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日媒:2018年金融市场“没有赢家”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19-1-10 11:06     标题: 日媒:2018年金融市场“没有赢家”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称,2018年的金融市场成为“没有赢家的一年”,风险资本未产生回报。积极的投资遭遇滑铁卢可谓意味深长:金融危机10年后,在量化宽松资金支持下的投资温床迎来终结,加上贸易战的影响,2019年的不透明感将进一步加剧。

  2018年,在46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中,有43个下跌,只有巴西和印度等3个国家的股市上涨。日本股市时隔7年出现年度下跌,美国股市也有可能时隔3年出现年度下跌。全球股市的市值总额在年初时达到85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眼下仅为67万亿美元,已经跌去两成。

  下跌的不仅仅是股票。债券的价格走势通常和股票相反,但2018年债券也基本下跌,资金还从原油等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中流出。在欧洲大型投行瑞士百达银行以世界上约80种资产为对象汇总的投资回报统计中,3/4资产都陷入负增长。自2008年以来,再次出现如此多的“输家”,可以称得上不亚于金融危机的异常事态。那么,资金都去哪儿了呢?“最可靠的避险就是现金。”百达银行的埃里克.罗斯说。2018年12月,资金流向了投资者作为现金替代品买得较多的美国短期国债(3至6个月),作为安全资产代表的黄金则上涨了4%。

  除了单纯的资产间转移,在各类资产难以带来回报的背后,还存在借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扩大投资额的“杠杆”下降等状况。美国高盛集团的统计认为,一年前最高点时1.8倍的杠杆水平目前降至约1.6倍。

  “这是预见到主要国家将缩减量化宽松(QE)而采取的动作。”谈及金融市场没有赢家的原因时,巴黎银行旗下证券部门的河野龙太郎如是说。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推行的量化宽松到2018年迎来转折点,2019年的市场主旋律将是“QT(量化紧缩)”。

  截至2018年11月底,欧、美、日三家央行的合计资产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10年间膨胀了4倍。然而,眼下欧美结束量化宽松,同比增长率降到1%左右,2019年年初将进入缩减局面。过去10年间,风险资金的规模不断膨胀,相应地,对资金倒流的冲击就更大。根据Dealogic公司的统计,全世界的公司债和资产担保证券(ABS)等债券的规模达到57万亿美元,比2007年年底(35万亿美元)增加了6成。

  30多个国家去年纷纷加息。这原本是反映经济比较景气的动作,却由于金融市场发生动荡而变成了不必要的冷水,让人们产生“矫枉过正”的怀疑。美国著名债券投资公司PIMCO的约阿希姆.费尔斯认为,“美国的减税效果也在消失,世界经济正朝着同步减速的方向发展。”

  如果跟踪热钱流向,就能看出投资者正逐步加强警惕。在去年2月的股市行情调整中,首先是对全球IT股的过度狂热开始降温,其次是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持续流出,10月以后,在利率低形势下为了获利而流入大量热钱的公司债也遭到抛售。低评级债券基金连续7周出现资金净流出(调查公司EPFR的调查数字)。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如果各国央行的措施出现误差,景气衰退有可能提前到来。另外,量化宽松局面如果还将持续,也会给将来埋下祸根。市场和央行在2019年也将进行艰难的对话。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