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内卷,爆红网络的“内卷”扎心了!五大方式破除经济内卷
  
- UID
- 2
- 积分
- 2949150
- 威望
- 1424612 布
- 龙e币
- 1524538 刀
- 在线时间
- 1379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3
- 最后登录
- 2025-5-2

|
万物皆可内卷,爆红网络的“内卷”扎心了!五大方式破除经济内卷
内卷化的本质就是内耗,其警示意义在于没有创新的重复就是浪费。
" {3 J+ Y( `7 P+ `1 x* d0 b- m$ V/ |. | H7 c
2020年以来,“内卷”一词爆红网络。据报道,《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2020年十大流行语,“内卷”榜上有名。从网上舆论来看,内卷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内卷演绎成了内卷化,企业之间为了争夺资源陷入内卷化、学生为了高考升学被内卷化、员工为了上岗升职陷入内卷化等等。按照网上的说法,几乎万物皆可内卷。不可否认的是,内卷化概念出现了明显的泛化与娱乐化倾向。这种泛化与娱乐化,一方面偏离了概念的本意,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概念的解析力,需要正本清源。
+ \! G. y3 _# ~: x- h& K- v6 A1 }& Z: ?4 g, N$ x
内卷化之由来. u) @3 x$ g. |6 U1 x
1 w6 @3 k) p" A2 ^ l% f/ b
内卷化,最初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描述性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维泽提出来的。他在新西兰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偏居新西兰的毛利人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图案乍一看特别繁复精密,但仔细观察却发现,这种复杂不过是几种图形的简单重复,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戈登维泽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内卷化。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最基本的几种图形,也可以画出毛利人的特色图案。所以,内卷化最初的含义,是指在艺术领域中没有创新的简单重复现象。0 k' f( I5 A5 p4 E
4 K/ ?7 x( D+ A- g1 F! O后来,内卷化被借用到社会经济领域,则出自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在这本专业性著作中,吉尔茨指出“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吉尔茨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内卷化”。4 H. L6 h2 @+ l9 j1 j/ x
9 \- [0 h* D6 C中国学者也曾借用内卷化这一概念对中国农村与农业进行过类似的研究。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7 `9 ^" I o5 ?" J% v
$ ^9 t9 N4 y, N' C {: c5 |内卷化的本质& q i3 ^2 D3 Y: a6 ]. W N% a( c
% @# ]$ l* ^5 R, m
根据上述作者的论述,可以看出,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经济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更高级模式的现象。吉尔茨研究过的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印尼爪哇的农业,其生产技术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进步,只是不断地重复过去的范式,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黄宗智在对中国农村的研究中也发现农业产量也许会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长,但这种增长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到了一定程度后趋向于零。用一句经济学行话来说,这种状态呈现出“只有数量的增长、没有质量的改进”的特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熊彼特的创新与经济发展理论。
! P" f" Q3 f O, T3 r z- _
8 |8 J! T, s8 s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20世纪初期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进行深入考察,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创新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M+ ]6 V# H8 e/ B2 v" K( k3 g k- B
一是从概念上严格区分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说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则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变化过程。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内涵更丰富,不仅包含产出数量的增加,而且包括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化等。 [- t! ~/ j4 t4 M% e! S, H
- |9 i0 S( e+ r6 ^5 q* ^4 i二是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作为 “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引进新组合,实现创新。“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
4 Z& d7 N! {' ]' c# X
3 z1 r! i0 G, g t为此,熊彼特详细开列了创新的清单:(1)采用新的产品,即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某种产品的一种新的品质;(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即制造部门在实践中尚未知悉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即企业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4)获得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建立新的组织,比如引进新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后来人们将这个组合清单归纳为五个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8 G5 H. X) B0 \ U3 ]+ E, F* S% d1 {6 Q
对比内卷化理论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可以看出,内卷化实质上与熊彼特的“经济增长”是一个意思。也可以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内卷化理论的升级版。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要避免内卷化陷阱,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 M: R4 Q0 Z% e1 Q# ?' K5 Y9 F
5 |4 P9 x, ~3 r* }" l+ C( d# T' T* ~) i内卷化的警示意义
`$ F& B* C3 _3 i* w, z" d' D# l0 K# U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明白了内卷化的来龙去脉,也知晓其本质所在。通过对比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我们可以归纳出现实中存在的不同情形下的内卷化现象:1.缺乏技术进步的简单、重复生产;2.缺乏制度改进的管理、组织方式模仿;3.缺乏新市场、新渠道、新营销方式的市场守旧行为;4.化简为繁的形式主义排场;5.本末倒置的伪专业主义工作方式等等。
. G5 t: k1 d/ T* s& V0 d
$ O, _, L( r" i+ W1 v经过40多年的经济改革,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大量企业加入国际经济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一波接一波,焕发出无穷活力。可以肯定,上述内卷化现象在广大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即使少量存在,也是短期现象,不可能大面积、长时间存在下去。
" j- Z% W( s. u4 }. L, X0 P1 q$ v u5 K! q' {' c
令人忧虑的是,类似现象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行政管理机构、事业组织单位中并不少见。这些现象造成的后果是多重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浪费资源、降低效率,阻碍技术变革、延缓经济发展的脚步。: c& J* i# q0 {: ~; ~
+ ]! e6 R( _/ ^' y4 q综上,我们可以给内卷化贴上许多标签,诸如懒惰、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尸位素餐等等。其本质,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耗”——因无谓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 |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