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废钢深度报告:低利润压制废钢需求,资源量仍有待释放

废钢深度报告:低利润压制废钢需求,资源量仍有待释放

来源: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报告摘要

  走势评级:废钢:震荡

  报告日期:2022年11月22日

  ★ 废钢分类及产业链特征:标准化程度偏低,下游话语权更重:

  “十三五”以来,废钢作为可再生资源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但废钢标准化程度依然较低,虽有国标和行业标准,钢厂普遍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具体的采购标准。废钢产业链较长,且上游非常分散,且主要依靠汽运,运输半径较小,加工基地和贸易商大多以销定产。因此钢厂在产业链中话语权更重,在采购标准制定、质检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 废钢供应:2022年大幅下降,资源有效释放仍存障碍:

  参考主流模型测算,废钢理论积蓄量在2021-2022年已经达到2.5-2.8亿吨,2025、2030年将增加到3亿吨和3.5亿吨以上。2024-2030年资源量增加速度较快。但从理论积蓄量到有效供应仍存障碍,一是理论资源量向实际资源量的转化,尤其是折旧废钢资源会受到钢铁制品实际报废周期、以旧换新、拆迁等政策周期对实际折旧拆解量的影响,另外疫情也会对拆解行业、拆迁产生影响;二是资源量能否转化为有效供应,基于废钢产业链特征,有效供应受钢厂需求和采购意愿的影响。而废钢进口标准依然较高,对国内供应影响有限。

  ★废钢需求:钢厂低利润压制,废钢消费增长目标仍有难度:

  根据废钢日耗推算,2022年废钢消费下降影响的铁元素减量约在4000-5000万吨的水平。电炉产能较为充裕,但由于利润下行,后续投产进度可能不及预期。同时废钢成本偏高使得电炉仍处于高边际成本产能的位置。此外,在长流程利润压缩情况下,废钢添加比提升空间有限。根据中长期规划,2025年电炉产量比例要提升到15%以上,废钢比进一步上升。如果在终端需求持稳或小幅下滑情况下,需要废钢资源的明显释放和钢材长短流程成本曲线倒置,也会带来成本端的整体下移。而若成本曲线结构不变,则要求需求大幅提升,在铁水基本打满的情况下,电炉产量仍有增长。

  ★ 风险提示:

  废钢统计数据偏少,以调研样本测算会存在一定误差。

  报告全文

  1

  废钢分类及产业链特征:标准化程度偏低,下游话语权更重

  1.1、废钢的主要分类及标准

  废钢一般指的是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从实际用途看,分为熔炼用废钢和非熔炼用废钢,从钢铁冶炼角度,我们报告所说废钢仅包括熔炼用废钢。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环保标准提升、“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对低碳冶炼的要求,以及中国工业化以来废钢积蓄量的逐步提升,废钢作为可再生资源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幅提高,也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

  即便“十三五”以来,市场对废钢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废钢也依然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品种,现行国家标准《废钢铁》GB/T 4223-2017由中钢协提出,2018年7月1日实施,但只是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方面,废钢协会组织编制的《炼钢铁素炉料(废钢铁)加工利用技术条件》YB/T 4737-2019制定了熔炼用废钢铁标准。同时,从废钢源头分类,区分了折旧废钢和加工废钢,分类也进一步细化,采用字母和数字编码的形式来规范废钢的型号。于2020年1月1日实施,同样也并非是强制性标准。而就目前现状而言,各钢厂在采购废钢的过程中,依然有自己的规格和质检标准,还很难做到标准统一。

  根据《废钢铁》国标,目前熔炼用废钢分为8个大类,即重型废钢、中型废钢、小型废钢、轻薄料、打包块、破碎料、渣钢、钢屑。具体分类标准件图表1。重废到轻薄料主要通过厚度和尺寸进行区分,更加关注厚度的差别,破碎料主要关注堆比重指标。

  

  

  在钢厂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中,对废钢料型的偏好也有所差异。

  在长流程炼钢环节,废钢主要用于转炉炼钢环节,在转炉中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作为冷料调节转炉内温度,实现热平衡;二是增加成材产量。转炉环节相对倾向于使用重废等厚料,出钢水效率较高。在上料过程中,也会用破碎料、钢筋头、冲豆等填充缝隙,提高效率和出钢水率。另外,2017年以来,随着钢厂利润的大幅扩张,钢厂也在各环节尝试提升提高废钢比来增产。除了增加转炉废钢添加外,在高炉、出铁口、铁水罐等环节也会添加一部分废钢。炼铁和铁后环节添加的废钢要求粒度相对较小,主要以钢筋头、冲豆、轻薄料等为主。但高炉添加废钢也会由于含等微量元素增加高炉损耗,煤气利用率也会受到影响。铁后加废钢整体效率不高,同时可能对铁水温度造成影响,因此,主流钢厂高炉和铁后环节废钢添加比较有限。同时,由于钢筋头成本较高,随着利润的回落近年来高炉废钢添加逐渐下降。在长流程废钢添加比方面,根据产业反馈,为了实现热平衡,转炉环节废钢添加比最低要在8-10%左右。因此在2017年之前,长流程废钢添加比多在10-15%区间。而伴随着利润的扩张,很多钢厂普遍能够将废钢添加比提高到20-25%,部分钢厂综合能够达到30-40%的水平。而2021年中后,随着钢厂利润收缩,长流程废钢添加比也有所回落。

  在电炉炼钢环节,出于降成本的考虑,电炉中的废钢料型往往要差于长流程。一般以中废、剪切料等居多。另外,电炉相对偏好高碳材料,全流程钢厂也会根据经济性情况在电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铁水。

  

  1.2、废钢产业链:上游分散、下游钢厂话语权重

  废钢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可以分为四到五个环节:

  1)最上游的废钢资源端,即产废企业。按照来源区分,废钢可以分为自产废钢、加工废钢、折旧废钢。自产废钢是钢厂在生产轧制过程中形成的边角料,一般占到钢产量的4-7%。加工废钢是汽车、家电、造船、机械制造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钢。折旧废钢则是房屋、厂房拆迁、企业破产后的设备处置、拆车拆船等过程中产生的废钢、基建项目中淘汰的道轨等。典型产废企业包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边角料的制造业,如汽车厂等,主要产生加工废钢。其他如建筑拆迁、报废汽车、船板拆解企业等,主要产生折旧废钢。

  2)废钢简单回收分拣环节,主要包括一些小废钢贸易商、废品回收站、小加工厂等。在这一环节只对废钢资源进行简单的回收分拣。

  3)废钢加工环节,主要包括废钢加工基地。此外,近年来部分钢厂也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基地。在这一环节对废钢进行剪切、处理、分类等,加工成钢厂可以使用的合格废钢料型。

  4)废钢贸易环节,即根据钢厂需求采购合格的废钢料,并销售给钢厂。

  5)废钢需求端,即各类型钢厂和铸造厂。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环节中,会有部分角色的重合。比如部分钢厂有自己的加工基地,因此省去了中间的贸易环节。也有部分加工基地充当了钢厂的合同户,即贸易方。

  

  从废钢产业链构成来看,其上游资源方和中游加工贸易环节非常分散、链条也比较长。同时,废钢标准化程度不高,各钢厂根据自身用料情况,对于废钢供货标准和质检往往都有自己制定的标准。再加上废钢主要靠汽运,运输半径相对较短,下游钢厂掌握了标准制定和定价的主导权,上中游话语权较低,基本上根据钢厂需求以销定产。在整个黑色产业链中,也属于原料端定价权最低的品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看废钢的资源端和需求端,会发现废钢一定程度上具有供需同源的特点。尤其是加工废钢部分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对应了钢铁的终端需求。因此,废钢资源偏紧,尤其是加工废钢供应下降的年份,往往也对应了钢铁终端需求尤其是制造业疲弱的年份。

  1.3、废钢加工基地:数量已超700家,以销定产为主

  废钢在经过回收分拣后,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成为能被钢厂入炉使用的废钢合格料。废钢的加工过程包括火焰切割、剪切、破碎、打包、压块、落锤等。由于加工基地主要是给周边地区钢厂供货,也往往会根据钢厂的需求进行废钢毛料采购和加工处理。因此,同样体现以销定产的特点。同时,部分钢厂也建立或收购自己的加工基地,以满足自身废钢采购和加工需求。

  2012年,工信部发布《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对加工基地的规模、工艺、装备、产品质量、能耗、环保等方面均作出了规定。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经公告了废钢铁加工准入基地共10批706家,加工能力超过1.5亿吨。从数量来看,江苏、山东、湖北、辽宁等长流程和电炉产能规模均较大的省份加工基地数量也居于前列。2022年3月废钢增值税新政落地,对废钢回收企业允许按简易计税方法缴纳3%的增值税,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30%优惠政策。而从实际来看,由于加工基地此前享受地方返还,而在即征即退后,地方返还普遍取消,实际成本有所上升。同时,加工基地承担了大部分上下游开票的角色,也一度造成票源紧张的问题。

  废钢加工基地的加工量主要取决于周边钢厂的需求和加工利润情况。加工基地库存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市场供需的相对状况。2022年以来加工基地库存持续下降,也体现上游收废较难的特点。同时,钢厂需求的收缩也会使加工基地主动减少加工和囤货量。未来若再生钢铁原料期货顺利上市,加工基地也将是市场主要的交割卖方。

  

  2

  废钢供应:2022年大幅下降,资源量有效释放仍存障碍

  2.1、废钢中长期供应:资源量逐步提升,2030年达到3.5亿吨

  由于废钢上游非常分散,对于废钢供应量的统计缺乏准确的途径。对于中长期废钢资源量,行业普遍也是结合自产废钢、加工废钢的收得率,并根据钢铁产品生命周期测算折旧废钢资源量的理论模型来进行估算。

  关于废钢资源量的测算,相对权威的理论模型和测算主要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教授提出的废钢产生量模型,以及卜庆才等2016年在《中国冶金》发表的“2020-2030年中国废钢资源量预测”。两个测算原理基本上一致,但采用的收得率系数、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等有所差异。

  从目前现实情况看,两个模型的测算结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自产和加工废钢方面,随着钢铁和制造业生产精细化程度的提高,翁宇庆教授模型中关于自产废钢的收得率系数略偏高。而卜庆才等文献中对于粗钢产量变化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也有比较大的出入。在折旧废钢方面,翁教授对于折旧废钢给出了两个测算模型,卜庆才等的测算方法与模型1比较接近,但对于不同时期钢铁制品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区分。

  我们也分别用上述模型对废钢资源量进行了测算。在粗钢产量方面,我们假设2022年之后粗钢产量年化下降2%。在三种测算方法中,我们看到翁教授的模型2测算出的废钢资源量规模最大,2021-2022年废钢积蓄量已经达到2.7-3亿吨,到2025年达到3.35亿吨,2030年接近3.8亿吨。卜庆才等的测算方法得出的废钢资源量规模最低,2021-2022年仅为1.9亿吨左右,到2025年在不到2.2亿吨的水平,2030年达到3.3亿吨。翁教授的模型1处于两者之间,2021-2022年废钢资源量约为2-2.1亿吨,2025年废钢资源量在2.7亿吨附近,到2030年达到3.6亿吨。

  如果以近年来废钢消费量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及与主流废钢资讯机构交流的情况,卜庆才等的测算方法相对低估了当前废钢资源量的水平。翁教授的两种方法中,模型2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也更为接近。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1)目前国内制造业仍处于比较快速升级的阶段,钢制品报废周期还相对较短,以汽车为例,平均也在14-15年左右。2)2012年以来拆迁和棚改周期使得建筑拆迁形成的废钢资源流入市场,平均下来整体折旧废钢的规模高于按海外钢铁制品生命周期测算的结果。

  我们基于翁教授的模型2,对2010-2025年资产废钢收得率系数下调至6%,2026年后下调到5%,整体测算结果看,2021-2022年废钢理论资源量在2.5-2.8亿吨左右,2025年上升到3亿吨,到2030年达到3.5亿吨。2022-2023年废钢资源量变化不大,2024年之后积蓄量开始较快增长到2028年。从远期看,若模型系数不变,2035年以后或增加到4亿吨以上,但将逐渐趋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此前棚改拆迁周期后,未来国内商品房拆迁周期或有比较明显的拉长,后续模型大概率仍需进行较大的调整。

  

  

  

  2.2、废钢有效供应:疫情及利润等因素影响,2022年大幅下降

  虽然根据理论模型可以测算出废钢资源量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但需要强调的是,资源量的变化并不等同于废钢有效供应量的变化。根据模型测算,2020-2022年废钢资源量整体逐步提升,但2021年下半年以来从钢厂到货看,废钢供应明显回落,尤其是2022年降幅非常明显。

  我们根据富宝资讯统计的钢厂废钢到货来大致推算2019年以来的废钢实际供应情况。富宝钢厂到货口径主要包括147家钢厂和255家钢厂两个口径,255家钢厂口径历史数据仅包括2021年以来,因此2019、20年参照2021年系数用147家钢厂到货量进行折算。255家钢厂包含粗钢产能8.2亿吨,其中样本内独立电炉产能约占全国79%,长流程产能约占全国68.5%(高+转+电钢厂合并算入长流程)。以255家钢厂分长短流程的到货量数据除以产能占比,大致推算全国全样本到货情况。同时,在年度测算过程中,考虑到富宝日度样本仅包括工作日到货数据,我们在时间处理上,考虑到节假日到货偏低,我们假定双休日到货为正常工作日一半。整体测算2019-2022年钢厂废钢供应量分别为2.21亿吨、2.19亿吨、2.52亿吨和1.70亿吨(2022年11-12月以11月第一周日到货量平推)。同时,我们也以147家钢厂到货数据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折算,得出的结果略高于255家钢厂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以样本钢厂到货推算全样本供应的方法可能会使最终结果高估,同时放大波动,主要原因在于样本内钢厂是主要的废钢消费企业,样本外可能包含无效产能,因此会放大各年份之间的供需波动。因此,产能规模更大的255家口径推算的结果低于147家口径。由于255样本产能占比在70%以上,样本覆盖率较高,预计也与实际供应情况比较接近。

  如果对比测算情况和理论废钢资源量,可以发现2019和2021年废钢供应量与理论资源量还比较接近,但2020与2022年则相差较大。而基于到货量,2022年废钢供应同比降幅达到30%的水平,这也能够说明,废钢资源的理论积蓄量并不等同于废钢的有效供应量。

  

  我们认为,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理论资源量与实际资源量存在差异。折旧废钢的产生量与理论模型还有比较大的差别,包括钢铁制品报废周期的变化和政策因素都会影响折旧废钢产生量。2)废钢资源不一定能转化为钢厂有效供应,包括疫情等因素对加工基地和物流运输的影响、钢厂利润和废钢采购意愿等都会影响实际供应。

  在废钢资源分类中,自产废钢和加工废钢基本上与当年的钢产量以及钢制品产量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这部分产废量与理论模型测算结果的差异并不算大,收得率系数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我们参考汽车制造业不同车型的单车废钢产生量,测算出2022年1-9月汽车(含商用车)生产形成的加工废钢较去年同期的降幅接近100万吨,模型测算同期加工废钢量同比下降150万吨,其他大致可以归为家电、机械等产量的下降。而折旧废钢则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2020年以来,废旧车船拆解行业也受到疫情的影响,使得这部分资源向废钢实际供应的转化率下降,无法通过经验报废周期来进行较为准确测算。此外,折旧废钢的产生量也会受到政策周期的影响,例如,在政策鼓励以旧换新的年份,可能会缩短汽车等制造业产品的折旧更新周期。而在拆迁、棚改量比较大的年份,也会增加废钢筋等资源的供应。从2022年市场的普遍反馈来,废钢供应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拆迁工程量的下降。

  另外,前文所述,废钢产业链中钢厂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贸易商和加工基地基本上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在钢厂利润较好的年份,废钢采购意愿强烈,废钢加工量也会随之提高。而当钢厂利润进入下行周期,尤其是出现亏损的阶段,废钢需求下降也会导致贸易商向加工基地的采购量下降,也会体现为废钢的有效供应量回落。同时,在疫情扰动下,加工基地生产、区域物流运输也都会受到制约,使得钢厂出现补货难的问题。

  因此,总结来看,2020和2022年废钢供应量明显低于理论资源量,主要由于:1)疫情导致拆解行业受到影响;2)拆迁量有所下降,这在2022年表现更为突出;3)疫情对收废、加工和物流运输的影响。2020年虽然一度出现全国范围的封控,但影响时间较短,2022年疫情影响较为频繁,也放大了实际影响水平。4)2022年钢厂基本全年处于低利润状态,废钢需求下降导致供应回落。5)废钢增值税政策切换导致贸易商和加工基地阶段性供应的下降。

  2.3、废钢进口:进口标准较高,暂无明显增量

  2011年以来,中国废钢进口量基本呈逐步下降的格局。2011-2016年废钢进口的下降主要由于国内钢铁产能的过剩,废钢需求随之下降,进口废钢价格优势下降。但即便是在钢铁行业几乎陷入全面亏损的2015年,废钢进口量依然在200万吨以上的水平。2017年,随着国内中频炉淘汰后,废钢资源重新流向市场和主流钢厂,废钢价格大幅下跌,2017年下半年甚至出现了废钢的净出口。

  但废钢净出口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伴随着中频炉淘汰出现的产能缺口,钢材利润迅速扩大。电炉产能利用率提升,长流程钢厂也在逐渐增加废钢添加比。需求的回升以及下游利润的走阔也使得国内废钢价格快速上涨。2018年进口废钢整体上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全年废钢进口量也回升到了100万吨以上的水平。

  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提升,2018-2019年,进口废钢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内对固废类进口限制力度增加。生态环境部2018年第6号文发布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废汽车压件、废船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第68号文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废钢铁从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因此,201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几乎没有废钢进口,一直持续到了2020年。

  2021年起,中国全面禁止了固废进口,而在“双碳”背景下,废钢则是政策鼓励的可再生钢铁冶炼原料。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正式发布《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符合《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标准的再生钢铁原料不属于固废,可自由进口,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废钢进口重启。但2021年全年,中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合计仅有55万吨,远不及2019年以前正常年份的水平。

  2021年以来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相对有限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1)《再生钢铁原料》国标对进口料的标准要求相对严格,国标允许进口的再生钢铁料主要包括重废、中废、小废、破碎料、包块、合金钢再生料、铸铁再生料七个大类,对规格、来源、加工方式等都有相对严格的说明,并且对每个牌号的夹杂物、表观特征都有明确的要求,属于比较优质的废钢资源,进口门槛提升。2)价格优势下降。我国目前有接近80%的进口再生钢铁原料来自日本。由于国标要求的进口标准也比较严格, 2021年以来日本H1和HS重废CFR整体都要高于国内重废价格。即便以2号重废离岸价折算到国内非含税价,价差也并不稳定。在2021年上半年国内高钢价阶段以及2022年5月海外钢价暴跌后有一定的价差优势,但价格优势整体难以维持,也导致了进口量不稳定,难以放量。

  

  

  

  

  因此,由于国内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标准较高,对再生钢铁料的进口规模也会形成一定的制约,预计进口量也很难出现迅速的放量。进入2023年后,若海外呈现加速衰退格局,而国内相对平稳,内外价差格局或好于今年,则进口量可能出现小幅增加,但空间预计依然比较有限。

  同时,从海外主要钢铁生产国家看,土耳其每年废钢进口量位居前列,2021年进口废钢接近2500万吨,因此土耳其也是海外重要的废钢价格风向标。此外,土耳其也是欧盟主要的进口钢材来源国,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欧盟地区需求的强势。2022年海外废钢也经历了上半年由俄乌冲突引发的暴涨和后续的暴跌行情,海外废钢和钢铁终端需求仍处于较疲弱的状态。而若对比中国废钢和海外废钢进口到岸价的情况,也能够发现我国废钢进口成本依然偏高。

  3

  废钢需求:钢厂低利润压制,废钢消费增长目标仍有难度

  3.1、废钢需求现状:2022年带来4-5000万吨铁元素减量

  2017年中频炉淘汰完成后,伴随着钢厂利润的扩张,以及废钢资源向正规渠道的回归,长流程和电炉废钢消耗量均有大幅增加。同样,由于废钢供需都比较分散,市场上也比较缺乏准确的废钢消费量数据。

  目前对于废钢消费量相对官方的统计是废钢铁应用协会的数据,据废钢铁应用协会统计,2019-2021年废钢消耗量分别为2.16、2.33和2.26亿吨。其中,2021年转炉和电炉废钢消耗量分别为1.54和0.72亿吨,转炉和电炉废钢单耗分别为167千克/吨和654千克/吨。而根据我们与行业交流情况看,协会的统计对于废钢消耗总量有一定低估。从电炉单耗看,协会样本中全流程钢厂占比居多,因此在独立电炉废钢消耗量和单耗上应当存在一定的低估。同时,长流程钢厂中,钢协会员企业占比较高,也可能会导致转炉废钢添加比略低。

  我们也尝试用几种方法来估算每年废钢消耗水平:1)依然以富宝255家钢厂和147家钢厂的废钢日耗来折算全国的水平,测算方法与供应测算的方法接近,并假设11-12月废钢日耗基本维持在11月初的水平。255家口径2019-2022年的消费量分别为2.29、2.35、2.65和1.95亿吨,147口径估算的结果依然略高于255家的口径。

  2)以统计局粗钢产量的口径为基础,结合独立电炉、钢厂电炉平均产能利用率,独立电炉、钢厂电炉及长流程的废钢系数来分别测算电炉和转炉废钢的消费量。产能利用率我们分别参考Mysteel 85家独立电炉和中联钢长流程电炉的年度平均产能利用率,废钢系数我们则参考Mysteel 211家样本钢厂中独立电炉和纯高炉企业的废钢消耗比。全流程钢厂电炉由于缺乏单独统计的数据,我们假设废钢消耗比在50%。另外,独立电炉废钢收得率按90%估算,长流程企业(含全流程电炉)按94%收得率计算。以上述条件估算,2019-2022年废钢消费量分别为2.11、2.16、2.48和2.08亿吨。2019-2021年低于用富宝日耗推算的结果,但2022年则偏高。整体来看,2022年废钢消耗下降影响的铁元素供应大致在4000-5000万吨左右。

  

  

  方法一测算的2022年废钢消费量明显低于方法二的原因可能在于富宝统计样本均为实际使用废钢的钢厂,从降幅角度可能会超过全样本,而近两年统计局粗钢产量数据的准确性也有一定存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存在各种系数的假设和主观因素,不管是以哪种方式估算的废钢消费量与现实情况都会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对于废钢供需的估算更多是大致观察趋势的变化以及判断在供需层面是否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整体来看,2019-2021年废钢供需还处于相对紧平衡的状态,但2022年以各类口径测算的供应情况都要远低于需求情况,因此也对应比较明显的缺口和库存下降。

  

  3.2、“十四五”规划要求:电炉产量占比15%,废钢消费约升至2.7-2.8亿吨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电炉钢发展以及废钢资源的应用也是“十四五”以来政策鼓励的方向。根据2022年工信部等三部委正式下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要提升至15%以上。同时,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

  从废钢资源量的推算来看,2025年增加到3亿吨以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基于我们的测算,2025年废钢资源量大致会增加到3.16亿吨。其他模型的估算上限大致在3.36亿吨。而实际上能否达到3亿吨,主要取决于折旧废钢的增量。

  在电炉钢方面,根据废钢铁应用协会数据显示,2019-21年电炉产量在1-1.1亿吨。在2025年粗钢产量在10.3亿吨(与2021基本持平)、10亿吨和每年产量同比降2%的情况下,对应电炉钢产量要达到1.4-1.55亿吨左右。根据我们测算,2021和22年电炉钢产量分别为1.2和1.05亿吨,也意味着未来三年电炉钢每年增产幅度要达到1000万吨以上的水平。

  同时,如果我们假设电炉废钢比(含全流程钢厂电炉)到2025年在90%左右,长流程废钢比在17%左右,在2025年粗钢产量分别在10.3亿吨、10亿吨和年化下降2%的情况下,废钢消费量分别约为2.88亿吨、2.8亿吨和2.67亿吨。

  从铁元素结构上看,2019-2022年,废钢对铁元素的贡献比例整体在20%左右,其中电炉废钢贡献铁元素在6%-8%,长流程废钢的贡献比例约12-14%,铁水的贡献比例在80%上下。而在“十四五”结构调整后,废钢消费比约上升到28%。考虑收得率后,电炉废钢、长流程废钢和铁水的铁元素贡献分别在12%、14%和74%左右。基于政策要求,未来电炉产量和废钢消费都需要有明显的增长。

  

  3.3、电炉废钢需求:产能较为充裕,挖掘降本潜力是关键

  从中长期视角看,影响废钢需求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于电炉产能的发展。根据富宝资讯统计,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炉产能约为1.92亿吨,其中独立电炉产能1.1亿吨左右,2022年之后电炉产能预计将逐渐增加到2亿吨以上至2.2亿吨左右。若电炉产量在1.5亿吨左右,电炉产能利用率需提升到68%左右,基本上对应电炉在平时段应该具备比较稳定的利润,独立电炉产能利用率有明显增加。

  

  区域结构上看,我国电炉产能比较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沿海省份和川鄂地区。广东、江苏、福建、湖北、广西、山东和四川七省电炉产能已经达到全国的60%以上。上述地区或是主要的废钢资源集散地,或是具备水电等资源优势的区域。其中,独立电炉产能更多集中在广东、湖北、福建、四川,而江苏、山东、广西全流程钢厂电炉产能的比重相对更高。

  从电炉产能的发展来看,“十四五”期间预计很难出现超预期的产能投放。2017-2018年中频炉淘汰后,钢厂利润快速扩张,也是钢厂置换电炉产能意愿最为强烈的时段。而随着近五年置换产能的逐渐投产,加上钢厂对于自身产能利用效率的挖掘,国内粗钢产能已经比较充裕,2018年下半年开始,电炉利润已经有比较明显的收窄。2019年华东独立电炉也基本处于平时段亏损的状态,钢厂新投电炉产能的意愿也随之下降。虽然2020年下半年,疫情后宽松政策带动国内和海外需求先后复苏,钢厂利润再度扩张,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2022年电炉再度陷入平时段亏损居多的状态,也大幅影响了现有置换产能的投放进度和产能利用率的释放。

  从相对成本看,目前电炉成本依然整体高于长流程成本。由于废钢供应半径偏小、加工基地和贸易商以销定产的特点,除非资源端大量释放,很难出现由于加工量大增造成的成本坍塌。2020年以来,疫情等因素也对废钢的有效供应形成压制。反而在钢价和原料成本大幅上升的阶段,由于钢厂对废钢价格的控制能力更强,会出现长流程成本高于电炉成本的状态。目前电炉依然是边际成本产能。若利润没有明显扩张,未来几年,电炉新增投产量大概率依然会慢于计划进度。

  电炉开工率受利润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且整体反应较高炉更为迅速。一旦平时段出现较长时间的亏损,往往也会带来产能利用率的平台下移。从即时电炉成本结构看,废钢成本整体占到76%左右的成本权重(平时段成本),电力和其他成本大致占到7%和17%。由于废钢价格波动比较大,成本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电炉成本能够下移的核心关键也在于废钢成本和电价。具体来看取决于:1)废钢价格,即资源量能够出现大幅释放。2)其他影响废钢成本的因素,主要是税费问题,目前来看进一步降低空间也比较有限。3)电价的下调,但若在当前华东平时段0.6元左右电价基础上下调20%,影响的吨钢成本也仅在50元/吨左右,同样影响有限。因此,从“十四五”后续几年看,电炉成本下移的核心仍在于废钢资源的有效释放。

  

  

  

  3.4、长流程废钢需求:利润压缩,添加比整体回落

  长流程方面,决定废钢添加比的因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废钢和铁水的相对性价比,二是钢厂利润的情况。

  从Mysteel调研的130家纯高炉企业废钢消耗比看,长流程废钢添加整体上在10%-20%的区间运行,与富宝长流程废钢日耗的变化节奏也比较一致。我们分别将Mysteel 130家高炉企业废钢消耗比与螺纹利润和铁废价差进行对比,在2022年之前,废钢添加比与废钢铁水价差的关联度相对比较高。在废钢相对价格优势扩大的阶段,往往会伴随废钢添加比的增加。在这一阶段,长流程钢厂普遍具备较好的利润水平。也意味着在有利润的情况下,钢厂通过提升废钢消耗增产的意愿增强,而如果废钢具备性价比,添加比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提升。

  但在2022年之后,废钢添加比与铁废价差的相关性减弱。尤其是在5-7月,废钢性价比增强,但添加比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在于钢价暴跌使得钢厂普遍陷入亏损,而废钢是更加灵活的调节产量的工具。而钢厂为了保持高炉顺行,即便废钢性价比更佳,也会倾向于通过降低废钢添加来实现减产的目的。

  因此,在长流程炼钢环节,对中长期废钢需求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钢厂的利润水平。若要废钢添加比出现回升,需要满足:1)前提条件,钢厂至少要具备利润,即有增产的需求;2)废钢具备一定性价比。

  

  

  3.5、废钢中长期需求展望:“十四五”目标达成有赖于废钢资源的释放

  基于2021年以来的现状看,随着成材利润的整体压缩,电炉产能利用率和长流程废钢添加比都转而出现回落,使得电炉钢产量占比和废钢比反而出现下降。因此在需求平稳或偏弱,而电炉成本又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电炉钢占比和废钢消费的提升是与钢厂市场化行为不符的。

  因此,结合对废钢消费的中长期规划,我们也需要判断“十四五”规划目标能够实现的条件。根据图表45,我们分别在2025年粗钢产量与2021年持平、产量维持10亿吨和产量年化下降2%三种情况下,对未来电炉产量、废钢消耗以及与此对应的铁水水平进行测算。从测算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规划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因素在于电炉废钢消耗量的提升。这必然要求电炉保持稳定的利润水平,才能具备提产的要求。结合钢铁成本曲线结构,只有两种情况下能够满足政策要求:

  1)钢材需求稳定或有所下降,废钢资源大幅释放。从测算结果看,即便是在2025年粗钢产量与2021年持平的情况下,要电炉产量占比提升,都要求废钢消耗上升而铁水产量下降。因此,需要钢材成本曲线结构出现倒置,电炉变为低边际成本端,长流程变为高边际成本端。电炉至少要在平时段长期具备利润,产能利用率提升,同时在长流程中废钢性价比高于铁水。而这基本意味着废钢资源的大幅释放、成本端整体出现明显的坍塌。废钢更多基于自身基本面进行定价。

  2)钢材成本曲线结构不出现变化,则要求钢厂利润和终端需求整体有大幅的提升。铁水产量基本打满,同时需要废钢提供供应增量来与需求匹配,这也会带来电炉产量占比的提升。这种情况对应着终端需求的大幅增加,也需要废钢资源的释放。与2016-2021年电炉产量占比提升的路径基本上一致。我们假定铁水打满的水平即为2020年铁水产量峰值的水平,同时电炉钢产量提升到15%的比例,2025年粗钢产量要达到11.5亿吨以上,即2025年粗钢产量较2021年的增长幅度在11.3%左右。但目前不管从需求潜力还是“双碳”政策导向看,出现这类情况的概率都在下降。

  因此,未来几年影响废钢供需的核心因素仍在于理论资源量能否有效释放,如果资源量有明显的释放,也会伴随着钢铁行业成本结构和定价中枢的重大转变。而若实际资源量仍明显低于理论水平,电炉作为边际成本产能的格局则很难转变,废钢消费量同样难以出现明显增加,实现消费比提升目标也会有相当的难度。

  

  

  4

  风险提示

  废钢统计数据偏少,以调研样本测算会存在一定误差。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