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三大主粮走势小幅上涨 谁是推高价格的幕后推手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0-8-28 09:31     标题: 三大主粮走势小幅上涨 谁是推高价格的幕后推手

近期粮食价格的上涨引发各种猜测,尤其玉米价格涨幅较大,甚至导致一些囤粮现象出现。粮食要涨价了?粮食产量还能满足需求吗?针对这些疑问,农业农村部回应到:粮食生产供应有保障,市场上不缺粮也不缺油,且粮食短期需求变化不会导致粮价持续上涨。

  市场上不缺粮不缺油

  今年上半年,“2500万吨玉米产需缺口”“1.3亿吨粮食产量缺口”等消息不断引发热议,这不仅导致了农户囤粮、贸易商惜售现象的出现,还给消费者购买粮食造成影响。

  山东滨州的刘先生在社区内经营一家粮油门店,最近他的生意确实有些火爆。他告诉记者,最近有多个老顾客来店里一口气扛走了三袋面粉,甚至他自己也在考虑是否要多扛几袋大米、面粉回家备着。

  市场上的粮食真的不够吃吗?稳定粮食市场的关键在于保障粮食的生产供应。据了解,我国全年的粮食收成分为三季,夏粮、早稻和秋粮。目前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均实现增产。那么秋粮情况如何?

  8月26日,农业农村部方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秋粮占全年粮食的比重是3/4,目前秋粮的种植面积达到12.84亿亩,增加了500多万亩,长势总体正常,丰收在望。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小麦和水稻自给率都能保证在98%以上。玉米的自给率也很高,前两年还为库存太多发愁。

  我国口粮库存持续高位运行。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市场上不缺粮、不缺油。

  三大主粮价格确有小幅上涨

  当前,市场上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价格确实有小幅上涨,尤其是玉米的涨价幅度相对较大。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7月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为122.4元/百斤,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7%。其中,玉米的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均偏大。

  玉米价格因上涨幅度过大备受瞩目。5月28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启动,高成交、高溢价持续,玉米市场火爆。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东北、华北的玉米平均收购价已分别达到2150元/吨和2400元/吨左右,比年初上涨约30%,同比涨幅也将近25%。

  小麦价格稳中有涨。当前,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这四个省(区、市)已经先后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7月底,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普遍上涨至1.12-1.22元/斤,比去年同期高了3-8分钱,其中山东小麦收购价超过1.17元/斤,比去年同期高了约8分钱。

  目前还需要进口的大豆价格方面也有小幅上涨。根据海关数据,7月山东地区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1.62元/斤,环比涨1.6%,同比涨2.5%。同时,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主产区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2.75元/斤,环比涨8.2%,同比涨51.2%。

  谁推高了市场上的粮食价格

  我国粮食生产和供应并不短缺,但市场价格总是引发关注,谁是推高粮食价格的幕后推手?

  市场相关主体的心态或许是推高价格的关键因素。大宗商品市场玉米分析师告诉记者:“首先市场看涨心态较强,贸易商惜售,导致市场上粮食的有效供应不足。其次,临储粮食拍卖维持高成交和高溢价水平,临储拍卖价格成为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也左右了市场的情绪。最后受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家对农产品板块价格的聚焦度明显高于往年,这也助推了包括玉米在内的整个农产品版块的上涨。”

  粮食价格上涨也有阶段性特征。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小麦的产量是2634亿斤,同比增长0.6%,但价格也有小幅上涨。唐珂表示:“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明显,一些饲料企业增加小麦的采购,代替玉米作为饲料,这也推高了小麦的价格。后期,随着玉米价格稳定,小麦价格也不太可能继续上涨。实际上,8月以来,山东等地的小麦价格已经止涨趋稳。”

  此外,要缓解近期粮食市场过热的现象,合理看待涨价是关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表示:“我们应该能够接受粮价回到合理水平。90年代初,在我国实施的小麦最低收购价中,混合麦价格是0.69元/斤,白小麦是0.71元/斤;现在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中,最高价格为1.18元/斤,涨幅不足两倍。而在90年代初,一袋化肥是50元,现在是100元,粮食的生产成本也上涨了。”

  目前,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水平低于2014年2240元/吨的临储价格,也低于此前的市场价历史高点,仍属于恢复性上涨。粮价适当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提高其来年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粮食价格后期还涨吗

  粮食价格后期还要涨多久?会上表示:“从后期走势看,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再加上国际上玉米、大豆等多数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低位运行,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我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从产量和需求上看,我国粮食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口粮需求,后期涨价基础缺乏。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的夏粮产量为2856亿斤,比上年增加了24.2亿斤;早稻产量是546亿斤,比上年增产了20.6亿斤,扭转了连续七年下滑的态势。

  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三大主粮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

  引发粮食涨价最多的猜测就是:我国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产需缺口。对此,农业农村部回应表示:我国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的主要是大豆,2017年其进口量曾达到9553万吨的历史峰值。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未来我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步拓展大豆进口来源,有效弥补国内产需缺口。保障国内市场供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针对近段时间农户囤粮、贸易商惜售等现象,唐珂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特别是种粮大户,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