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期货场外衍生品 名义本金暴增

期货场外衍生品 名义本金暴增

本报记者陈齐乐上海报道
  金融行业去杠杆及监管趋严对各个领域均造成了一定影响,期货行业也不例外。
  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表明,2017年1至10月,受累于结构化产品数量减少及通道业务萎缩,国内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出现了一定下滑。另一方面,由于“保险+期货”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期货公司积极开拓风险管理业务,场外商品衍生品新增名义本金出现了大幅增长。风险管理业务或将取代资产管理业务,成为期货业新的“风口”。
  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短期来看,通道业务萎缩将使与之相关的创新放缓,部分交易资金离场;但从长期来看,资产管理业务将转向自主管理方向,倒逼期货公司提升自身核心交易能力与资产管理水平。
  同时,期货行业应当寻求立法或政策上的突破,以在“保险+期货”等创新项目试点中获取更加大的主导权。
  风险管理需求增加
  据中期协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资产管理子公司业务则出现了一定下滑和调整。
  中期协数据表明,2017年1至10月,风险管理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继续增长,总资产、净资产、实收资本、业务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41%、84%、77%、111%、478%。从业务来看,仓单购销、仓单约定购回交易额同比分别上涨23%和109%。期货交易额和交割额同比上涨282%和394%,场外商品衍生品新增名义本金同比增长1624%。同时多个风险管理公司成为白糖豆粕期权做市商,期权做市交易额保持平稳增长。
  “相比起2016年来说,2017年风险管理业务无论从盈利能力、业务规模和服务能力上都有了更大的进步,但从资本规模和盈利来看相对于期货公司来讲仍旧相对较小。但考虑到期货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差异很大,而且风险管理公司仍旧处于业务发展初期,且面临融资难、制度供给有限、人才缺口大等问题,取得目前的成绩已经来之不易。”上述中期协负责人表示。
  截至2017年底,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业务试点已经走过了4个年头。该领域初步形成了期现结合、场外衍生品和场内做市三大业务条线,而上述条线仍未完全定型,依旧存在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风险管理业务发展得比预期要好。这既是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增长的结果,也得益于场外期权的活跃,比如‘保险+期货’。”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与风光亮丽的风险管理业务相比,2017年资产管理业务则稍显“黯淡”。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期货公司正式运作的资管产品数量已由2016年年末的3644只减少到了2938只,产品规模从2016年年末的2791.71亿元减少到了2408.57亿元;结构化产品数量从2016年年末的1420只减少为220只,产品规模也从1396.67亿元减少到418.65亿元。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其他类产品的数量从2016年年末的312只减少为170只,合计规模从243.3亿元减少至41.72亿元。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源于资管业务整体去通道的政策背景”,上述中期协负责人表示。虽然受政策“挤压”,但期货公司已开始主动转型。据了解,2017年前10个月,期货公司主动管理类产品从2016年年末的866.93亿元增长至1480.54亿元,产品数量也从1311只增加到2016只。同时,2017年1至10月,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合计收入为9.05亿元,合计支出为6.52亿元,合计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期分别增长了38.47%、56.44%和6.78%。“从管理方式看,期货行业在积极贯彻去杠杆、去通道的政策要求;资管业务作为期货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一趋势也逐步凸显。我们相信,随着业务合规水平的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基础的逐步夯实,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在发挥行业特色更好服务于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需求方面,将有更大的作为。”上述中期协负责人说。
  保险+期货
  场外期权的大繁荣,得益于政策扶持及监管层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期货公司为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避险需求而持续进行的产品创新。
  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7年,该公司场外衍生品团队积极探索利用场外期权等工具服务实体企业的模式,开创性地提出利用领式期权组合(企业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解决下游豆油零售商面临的基差点价风险。
  “‘保险+期货’的方案体现了团队对农户需求的认知程度,在产品设计的专业性、扶贫举措的精准性上有较高要求。”上述国泰君安负责人表示。
  与国泰君安类似,金瑞期货的创新点也是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求组合使用期货期权工具。
  上述中期协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风险管理公司已经围绕解决基差风险及供应链延伸服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
  基差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和期现业务大多运行相对独立,所销售的场外产品以期货期权为主,但终端客户其实还有解决基差风险的需求,这就需要期货公司整合期现和场外两个团队的力量提供现货期权。如2017年“保险+期货”项目就面临解决期货和现货价差不稳定的问题。风险管理公司在提供期权之外,通过终端代购代销的方式帮助农户解决基差风险。这种方式下公司向农民提供的实际上是“现货期权”。同时,也有一些期货公司提供结构性贸易合同,将期权保价的相关条款内嵌到贸易合同里面,给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现货购销解决方案。目前这种模式已有部分公司开展,但能否作为更加一般化的模式普及,还有待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和市场需求的反应。
  供应链延伸服务方面,近年来风险管理公司在融入产业链参与实物贸易和融资服务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拓展现货业务链条。据了解,有风险管理公司向交易所申请成为交割库,将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仓储领域。同时很多风险管理公司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都感受到现货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仓单物权管理平台的概念,希望整合多个行业的资源搭建平台,提供仓单货权管控、仓储物流、融资等服务,扫除金融资本进入实体非标仓单市场的信用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国已有多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成功,并诞生了一批创新期权工具,但参与项目的风险管理公司仍对财政及交易所补贴有较大依赖度。
  对此,胡俞越指出,“保险+期货”本质上是在保险基础上的一个再保险。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