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
- 积分
- 2948830
- 威望
- 1424452 布
- 龙e币
- 1524378 刀
- 在线时间
- 1379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5-1

|
新华社揭秘手机扣费乱象:毫不知情就被强制消费
深圳的消费者王女士致电中国电信客服投诉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2017年11月开始,她连续4个月被扣了两项服务收费——七彩铃音月使用费和七彩铃音-SP彩铃通讯费,每月共计15元。经过反复沟通,客服最终同意取消,并承诺返还之前多收取的费用。) @2 D. c! E- q
7 l# {: _% i# B2 [# d' {
像王女士这样,被通信运营商“强制消费”开通“影子服务”的案例并不鲜见。“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大量“影子服务”的收费纠纷,源于运营商的电话外呼营销。* `2 M9 \- P; X# R
8 Y+ \8 c+ p( W: x# m( N9 Z' }莫名其妙多扣费,“影子服务”暗箭难防
, a# r2 x' H" N, K& A; x6 I# Y; T3 Q) ~+ x
近年来,手机用户和运营商频频因隐蔽扣费发生纠纷。中消协今年1月底发布的统计显示,在具体服务投诉中,移动电话服务投诉量位居前五。深圳市消委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他们受理的关于通信运营商“影子服务”的投诉数量达到了593宗。
/ m% H5 E2 {# x6 N
. w2 |% p) M) R2 S$ n5 z8 e/ ^一些手机用户每月被莫名其妙地多扣费,一查才知道,未经二次确认,运营商擅自为其开通了多个增值服务。消费者李女士向深圳市消委会投诉,中国电信于2017年11月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为其订购了美妙音悦音乐盒,资费10元/月。" t. Y: f* p) h6 w7 a6 T( U- U
z h0 R3 I7 I, J3 k
还有运营商偷偷更改用户套餐内容。家住海南的李女士无意中发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被开通了每月98元套餐。而且,该套餐还强制性使用超过半年才能更换。更令她不快的是,反映后,运营商说她在电话中同意开通。李女士苦于拿不出相关证据,只能花这半年冤枉钱。; n- E0 K6 f6 M: q t* n8 |5 ~7 K
0 ]' N( D* K# f“手机报1个月免费体验”“免费赠送彩铃3个月,开通即送20元话费”……有的运营商以免费体验为由,诱导消费者使用或开通业务,期满后自动转为收费,成为收费陷阱。4 | R, l/ |; v$ e5 R) ?. R3 K
' F" N9 N) ?) u西安市民张先生说,有客服人员打电话向他推荐了一项免费流量体验活动,他以为只是当月免费使用,没想到之后连续半年,增加的流量都被收了钱。1 A' u1 k+ Q) s, }/ z. k2 s
% T& \$ |7 v q+ U- k. q' U外呼营销套路多:模糊收费、选择性介绍
5 D! o- c D" k/ m( H! K
) b% y4 o! K( E4 T记者调查发现,大量“影子服务”的收费纠纷源于运营商的电话外呼营销。“外呼营销是一种特殊形式营销,主要以电话外呼形式进行营销、售后、回访等业务。”知名电信专家阚凯力说。
$ P: O5 G3 ~% e$ F3 m# k6 p$ |% M
有的外呼客服利用客户电话中的简单答复开通业务。一位在运营商服务十年以上的资深员工称,客服经常给用户设套,一旦用户不经意说了“好的”或者类似同意的表述,就会被电话录音作为开通业务的凭证。
$ Y7 _% s; X- Q$ \2 f1 `
; J* H! U: e0 J! o采访中不少用户反映,在电话推销流量套餐升级或优惠服务时,话务员的介绍语速快,服务内容缺乏详细介绍,客户很容易就会出现理解偏差。$ t+ l) d4 W1 y9 T
8 K0 B& w+ {8 T& ^3 t A8 }
有的外呼客服选择性介绍业务,刻意模糊收费内容。“您是老用户了,为了回馈您将为您免费升级……”“现在搞活动很划算,开通免费……”不少消费者都接到过类似的免费优惠电话营销。一些免费赠送有使用时限,过了就会收费,有的客户未详细了解,不知不觉被扣款。
; p" r5 v5 r# i& F6 @2 V! D
0 Y+ C1 I9 n$ s0 W$ i“外呼话务员往往有选择地介绍套餐内容,忽略其中的收费环节。比如,有一次要送我120元话费分12个月返还,还有每月1G省内流量。但在我再三确认之下,才告诉我要把最低消费从目前的每月30元升档为56元。”张先生说。
: }( B& l {& P3 L& ^1 \) W
0 c# q2 l3 }, S曾在陕西渭南移动外呼公司做客服兼职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成功率,不少外呼客服经常投机取巧。“老老实实念脚本每天才成几单,一些每天成单量上百的老员工传授技巧,资费部分一带而过,能模糊就模糊,只要不碰上投诉就能赚到。”# K' \. o3 T) S; E/ T. X. \% a, B
% r8 P' [# d' g6 k7 I应规范外呼营销,严格执行“二次确认”
" m# {$ V& S7 b& h. e/ L6 \/ h! c7 [. U/ L) V' J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大量针对运营商私自开通增值业务的投诉,与外呼服务外包有关。目前,运营商县区一级的公司为了业绩,将大量电话外呼营销外包给营销团队操作,外包商为了盈利往往不按规定操作。; `/ Z* G2 H7 u8 s$ D" {
' Y7 i9 b# x, f y记者在QQ群检索“外呼”,瞬间跳出200多个相关QQ群。记者随机加入了一个定位于湖北荆州的“呼叫中心移动外呼”群。群内时刻都在发布增值业务外呼服务承包的信息。“专业外呼公司寻一切业务,承接三大运营商、股票、金融、催收、贷款之类业务。”3 z, k9 b) O" C( C( L$ M8 ]( H" i
u+ @1 h N7 T1 d据了解,目前,运营商还没有明确禁止外呼服务外包的规章制度。多位专家建议,应加大对外呼服务的整顿清理,规范外呼服务,对带有欺骗消费者性质的行为坚决惩处,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E; v. W% @% w; R7 b2 `# `
0 r1 Z1 O9 `# f, o v
业内人士认为,为了杜绝乱收费现象,从运营商层面上来说,应该严格执行“二次确认”的规范程序,给用户发送的请求确认信息中,必须包括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名称、具体业务名称、资费标准、退订方式等。) e6 \! N- c3 p% X3 l
2 Z& X- [& |* H$ Z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信条例、电信服务规范等相关规定,电信用户申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签订电信服务协议前,清晰、明确告知用户收费标准和协议有效期等特别注意事项。消费者对开通增值业务拥有无可辩驳的知情权,遇到运营商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开通收费业务的可及时投诉。4 I$ V3 m- G" X+ B# z- F2 p" z7 e
6 l7 t- ^# q6 q$ @" k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如果服务商违反消费者的意愿提供订制消费服务,涉嫌欺诈,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退一赔一”。“一旦发现乱收费情况可通过工信部网站进行申诉,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运营商的有效监管,让‘影子服务’无处遁形。”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