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日韩金融在华图谱: 业务依托本国客户供应链

日韩金融在华图谱: 业务依托本国客户供应链

本报记者姚瑶上海报道

  编者按

  在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新开放的大背景下,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布局情况如何?我们计划按区域梳理外资金融机构的在华布局图谱,首先从近邻日韩开始。

  相比欧美金融机构,日韩金融机构在中国显得很低调。数量也不占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查阅中国证监会及其他公开资料发现,在中国的十多家合资券商中,仅有一家是日资参股;在40多家合资基金公司当中,有3家日资、1家韩资参股。中国银监会网站的资料显示,有6家韩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外商独资银行,3家日本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外商独资银行。而据银监会2016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37家外商独资银行。

  中国新近宣布了一系列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措施,这对日韩等外资金融机构来说,是个“出乎意料”的利好。“日本人比较保守,要先看别人怎么做,估计要等欧美大机构有动作了,日本机构才会开始动;等日本敢动的大机构动了,其他机构才会动。”一名前大和证券员工说。

  在华日韩银行:业务依托本国客户供应链

  “日本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和该国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金融依托实业的模式。”一名曾在日本供职于大型信托银行的香港投资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特别是在中国刚加入WTO后,在2003-2004年,有大量的日本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日本金融机构就跟随制造业客户进入中国。

  在日资银行中,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是成立时间较长的在华独资银行。

  “主要是开展对公的存贷款、信用证、理财等业务。据说,后来增加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相比在中国的欧美资的银行,日资行极少做对私业务。”一名三菱东京日联中国独资银行的前员工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该员工于一年前离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日韩银行在华主要服务其本国企业客户,并会沿着客户的供应链找客户。

  “近两年,有些日本制造业要退出中国市场,那么这些金融机构也会提供很多善后的服务,这也是他们的商机所在。”上述香港投资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些日资银行常常会给客户开说明会,这方面比较积极。”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去年11月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在华成立10周年之际,该行国际部负责人吉川英一表示,该行在中国的非日企贷款余额首次超过了日企,希望未来继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交易,目标是成为中国排名前三的外资银行。他还称,日企作为该行的客户,其在中国的业务已发生了转变,由此前的加工出口型转变为内需消费型,如此一来,客户必须要加强和当地企业等的合作。

  “在中国市场,日韩在企业银行业务及一些保险领域更为活跃,他们的出发点更多是从日韩企业客户角度,而不是中国这个庞大的金融市场要如何去竞争。中日、中韩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很多大型日韩企业在中国经营多年,许多产业链上的中型公司也在进入中国。”贝恩公司资深合伙人JohnOtt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JohnOtt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普遍企业银行业务经营得不错,零售银行业务相对较弱,尤其是日韩银行,几乎从未把后者作为业务重点。他们着重于服务在中国有业务的日韩公司,此外,他们也会沿着客户的供应链找客户。

  “外资在国内占比很小,几乎可以说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过外资银行占了衍生产品市场较大的份额,这说明其还是有竞争优势的。日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还是会继续依托实体制造业。”上述香港投资经理表示,外资机构一定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未来完全实现独资、站稳脚跟后可以挖人,更多地去利用其海外的产品开发优势和经验。

  日韩券商存在感偏弱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中,日韩机构的存在感偏弱。金融数据公司Dealogic发布的中国市场年度回顾的投行排行榜中难觅日韩机构的身影。

  另外,仅有一家日资参股合资券商即海际大和证券,2004年,上海证券与日本大和证券株式会社合资设立了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期限10年。不过,该合资券商成立以来多年处于亏损状态。到2014年合同到期时,持股33.33%的日方股东大和证券正式退出。据分析,海际证券牌照单一,是以投行业务为主的证券公司。

  据一名大和证券前员工透露,该公司目前在中国主要从事的是为中企提供跨境并购咨询、日本/香港发债等服务。“几家大型的日本证券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差不多,主要是做咨询,包括公司设立和跨国并购支持的业务。”目前他供职于日本另一家大型证券公司。

  此外,还发生过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一创摩根、财富里昂等外资退出合资券商的案例。相关分析指出,主要的问题在于股权结构容易引发中外方经营理念冲突,牌照单一、无法以经纪业务提供稳定收入等。

  另据报道,日本第一大证券公司野村的中国区负责人也曾公开透露过考虑在中国成立合资券商的想法,但至今仍未有定论。21世纪经济报道就此情况询问野村相关人员,对方表示时机不合适,不做评论。

  日本的证券公司在中国大多以代表处形式存在,还有少数的投资咨询公司。

  “我看了很多外资机构对这次扩大开放的想法,目前看来比较看好证券这块。但问题又回到了外资机构如何本土化、怎么和中国企业打交道的问题。另外,对日本券商来说,中国企业是否有去日本上市的需求?日本是有国际板,但每个国家的投资者都有其本土偏好的。这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上述香港投资经理说。

  积极布局中国资管市场

  据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截至2018年3月29日的QFII投资额度审批数据显示,在总计993.59亿美元的额度中,日本机构获得的额度不到30亿美元,韩国机构不到70亿美元。

  “从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其间日本出现过投资中国股票热。但即使去年港股行情这么好,日本国内中国股票基金不多,他们更偏爱美国股票。”前述香港投资经理说。

  他认为,这和日本本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有很明显关系。“这两年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没那么大,我帮我前东家设计过一个A股QFII基金,我离职好几年了,但这个基金也没怎么做过大幅调整。该QFII基金这两年的表现始终排在日本开放型公募基金前列。这两年好几只中国股票基金业绩排名经常在前十,但大部分日本投资者没能分享到这个成绩。”前述香港投资经理说。

  一方面是为海外客户投资中国市场服务,另一方面,日韩机构近年来也在布局境内资管业务。在40多家合资基金公司当中,有3家日资、一家韩资入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的制胜关键之一是渠道。目前,在华合资基金公司有的由中方经营,有的由外方主导,还有的是真正实施合资的模式。但无论如何,一般情况下,渠道越强,合资基金公司就表现越好。”JohnOtt说。

  另外,已有日韩资管在华成立独资公司,进军私募基金市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野村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刚于4月17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韩国第一大资管公司未来资产的中国区负责人辛炯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公司已经获得QDLP资格,还计划申请私募牌照在中国发行私募产品。

  “我认为那些已经对海外资产配置比较熟悉的高净值人群,会有购买这些外资产品的想法。”Ott说。但他认为,从全球知名度方面来看,欧美的资管产品可能比日韩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

  “现在外资资管进入中国,服务中国人的国际配置需求,那客户为何要去找一家日本资管呢?”前述香港投资经理质疑道。

  中国政府在近期宣布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在这些机构看来,放宽对外资的限制确实是好消息,但根本还在自身的竞争力。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进步很大,各个领域涌现了不少强大的本土公司,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市场扩大开放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产品、良好的销售渠道、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正确的技术,哪怕外资拥有一个独资实体,需要更多探讨的是如何在中国市场上具有竞争力。”Ott说。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