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武夷山话岩茶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0-7-3 08:45     标题: 武夷山话岩茶

偶然一次,从武夷山旁经过,生长在岩缝中的茶树引起了我的兴致。于是,今年端午节我开启了武夷山之旅。从南平高铁站下车,乘坐大巴去武夷山。一路上,两边青山相对立,白云悠悠绕山行。山上绿树葱葱,山间云雾弥漫,仿佛一幅人间仙境。车行驶约十多分钟,山上的景致突变,一片一片的茶园展现在我眼前。车在茶山间穿过,不久便到达了目的地——武夷山度假区。度假区里商店林立,除几家餐馆、酒店、商场外,其他店铺不是挂着“茶业”就是悬着“茶行”的招牌,让人感觉进入了一个卖茶的天地。

武夷山,最高海拔七百多米,由一块一块红色的砂砾岩形成。山上或悬崖峭壁、或怪石嶙峋,除了生命力顽强的青草、低矮的灌木丛外,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不过,大自然赋予武夷山独特的风景,给予当地人生存的艰辛,也为当地人打开了另一扇生存之门——种植茶叶。

古人道:“芥茗产于高山,泽是风露清虚之气,固为可尚。”武夷山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云雾迷漫。这种日照少、云雾多的地形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适度的光照和良好的水热条件。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因山上多岩石,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故称“武夷岩茶”,武夷山也因大红袍岩茶而闻名全国。

乘坐观光车,我来到了大红袍岩茶景区。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垄一垄的茶园,有水仙、凤凰单从、金桂、老君眉、肉桂等名茶。茶园在两山峡谷之间,六株大红袍茶母树生长于岩腰,素有“茶中之王”美誉,虽经历了340余年,却依然生机勃勃。据当地人说,岩崖的遮荫造成了漫射光多,使得积温高。岩茶夏季沐浴于散射光,冬季又有高崖抵挡冷风,非常利于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增加,加上常年源源不断的石缝水流,生产出的茶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回味无穷。

游览完景区,我应邀到当地一户农家品茶。女主人拿出一罐又一罐的茶叶,一一介绍茶的颜色、叶片大小、香气等,然后烧了一壶水,泡了不同的茶叶让我品尝。有的茶泡出棕红色,入口苦涩,口感重;有的茶泡出橙黄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饮完似留有余香。茶的产地、采摘、制作不一样,茶品也不一样。品完茶,我也带几罐茶叶而归,借用当地的人话“来武夷山,不买茶算是白来”。

一碗清茶,可寄幽情,可安心境。不得不说,茶与隐士、贤士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名茶的地方,多隐士、贤士,茶性清澹明洁,与他们的旷达殊途同归。武夷山三贤祠至今供奉着刘子翚、刘庸、朱熹三位理学大家。可以想象,贤士在一块岩石腰上,凿出一块平台,搭建几间小木屋,以天为屋顶,以石为桌椅,在天地之间或授业讲道、或著书立说、或招待宾客。大儒朱熹就在武夷山度过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慧苑寺至今保留着他当年题写的一幅楹联——“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现在读来依然觉得有一股清风质朴之气。

饮茶无论是对古人还是对今人,都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悲与喜,泡一壶茶,细细品味,将各种心情平静安放,淡然处之。饮茶之余,品味种种人生,应是人生拥有的一种豁达心态。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