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镍周评:下周镍价或筑底反弹(6.20-24)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2-6-18 11:33     标题: 镍周评:下周镍价或筑底反弹(6.20-24)

铁合金现货网6月18日报道:一、市场(6.13-17)回顾

  本周镍价下跌,截至目前:

  外盘伦镍收跌1560至25690美金/吨,跌幅5.72%,波动区间25105-27040美金/吨之间。

  国内沪镍收跌19780至197000元/吨,跌幅9.12%,波动区间194800-216190元/吨之间。

  影响本周镍价的主要因素在于:

  1、周初,由于美国通胀数据飙升,市场对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预期大幅上升,对大宗商品构成利空影响,镍价大幅下滑。

  2、随着镍价下跌至20万附近,现货市场下游刚需复苏,市场购买镍板火爆,对低位镍价构成支撑,沪镍一度反弹至20.5万上方。

  3、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对金属构成利空影响。

  4、英国及瑞士央行宣布加息,英国央行暗示如果有必要,未来加息幅度将会继续扩大。

  二、宏观面

  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中,宣布加息75个基点,为28年以来首次,基本市场早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宣布加息75个基点,对投资人来讲,依旧是鹰派猜想的实现,对收紧美联储货币政策,降低美元流动性,控制美国通胀,有深远影响,利空大宗商品。除美国加息外,瑞士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至-0.25%,英国央行也宣布加息25个基点,目前屡屡水平创2009年以来新高,英国央行暗示,必要时将采取更强有力措施控制通胀。

  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CPI增长8.1%,核心CPI增长4.4%,与前值及预期相当。此前,欧洲央行行长称7月将结束净资产购买,强化加息25基点立场。

  全球加息潮来袭,资金流动性减弱,影响全球经济增长。5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出现趋向疲软的趋势,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利空影响。

  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变化不大,俄乌冲突业务很大改观。原油市场,夏季需求强劲,扩大原油需求,OPEC数据显示5月产量环比减少,增产预期没有市场,原油可能仍将维持偏强局面,利好金属。另外美元指数多次冲高回落,降低了宏观方卖弄对金属的利空影响。

  宏观方面利空,但中短期利空影响已经有较大程度消化,而美元走弱、原油走强可能利好金属。整体来看,宏观利空影响可能逐渐减弱。

  三、供需方面

  库存方面:本周伦镍库存减少924至2564吨,伦镍减少2284至68868吨;沪镍期货仓单长期位于历史低位;库存变化数据依旧利好镍价。国内12个主要港口红土镍矿库存约517.9万吨,较上周减少9.1万吨。去年同期库存约521.6万吨,同比减少3.7万吨。由于菲律宾镍矿供应大幅减少,国内镍矿库存迟迟未进入累库阶段,对镍价构成利好。

  数据显示菲律宾镍矿发货58.96万湿吨,环比下降52.1%;到中国主要港口112.23万湿吨,环比增加24.2%。目前菲律宾主要港口共有34条镍矿船装货/等待装货,约140万湿吨,较上期增加17.2%。镍矿发货大幅减少,利好镍价。

  镍铁市场供应过剩,无论镍价涨跌如何,镍铁价格持续下调已经维持很长时间,硫酸镍价格也持续下调;由于MPH及高冰镍大量进入市场,经济效应明显强于镍豆,镍豆在硫酸镍领域的需求完全被替代,进一步压缩纯镍市场需求。全球纯镍冶炼活动提高,国内5月份电解镍产量环比增长近20%,纯镍市场供需关系有望获得改善,对镍价构成利空。

  菲律宾镍矿供应减少,但印尼镍相关项目快速推进,印尼镍产量增加盖过菲律宾镍矿减少对市场的影响。本周,世界金属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球镍市供应缺口达到5.17万吨,我们认为该数据明显不符全球市场镍供需关系,或因资本囤货乃至数据统计问题所致,但我们认为,该数据间接表明资本炒作支撑或助推镍价的市场影响力依旧存在。阻碍镍价跌回基本面,利好镍价。

  供需方面中长期利空,短期库存、菲律宾镍矿供应及国内镍矿库存变化存在利好,可能被主力资金借以炒作支撑镍价。

  四、技术面

  从盘面来看,伦镍跌破2.6万美金重要支撑线,技术信号偏弱,沪镍跌至19.5万附近,有待进一步关注19.5万支撑强弱。技术信号强弱并不明显。

  五、总结

  综上所述:宏观利空多被消化,中长期供需关系利空,中短期存在利好,主力资金影响力难测,我们认为下周期镍低位震荡为先,局部可能跌破支撑,但之后反弹概率还是更大一点,沪镍波动区间参考19-21.5万,伦镍波动区间参考2.4-2.8万美金/吨。若资金不进行干扰,镍价大跌转熊,或者进一步下跌,震荡重心下移的可能。更多硅锰、硅铁、铬铁行情信息请继续关注铁合金现货网。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www.qhlt.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