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喜看个税改革红包落地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18-12-24 09:15     标题: 喜看个税改革红包落地

个人所得税法自明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喜看个税改革红包落地

  通讯员尹时辉记者肖平

  12月22日,国务院公布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同日,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这两项《办法》将共同推动和保障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些新政在释放个税“个性化”减税利好的同时,标志着我国个税征收已从分类征收转向了综合征收。

  与过去相比,个人所得税征收有哪些变化,又将在哪些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对此,本报进行解读。

  顺应民意

  税前扣除从“一道杠”到“差异性”

  此前,个税只考虑了个人的收入因素,没有考虑到个人的负担因素。计算个税应缴纳税额,是以纳税人的收入额扣除“起征点”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后的余额为依据的。2019年1月1日后,则充分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增加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将子女教育、大病治疗、赡养老人、买房租房等人生重要环节的经济支出囊括了进来。

  假设小张和小王是两位月工资收入、月缴纳“三险一金”金额完全相同的纳税人,小张的妻子失业在家,家里有两个读小学的孩子,同时还需要赡养父母;而小王是年富力强的单身汉,父母均在岗在职。在过去,他们需缴纳完全相同的个税,而今后在计算个税税前扣除时,则通过专项附加扣除的方式,将他们的支出情况基本放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市民李先生表示,个税改革考虑到了百姓的实际问题,更加人性化,顺应时代发展。

  兼顾均衡

  个税缴纳从“代扣代缴”到“预扣预缴”

  根据《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扣缴义务人在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何为累计预扣?记者了解到,如果要计算2019年6月的预扣预缴税款,则要先计算2019年上半年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总额,用其与预扣率相乘,减去速算扣除数,再减去1—5月已预扣预缴的额和减免税金额。

  而此前,每月的工资薪金个税税款都是按月计算的。也就是用当月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减去速算扣除数和减免税金额即可。

  为什么要从“代扣代缴”调整为“预扣预缴”?这是因为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居民个人综合所得采取了年度合并纳税的办法。

  可别小看了累计预扣带来的影响。假如纳税人小张2019年1月工资是3000元,2月工资提高至13000元,如果不采用累计预扣,1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须去掉的“减除费用”为3000元,2月为5000元,合计为8000元。而累计预扣模式下,1月和2月可合并起来减除,共可减除10000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累计预扣预缴法下,每个月都是累计相加计算,好处是减小个别月份工资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大大减少了办理汇算清缴的几率。长期从事单位财务工作的王女士表示,以后,再也不用操心怎么在各月中分配收入了。“从全年来看,收入无论怎么分配到各月,这一年的整体纳税额都是相同的。这种计算方法更加公平合理。”

  体现仁爱

  附加扣除从没有到细化

  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在个税政策的设计上,此次改革充分考虑到了影响公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分暖心。

  例如,继续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教育纳入专项附加扣除的“继续教育”范畴,则给众多尚在不断拼搏的年轻人吃下“定心丸”。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纳税人,其支出在受教育期间按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但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同时,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也可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即按照3600元的定额扣除。而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继续教育并符合扣除条件的从业人员,既可选由其父母扣除,也可选择由本人扣除。

  家人患病,尤其是大病,总让人揪心又忧心。个税改革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选择由本人或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选择由父母一方扣除。纳税人得了大病,收入水平难免下降,可能达不到扣税标准,享受不到相关政策,允许配偶扣除,可有效减轻纳税人所在家庭的负担。业内人士表示,身体健康无疑是每个职场人工作和纳税的基础,此次个税改革提高了大病附加扣除的上限,增大了让利于民的幅度。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