货上涨来回归。


  六、豆一后市研判

  整体来看,11月豆一走势有危有机,随着新粮逐渐收割完成,供给增加却未必出现卖粮高峰,而后期随着天气渐冷雨雪天气有望成为常态,运费的上涨看似是对市场价格有支撑,因为运费涨价意味着找车较难,跨省调运难度加大意味着需求可能转向其他关内大豆。而进口大豆的进口延迟对盘面的支撑只是短期,中长期来看美国大豆的丰产供给全球无虞,对国内冲击仍在,好在中储粮开始收购,需求主体增加或缓解价格压力,预计11月豆一现货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元旦或年前需求回暖或有望继续上涨。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