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闲话立秋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19-8-9 07:35     标题: 闲话立秋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时间是农历七月初八、公历8月8日03点12分57秒,今年立秋属于“早立秋”。立秋后,天气会较为凉爽。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所以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一过,白天依然炎热,但天气却开始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开始变大,自然万物也进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阶段,所以立秋是大自然由阳盛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盛夏酷暑天中的热风。由于白天日照仍然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蝉在入秋之后就称为寒蝉,开始鸣叫得更厉害了,这个时候丰衣足食,也到了它生命快要结束的时间了。整个三候反映了立秋节气的一种特点,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景象:有凉风,有白露,白天的时候或者临近傍晚的时候寒蝉鸣叫,一股秋天的气息开始展现。

在我国,立秋主要有“秋社、贴秋膘、啃秋、晒秋”等习俗。“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每到立秋时,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清代在立秋这天,有个“悬秤称人”的习俗,就是以这天的体重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夏中人苦,没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凉爽许多,胃口也大开,就想吃点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所以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