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国务院鼓励银行资管产品投资 A 股 半年前才发文禁止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18-12-26 13:52     标题: 国务院鼓励银行资管产品投资 A 股 半年前才发文禁止

姚书恒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最大的资管理财产品来自银行。银行本身具有渠道广、公众信誉高的特点,在发行产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在法律上,银行理财却长期是一个灰色地带。根据《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而如果要认购私募基金份额,需要转换成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

  银行虽然投资不方便,但手上的钱很多,于是开始了多层嵌套资管计划的做法。例如,常见的嵌套方式上,把银行理财转为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然后投给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投资各种资产。

  这就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的分段监管局面。一层套一层,监管很难把握资管产品的最终投向,而且很容易导致杠杆成倍累积的情况。

  虽然这种嵌套的杠杆已经够吓人了,但还有更让人难以捉摸细节的资金池业务。

  在卖理财产品的时候,机构都会给客户一个预期收益,而机构为了信誉、以后扩大业务,都会努力给这个收益。截至2017年末,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普遍给到预期收益,这跟当年大类资产表现相悖。

  一个秘诀就是资金池。金融机构发行产品募集到的钱,可以做成资金池。这样一来,如果之前募集的理财产品到期要兑付了,但底层资产的投资项目还没到期或者到期但收益不如预期,那就用资金池的钱兑付。只要后续新的产品能不断发行成功并且做好期限错配,以及整体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机构就有利润。

  这样的运作和收益发放方式反过来影响了对资产的投资。钱以优先级份额、安全垫、股权连接型债权、可转债等债权形式进入了原本是股权投资的渠道,即名股实债,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信用,上市公司实控人要“兜底”、承担无限连带担保责任。也就是说,理财产品投资的风险最终会转移给上市公司大股东。

  难监管,高杠杆,刚性兑付,自有资金池,上市公司大股东必须让股价上涨,结合在一起就是击鼓传花式上涨的资产价格,直至去杠杆引发股市暴跌、资产价格进入长期周期。

  这就是当时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为了防止种种问题再次发生,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才在4月联合发布资管新规,禁止资管产品多层嵌套、降低杠杆、打破刚性兑付、进入股市需要通过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当作为最大金主的银行资金,在规范资金池以后减少对A股的投资,市场的钱少了很多。加上发债困难,以及再融资新规、质押新规大幅削弱了融资能力,股权质押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核心融资资金来源。不幸的是,A股自身的问题还叠加了不确定的贸易摩擦预期,导致股指不断下滑。股价高位时的质押融资,到了股价低位时就遇到大面积平仓危机。

  这就是现在国务院重新鼓励资管计划投资上市公司的背景。

  这也算是最近一系列政策逆转中的最新一例。其它国务院直管部门如证监会,推出过的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信披新规、回购新规,都推倒重来。

  。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